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在赤峰柴矿公司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9/1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4月第12期   作者:李有馥
[导读] 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简称:双体系)是构筑防范生产安全事故的两道防火墙。
        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简称:双体系)是构筑防范生产安全事故的两道防火墙。第一道是管风险,以安全风险辨识和管控为基础,从源头上系统辨识风险,分级管控风险,努力把各类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杜绝和减少事故隐患;第二道是治隐患,以隐患排查治理为手段,认真排查风险管控过程中出现的缺失、漏洞和风险控制失效环节,坚决把隐患消灭在事故发生之前。
        一、风险分级管控
        (一)系统划分
        为确保风险辨识的充分性、全面性和针对性,结合赤峰柴矿公司实际,将基本生产系统划分为:采掘、提升运输、选矿3个大系统;8个小组:采掘充填专业、机电专业、通风防尘专业、安全消防专业组、选矿专业、提升运输专业、质检化验专业、信息化专业负责筛选各单位上报的风险点,辨识、评估、分级各单位上报的危险源,编制风险管控措施等工作。
        (二)风险点确定
        1、采掘系统风险点排查
        采掘车间负责组织施工队伍各岗位班组长、技术员、安全员排查、梳理划分采掘系统中采矿、掘进、防治水、设备设施、职业危害等 5个子系统的风险点;运营管理部负责组织各岗位技术员、安全员排查、梳理划分采掘系统中通风、充填等2个子系统的风险点;安保部负责组织各岗位班组长、安全员排查、梳理划分采掘系统中职业危害子系统的风险点。
        2、提升运输系统风险点排查
        运修车间负责组织车间各岗位班组长、技术员排查、梳理划分提升运输系统中提升、运输、压风、供排水、职业危害等5个子系统的风险点;物资装备部负责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排查、梳理划分提升运输系统中供电子系统的风险点。
        3、选矿系统风险点排查、梳理职责分工:
        选冶车间负责人组织车间各岗位班组长、技术员、安全员排查、梳理划分选矿系统中碎矿、磨矿、浓密、浸出、电解、空压、冶炼、压滤、洗水、尾矿库、职业危害11个子系统的风险点;综合计划部组织质检中心各岗位人员排查、梳理划分选矿系统中质检化验子系统的风险点。
        (三)危险源辨识
        1、按照“穷尽”原则,各小组根据各自负责排查梳理的子系统风险点,组织各岗位人员、技术人员、安全管理人员采用“头脑风暴法”,分别对作业活动危险源、设备设施危险源进行辨识,并填写辨识分析记录。其中,对作业活动危险源辨识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即对每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进行辨识,识别出与此步骤或内容有关的危险源;对设备设施危险源采用安全检查表法(SCL法)进行辨识,以确保危险源辨识的充分性。
        2、危险源辨识覆盖所有的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辨识过程应充分考虑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辨识范围包括:常规和非常规作业活动;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活动;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人为因素,包括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工艺、设备、管理、人员等变更;地质、气候及环境影响等。
        (四)风险评价分级
        1、“双体系”办公室各专业组针对辨识出的危险源,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法)评价其风险程度,并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风险等级判定应遵循从严从高的原则。具体确定方法:D=LEC
        式中:D——风险值;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严重程度
        风险等级划分标准
D值    危险程度    风险等级
>320    重大风险(红色)    1
160~320    较大风险(橙色)    2
70~160    一般风险(黄色)    3
<70    低风险(蓝色)    4
        注:定性分析是在采取定量计算的基础上结合公司自身情况和管控难易程度进行定性分析,D值的参考范围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2、为便于描述,将风险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表示。
        3、对等级较高的风险,由“双体系”办公室组织各分管领导召开会议,做出集体判定结果,确定重大风险。
        (五)风险管控
        风险分级管控应遵循风险越高管控层级越高的原则,对于操作难度大、技术含量高、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作业活动应重点进行管控。上一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一级必须同时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
        1级:重大风险(红色),由公司负责人负责管控。由安保部和各相关部门具体落实;当风险危及到作业安全时,应立即停止作业,限期治理,直至风险降低后才能开始工作。
        2级:较大风险(橙色),由各分管领导和各职能部室负责管控。负责制定管理制度、规定及改进措施;并督促各车间、各外委施工单位对制度、规定及改进措施进行落实。
        3级:一般风险(黄色),由各车间、各外委施工单位负责管控。负责考虑效果更佳的解决方案、改进现有控制措施降低风险。负责日常的监控运行,确保控制措施得以维持安全状态。
        4级:低风险(蓝色),由岗位(班组)负责管控。各岗位操作工负责日常的监控运行。通过设置警示标识、交接班告知、管控措施落实排查等方式,提升岗位工人风险管控意识。
        (六)制定管控措施
        管控措施的制定按下列顺序执行: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应急处置措施。
        1、对确定为重大风险的,应尽可能采取较高级的风险控制方法,并多级控制。对重大风险以外的风险,应重点对人为失误、固有危险制定管控措施。
        2、从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应急处置措施等方面评估现有管控措施的有效性。现有管控措施不足以管控此项风险的应提出建议或改进。
        3、设备设施类危险源的管控措施应包括:报警、联锁、安全阀、限位、过卷等工艺设备本身带有的管控措施和消防、检查、检验等常规的管理措施。
        4、作业活动类危险源的管控措施应包括:制度完善性、管理流程合理性、作业环境可控性、作业对象完好状态及作业人员素质等方面。
        5、不同级别的风险要结合实际采取一种或多种措施进行管控,直至风险可以接受。
        二、隐患排查治理
        (一)岗位(班组)班排查
        岗位(班组)每班开展一次隐患排查。岗位工接班后,须严格按照纸质《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本》内容逐项进行排查。发现隐患:能自行立即整改的,应严格按规定予以整改;难以自行整改的,现场做出明显的警示标志后,立即向班组长汇报,由班组长负责组织人员进行整改。对本班组不能整改的隐患,由班组长汇总上报车间(含外委项目部),并由车间(含外委项目部)组织相关力量整改,同时按要求及时填写隐患排查本。
        (二)车间(外委项目部)周排查
        各车间(外委项目部)每周开展一次隐患排查。按安全生产确认终端中的《车间级周隐患排查清单》内容进行排查,并落实整改责任人、整改措施和整改期限,导出数据下发《车间(外委项目部)周检查通报》,到期组织复查,经复查人验收合格后签字形成闭环管理。
        (三)专业部室旬排查
        各专业部室每月上旬、中旬各开展一次隐患排查。按照安全生产确认终端中《专业部室级旬隐患排查清单》内容进行排查,负责督促责任单位按期整改,导出数据下发《专业部室旬检查通报》,到期组织复查,经复查人验收合格后签字形成闭环管理。
        (四)公司月排查
        公司负责人、分管领导每月组织全公司各级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各级专业技术管理人员,按照安全生产确认终端中《公司级月度隐患排查清单》内容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安保部负责对排查出安全隐患进行汇总,导出数据下发《公司月度大检查通报》并监督落实整改,整改回复后组织复查,验收合格后签字存档,形成闭环管理。
        通过全面推行“双体系”建设,实现了将风险预控关口前移,强化了隐患排查治理,建立健全了相关工作制度和规范,实现技术工程支撑、智能化管控。确保企业安全风险自辨自控、隐患自查自治,形成一线员工全体参与,外委施工队、车间管理有序,专业部室监管有效,企业主体责任全面落实的工作格局,提升安全生产整体预控能力,夯实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坚强基础。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