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实践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0/9/1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4月第12期   作者:刘丽丽
[导读] 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过程中,涉及到的信息量和数据量十分庞大。
        摘要: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过程中,涉及到的信息量和数据量十分庞大。为了与经济发展的速度相适应,相关工作人员需要采用更加便捷的方式对数据和信息进行获取,并使数据和信息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以此为基础,对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进行信息化是必然的趋势。只有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过程中对信息技术进行充分应用,才能够促使整体工程的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关键词:水利工程;运营管理;信息技术;应用
引言
        我国水利工程管理工作规模较大,系统较为复杂,需要运营管理部门投入较大人力、物力。当前,信息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其在各个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于水利工程管理而言,提升其信息化程度有利于改变传统管理工作模式,提升实际管理效率,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1 水利信息化技术
        水利信息化技术是指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将水利工程的相关信息进行全方位的汇总与存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详细分析。通过信息技术得到数字地图,有利于更加科学、全面地监测水利工程的建设进程,从而实现对水利工程的专业化管理。将计算机等设备应用在水利管理中,在达到信息精准度要求的同时,加强了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配合,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使地图更加准确,为水利工程的建设提供更加便捷的渠道。水利信息化是一个整体,应制定统一的标准,以整体化作为水利信息化的发展目标,实现各地区之间水利信息的资源共享,使水利信息化能够健康、快速地发展。统一的管理平台可以改变原有的水利信息管理模式,促进水利信息化健康发展,提高水利数据的管理与处理效率。
2 作用
        2.1 安全性高
        针对一些危险的工作场所,如高压场所,如果检修人员亲自深入可能面临触电的风险,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避免这一情况。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以机械代替人力,通过各类传感器及时传感工作区的温度、电压强度、电流大小等信息,微机监测完成后,根据自动检测结果,设定检测方案,能极力地保障检修人员的人身安全。对于其他类型职员,如轮组安装人员等,信息技术的运用还可以帮助方案制定人员规划出科学、严谨的方案。
        2.2 促进水利工程建设水平的提高
        通过对信息技术在我国节水工程项目上的有效应用,我国的水力水电工程项目的建设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尤其是对于某些大型的水源保护项目,建筑工地通常偏僻,荒野或郊区。同时,考虑到巨大的工程领域,很难依靠手动管理,通过对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使得完成了对于水力水电项目建设的动态监控,并且能够通过信息技术在后期完成了详细的分析和诊断。管理人员使用反馈数据进行有效整合和处理,从而减少危险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推动节水工程管理向更加科学有效的方向发展。
3 信息技术的应用
        3.1 全球卫星定位技术在数据采集工作中的应用
        水利工程管理过程中,需要实时采集大量数据,且这些数据的准确性、实时性要能够予以有效保证。在此期间,可以利用全球卫星定位技术开展各类数据采集工作,全球卫星定位技术所采集的各类数据准确度高、实时性好。而且在为水利工程管理提供相关数据的过程中,还能结合现场各类数据的变化情况,及时对其进行修正、更新,提供更为完善的系统安全保障,并且全球卫星定位技术不仅能够收集传统管理数据,还能对各类特殊需求的数据进行采集,为水利工程管理提供有效的安全保障。

在水利工程实际管理过程中,会存在大量不确定因素对其产生影响,加之各类突发状况的存在,导致传统管理技术形式下所获取的数据存在误差,而依托全球卫星定位技术能够灵活、快速地获取各类数据,并按照相应规则进行整理、分析,通过所采集的有效数据可以实现对水利工程运营状况的有效监督。
        3.2 网络技术在其中的应用
        随着近现代以来我国的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现如今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也已经取得了巨大的突破,并且对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社会各行各业也都充分对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充分的应用。在水利水电工程当中对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有效应用,使得现代的水力水电工程逐渐实现智能化,高科技化,推动了水力水电行业在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并且通过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有效提高了水力水电工程项目各个板块的工作效率,对于水文测报、河道管理等等数据的收集效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为水力水电工程项目的管理对工程项目的决策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所以,水力单位需要格外重视对于水力水电工程项目的网络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为水力水电工程项目的智能化发展提供支持,满足工程项目管理者对于水力水电信息的需求。
        3.3 充分重视信息技术人才
        信息技术人才是信息网络构架的重要支撑,是保证信息设备能够充分发挥效果的关键所在,因而,企业在构架信息网络时,应当综合考虑到相关人才的配置。一般来说,人才队伍构建主要包括专业人才招聘、老员工培训两个方法,前者需要适应工作环境,招聘成本较高,但工作能力较强;后者适应周期短,使用成本低,但是培训周期长,工作能力参差不齐,企业应根据自身需要选拔各种类型人才。同时,为了充分保障人才队伍工作质量,有必要确定人才管理制度,明确奖惩条例、晋升条例、考核条例、培训条例等。例如,公司转型升级时,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庞大,在短期招聘成本较少时,可以通过培训老员工解决遣散费、信息化员工需求问题。为了确保此类员工能紧跟公司发展节奏,还可以依托奖惩条例,激励员工进取的动力,取得较好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依托晋升条例,激励员工团队意识,增强内部的和谐性、向心力。
        3.4 基于信息技术的系统信息化
        1)借助计算机网络、软硬件系统能够全面性实现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利用计算机网络组建以局域网、Internet相关联网络结构,为社会各方提供水利工程管理工作数据。系统可以借助Internet访问局域网内部有限数据,内部网络数据可以选择性进行外放公布,在此期间,计算机网络在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其结构形式、设计对整个信息化系统的性能、资源产生较大影响。2)利用网络连接能够在内部网络系统中共享各类硬件及外围设备,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网络建设中,外围设备逻辑位置主要包括3种情况:直接连接到网络集线器、外围设备与联网计算机连接、使用外围设备服务器,这 3 种情况都能有效提升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效率,具体的选择方式需要结合工程实际管理需求进行确定。
结束语
        信息技术是当前各个行业快速发展的主要特征之一,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自动化能够有效提升管理工作的水平和效率,因此,必须重视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注意结合水利工程实际情况,推动信息化技术应用到日常运营管理工作中去,促进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自动化、科学化,提升工程运营管理工作水平,推动行业发展的同时,为经济、社会贡献更大力量。
参考文献
[1] 曾美好.BIM 技术下的水利工程项目信息管理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上半月刊),2019(7):310-312.
[2] 刘忠兴.新时期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策略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9,4(20):184-18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