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绿化思路探讨

发表时间:2020/9/1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4月第12期   作者:鲁化娟
[导读] 海绵城市理念是现阶段先进的城市雨洪管理理念,对于现代城市的发展以及其整体建设而言,基于有序的海绵城市建设以及发展,无疑对于后续城市自身的管理以及可持续性发展理念的贯彻有着积极的作用以及价值。
        摘 要:海绵城市理念是现阶段先进的城市雨洪管理理念,对于现代城市的发展以及其整体建设而言,基于有序的海绵城市建设以及发展,无疑对于后续城市自身的管理以及可持续性发展理念的贯彻有着积极的作用以及价值。因此,本文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积极探讨如何更好的实现其有序建设以及发展,包括增加城市绿地的海绵体量、提升城市绿地的海绵质量、构建城市绿地的海绵城市体系。

关键词:城市绿化;海绵城市;海绵绿地;城市生态结构

        0前言
        近年来,中国城市化进程的迅速发展导致许多大城市疾病的出现,其中水问题尤为突出,大量建筑工地挤占了生态空间。许多城市与水短缺和洪水共存,而水短缺的城市已经被不断制造。统计数据显示,中国600个城市中有400多个面临水资源短缺。其本身不仅仅是单纯的内陆城市,同样对于我国东部沿海城市,其本身也面临一系列的缺水情况。总体而言,有将近59个缺水城市,而偶尔也会发生森林砍伐的情况。大约400个城市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水破坏,这些无疑对于现有的城市发展以及其后续建设带来了巨大的消极作用和负面影响。其根本原因是太多的硬空间严重耗尽了该城市的存储容量。对此,习近平总书记于2013年在中部城市召开的自然工作会议上,提出了自然渗透,建设天然净化海绵的城市。
        海绵城市意味着,它像海绵一样吸收、储存、渗透、净化水,并根据需要“释放”储存的水。作为一种柔软的空间,显然在现有的城市发展过程中,积极通过有效的管理以及合理的模式的介入,更好的保证整体城市发展有序性,满足了城市建设以及实际发展需求。在这一过程中,绿地的土壤和水中有巨大的储水空间,绿地的植被可以通过阻塞和吸收促进渗透,从而减少径流。如今,绿地比例已被广泛认为是在各个地区建设海绵城市的重要指标。
        1城市绿化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特征
        1.1城市绿地是有生命的海绵城市基础设施
        与海绵城市的基础设施(如管网和管道)不同,城市的绿色空间仍然活跃。城市绿色海绵的功能与植物种类,群落结构和绿色植物健康密切相关。不同植物的形态特征,适应性和物候特性的差异对海绵的功能有重要影响。例如,人口稠密的植物有助于阻止降雨,而根系发达的植物则可以促进节水,而在郁郁葱葱的绿色地区则需要这种植物。选择抗洪泛滥的植物叶片喷洒太晚或秋天过早的植物会影响在雨季阻止降雨的能力。另一方面,具有不同社区结构的绿地具有不同的降雨阻隔能力,多层结构的降雨阻隔能力强于单层结构。另一方面,基于有序的内部基础设施的应用以及完善,这些对于整体的海绵城市建设以及规划有着积极的作用和价值。
        1.2城市绿化与海绵城市建设具有良好的周期相关性
        城市绿化工作主要包括三个阶段:规划,设计,种植和维护,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每个阶段的工作质量都会影响海绵城市的有效性。在建设海绵城市时,城市绿化必须符合城市发展的要求,同时基于当地的实际水文条件和实际情况,从而寻求有序的管理以及建设模式,由此能够更好的为后续实际发展以及区域自身的规划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在维护阶段,有必要通过确保植物健康生长和改善绿色群落结构和表面结构,不断改??善绿色区域的海绵效应。
        1.3城市绿化与海绵城市建设各成体系、相互补充
        由于城市绿化具有改善居住环境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任务,因此城市绿化建设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并舒适地享受城市绿化的成果。有。城市绿地中一定有一定比例的硬空间,居民可以在其中放松身心,以改善其可及性,可及性和可用性,从而减少绿色海绵的收益。去做。城市绿化应考虑控制硬空间比例和布局的方法,以使绿色空间不仅可以满足娱乐需求,还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海绵带来的好处。
        2城市绿化中落实海绵城市理念的措施
        2.1增加城市绿地的海绵体量
        2.1.1在城市绿地的地表特征方面,尽可能减少城市中硬质地表比例
        与植物和水体相比,广场,道路,人行道和其他坚硬表面在渗透性,储水量和径流减少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如果有太多的硬空间,雨水的流出强度将增加,地下水将无法补充,也不会增加排放压力。由此,无疑对于城市自身的发展以及其后续的实际管理建设有着积极的作用以及价值。同时,在现有的发展过程中,也可以对于城市自身地下水的发展以及实际的应用起到一定的补充作用。
        2.1.2增加城市绿地的绿量空间
        海绵城市的植物以三种主要方式调节雨水。它遮盖了树冠,穿透了表土,并保持了根际。因此,在城市绿化中,其本身可以基于现有的对于水能量的应用,更好的满足了后续的发展需求,更好的增加了植物自身的生长效果。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也可以进一步改善水平空间的绿化覆盖率。与此同时,在后续的管理以及发展过程中,还可以在现有的发展过程中增加垂直空间的绿化量,这主要是对树木的合理处理。有必要建立一个两层旨在匹配的绿化结构。以提高天篷的保持效率。在植物选择方面,应尽可能选择根深蒂固的树木,以增强树冠阻止雨水的能力以及根系调节和控制水的能力。


        2.1.3合理布置绿地中的水体
        在现有大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可以通过有序的发展模式以及合理的发展战略规划,让整体城市自身的建设以及发展寻求有序的建设以及应用方案的构建。与此同时,在整体的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可以通过对应的资源应用奠定合理的城市保护以及水资源的管理,进而保持尽可能多的水。同时,存储在水体中的水可用于灌溉花园中的植物,或以“利用”雨水资源的方式来灌溉。
        2.2提升城市绿地的海绵质量
        还需要通过在确保足够的绿地的同时不断提高城市绿地中雨水的调节和控制效率来建设高效的城市海绵绿地。
        2.2.1选用透抽性能更强的材料
        对于需要在绿色区域中保留的硬空间,应最大化透明区域的百分比。此外,应通过透明的铺装方法(例如透明的砖块,木板和生态停车位)来改善硬空间的透明性。
        2.2.2采用下沉式绿地,增加绿地的渗水效率
        隐蔽的绿色空间是可以用于存储和净化径流雨水的特定水库,例如生物存储设施,渗漏池,湿池,雨水湿地,植物沟渠,调节池,可以有效地减少径流。它指的是具有容量的绿色区域。促进雨水渗透。例如,南部城市的雨季长,植物的耐旱性对于生存至关重要,而北部城市的年降雨量和降雨量却很低。集中度和植物选择还应考虑耐旱性和耐洪性的特征。此外,由于植物种类的选择有限,太多的淹没绿色空间会导致植物多样性的丧失,这对生态系统是不利的。因此,绿化隐蔽区的布局是科学合理的,建议在水敏感区设置绿化隐蔽区,以提高渗透效率。
        2.2.3科学开展城市绿地的养护管理工作
        首先是要注意树木的健康。树木健康在拦截雨水和维持土壤和水的重要性方面是不言而喻的。需要加强维护,以预防和控制病虫害,维护和管理绿地,以保持绿色植物的健康生长。
        其次,日常维护应使木材尽可能保持自然状态,并减少修剪和剪切。进行树冠移植时,移栽和播种幼苗的过程应尽可能完整,以消除受损的树木并确保幼苗健康和绿色生长的空间。
        我们还必须密切注意绿地的水土保持。格陵兰的土壤管理和保护对于建设海绵城市非常重要,许多城市格陵兰“从远处可以看到绿色的油,从远处可以看到水和土壤的流动”,海绵的优势也很明显。正在减少。另一方面,加强水土保持可以改善绿壤表层土壤的特性,选择透水性良好的砂质壤土或团聚体结构丰富的壤土,土壤结块和压实可以滤出雨水。通过及时耕作,例如防止耕种,防止相互影响,通过耕种低矮的地面,固着污垢并促进有机表面覆盖,避免了绿色区域裸露土壤的现象,城市绿地中的水土保持和改善海绵的效益。
        2.3构建城市绿地的海绵城市体系
        城市绿地中的水循环过程是整体的。通过合理安排雨水消耗、径流、雨水蓄积等空间,在分析水文特征的基础上,在城市绿地中形成了“渗入,停滞,蓄积”的完整“海绵”系统。集成了许多功能。此外,城市绿化还必须与城市中的雨水设施有机连接并相互补充,充分利用雨水的收集原理和利用技术以形成整个城市的海绵体系。
        3结语
        海绵城市的概念是目前中国城市生态结构的主要概念,对改善生态安全和人类居住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这本身对于城市发展以及其后续的实际建设都有着积极的作用以及价值,更好的服务于后续实际城市发展需求,保证城市自身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合理性。本文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绿化思路,构建了合理的城市绿化中落实海绵城市理念的措施。
       
参考文献:
[1],谢宛晴,李东升,燕亚飞.基于海绵城市理论下的城市水弹性广场设计[J].现代园艺,2020,43(13):142-145.
[2],刘培根.城市园林设计中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20):81-82.
[3],于洋. 居民参与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的意愿与影响因素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20.
[4],陶媛.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在老旧小区雨污分流改造中的实践[J].中国市政工程,2020(03):56-59+131.
[5],秦砚瑶.重庆地区某居住小区海绵城市设计研究[J].重庆建筑,2020,19(06):5-8.
[6],英战勇.海绵城市道路雨水系统综合评价探析[J].水利水电技术,2020,51(S1):14-20.
[7],王雪壁.景区市政道路改造方案探讨[J].建材与装饰,2020(17):235+237.
[8],吕娟,郭玲玲.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道路绿化中的应用研究[J].科学技术创新,2020(17):134-135.
[9],叶劲枫,路秉翰,谭广文.广州市海珠广场绿地提升改造[J].广东园林,2020,42(03):64-67.
[10],隋欣,石生民,于博.浅议绿色基础设施海绵城市建设——以长春市天安第一城海绵城市专项为例[J].现代园艺,2020,43(11):127-1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