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产教融合在高职类专业建设中的意义

发表时间:2020/9/1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4月第12期   作者:周洋
[导读] 随着社会的进步,各行各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变大,职业院校是培养社会需求人才的实践基地。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各行各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变大,职业院校是培养社会需求人才的实践基地。在新时代背景下,为了更好满足产业改革需求,高职改变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模式,进行产教融合,改革课程体系,加强师资建设,真正实现对人才的培养。产教融合是解决人才培养和产业需求问题的重要手段。在国家及地方政府大力推进产教融合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应找准自身定位,探索并找到切实可行的产教融合办学模式,实现教育和产业同发展共获利。基于此,本文简要分析了在高职教育教学中开展产教融合的优势,分析了在产教融合下高职教育教学进行改革创新的措施,提出相关建议与对策,以此来供相关人士交流参考。

        关键词:产教融合;高职教育;教育教学;建议与对策  
        引言
        随着我国科技的进步,对人才的需求也逐渐提高,高职院校在发展中,必须及时对教学进行改革创新,积极培养产业人才,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开展产教融合发展。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颁布,进一步明确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各方职责,“为解决新时期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改革举措”[1]。高校如何加强推进产教融合,适应产教融合背景下对学生的培养要求是值得深入实践探索的重要课题。本文探讨职业教育改革的创新思路,推进高职院校课程教学改革创新。
        一、产教融合的内涵及意义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融合”——既“融会贯通,合成一体”,融合可以产生新事物,可以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于高等职业教育来说,“产”与“教”的融合尤为重要。“产教融合”不仅是职业教育与企业简单合作,更是产业与教育融为一体而产生新的特质,是有利于产业和职业教育共同发展的优化模式。深化产教融合,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对新形势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就业创业、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
二、产教融合的发展与现状
1、“产教结合”的开启与探索时期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使我国经济迎来了大发展时期,为了满足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我国高等教育,职业教育,进行了产教结合的探索和尝试。例如农业科研人员深入农村,尝试了农科教结合的方式,以提高农民的素质并推动农业发展;再如倡导城市职业学校与对口产业合作,即解决了城市职业学校教学实习、毕业生就业,还提高了各型产业储备人才的素质,推动了各型产业的积极发展。这些产教结合的思路和措施开启了“产教结合”的发展之路。
2、“产教结合”的高度发展时期
20世紀90年代,职业教育对于产教结合显得更为重视。在国家鼓励和推动下,各类职业学校和培训中心,按照教学的实际需求及其具备的条件,积极开展校办产业,打造实习基地,开展联合办学,改进学生实践教育,为企业培养各类技能型和实用性人才。这个时期的职业教育做到了专业指向性明确,毕业生定向就业,职业教育和产业发展迎来了互惠互利的双赢发展。
3、新世纪的“产教融合”
进入新世纪以来,高校扩招使更多的青年可以享受高等教育,为加快发展壮大现代产业体系输送了大量高素质人才。但同时,受社会发展、产业体制改革等多种因素影响,人才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出现了偏差,大学生在知识结构和技能水平上不能完全适应产业要求,各型产业对人才的新要求也不能很好的反馈予高校——这就出现了人才培养和产业需求的问题。
三、在高职教育教学中开展产教融合的优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综合实力有了很大提高,经济水平也得到很好提高和发展。

同时,市场经济也遇到一定挑战,面临各个方面的转型,如发展结构、动力、速度等。高职院校主要目的就是培养社会需求的人才,这种教育机构密切联系着社会经济进步、提高、发展,所以必须要了解市场变化趋势,跟随时代发展潮流,有效开展职业教育,设置现代化相关体系,加快高职院校发展。在目前高职教育教学中,发展主流之一就是产教融合[1]。同时,在目前社会各界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高职院校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其数量有很大增加,同样也会有发展不稳定的问题。所以要想很好做到顺利发展、健康发展、平稳发展,转变教育理念是非常有必要的,还要转变教学模式。高职院校首先就要从自身着手,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素质,有一定职业意识,在未来就业时,可以很好符合社会人力需求。高职院校通过开展产教融合,很好提供了发展目标、发展途径、发展方向,推动教育改革,使院校竞争力得到有效提高,而且可以很好促进其平稳、健康发展[4]。
四、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的建议与对策
1.设置独立的产教融合管理机构
将产教融合育人工作提升为重中之重任务之一,在学校层面设置产教融合领导委员会,由校领导担任主任,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与二级学院负责人担任委员,统筹领导制订产教融合工作的发展规划。独立设置产教融合工作的日常管理机构,制定学校产教融合相关管理办法。围绕技术技能型培养目标,统筹学校现有资源,开拓与行业企业的交流渠道,深度融入产业需求侧,系统组织实施产教融合发展规划,协调学校相关部门对接产教融合中的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和创新创业等工作,积极推动产教融合模式创新与合作项目监督考核评价。
2.跨界论证人才培养方案
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顶层设计时,应引导职业核心能力与专业课程体系及常规教学互融贯通。一方面,学校教务部门严格把控人才培养方案质量,要求各专业在启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之前,深入行业企业,充分了解行业企业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求,校企混编团队,契合行业发展对于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科学论证人才培养方案;另一方面,产教融合培养人才需要加强实践课程学分结构实行分类设置,校企合作专业或班级实行区别于常规班级的学分结构,提高实践课程比例。学分设置新增多类型选项,如参与完成校企研发小项目、企业车间管理相关的专利申请方案、获得目录认定中的专业技能证书等,可获得相应学分。
3.完善教师评价指标
进一步加大对教师参与产教融合工作的激励与扶持力度,在与教师切实利益相关的文件中体现或提高该项工作的价值体现。一是实行教学工作量分类核算。以标准学时为计算单位,对于参加产教融合项目教学的教师,根据人才培养的培养周期,给予一定范围的加权计算。二是在学校教科研绩效考核办法新增产教融合绩效考核及奖励指标,根据产教融合项目年度考核等次,给予项目团队教科研工作量,由团队进行分配。三是在职称晋升和岗位聘任条件中,将教师横向项目到账经费纳入必备条件之一,并增加横向项目与纵向项目贯通的条款,鼓励教师参与产教融合工作。
结语
综上分析,在新时代背景下,产业结构有了很好转变,对人才需求也进行一定提高。所以高职院校要通过密切联系教育与生产、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技术技能等措施,产教融合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要加强与产业的深度融合,以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管理模式,创新体制、健全体制,完善教育各项实施标准,实现在产教融合下,对教育教学进行创新改革的新思路。
参考文献:
[1]许芳奎,李平.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的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9(6):13-16.
[2]罗文斌,李娜.产教融合视角下高职教学改革路径构建——以旅游类专业为例[J].河北职业教育,2019(4):41-46.
[3]杨涵涛,樊伟伟.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院校实习工作改革——以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为例[J].中国高校科技,2019(5):69-71.
[4]罗娅丽.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深化产教融合的对策研究——以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9(7):241-241.
课题来源:2019年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项目《适应区域产业链的产教深度融合专业体系构建研究》(项目编号19107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