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我国的经济在快速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我国环境工程管理现阶段仍处于较低水平,在环境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着管理漏洞。本文以以环境工程项目的特点为环境工程管理的切入点,分析工程中可能出现的管理问题,科学合理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措施。
关键词:环境工程管理;存在问题;对策
引言
环境监测管理是对环境保护尤为重要的工作内容,能够为环境管理的决定作出正确的分析。现今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还有很多的不足,其监测技术也不全面,有的还比较落后。对此,对其监测管理的方式重点探究,提高其监测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本文针对环境监测管理问题进行细致分析,并探讨高效解决方案,以此提高环境监测管理水平,提高我国环境保护工作效率。
1环境工程精细化项目管理的必然性
环境管理不但能够美化自然环境,也能够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动力。研究发现,精细化管理体制最为显著的特点为成功落实管理精准性、明确性和管理层次化,且管理环境工程的内容极为丰富且复杂,如果对其进行精细化管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其发展,并使日后的管理工作变得更加有秩序。
2环境工程管理存在问题
2.1环境工程管理不到位
环境工程管理与其他的工程大体相同,都是通过事前、事中、事后进行管理。事前管理主要是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并实地考察,考察后作出治理方案设计。现阶段已经颁布了一些相关法律法规,但仍然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完善细节,提出更严格的环境管理要求。很多环境工程设计者在事前不进行实地考察,并不了解施工现场的污染状况和造成污染的原因,无视城市建设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事中管理是指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环境管理。很多企业对环境工程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不愿意在这方面投入更多,这会导致在环境工程管理过程中不能够将污染源彻底处理。事后管理指的是工程结束后的验收检查,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发现排放物不达标的现象时,相关部门和企业对这件事的重视程度不高。相关部门只会进行通报而不是派专业人员帮忙处理监督。企业在接到相关部门的通报后,通常会进行简单处理来应付检查,问题的根源得不到解决,排放物不达标的情况就会不断地发生,从而影响环境工程管理的质量。
2.2环境工程管理水平较低
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环境工程管理事业起步相对较晚,技术及管理能力较为落后,管理制度与体制仍不太健全。技术及管理能力的落后导致管理方对工程管理效率低下,无法及时找到解决困难的最佳方法;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及管理制度与体制的不健全,导致管理过程中可能会存在许多管理漏洞。
2.3环境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
我国环境质量管理单位虽然也有一定的工作管理体制,但是在实际质量管理过程中,并不能达到实际的管理效果,也不能很好地对环境起到监管与保护的作用,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过于随意,没有完善的环境质量管理体系,其工作管理人员对工作内容与工作方向并不明确。在工作中,其质量检测仪器也并不能满足其质量检测标准,工作人员对环境质量标准也不明确,依然采用老旧的标准对其进行质量管理。故此,要想有效提高环境质量管理效果,就要完善环境质量管理体系,不断优化与改革,落实到具体检测管理中。
3环境工程管理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3.1实现环境工程范围精细化管理
以完善社会管理为目标,就要实现协调同步自然管理和社会管理的发展,因此,实施精细化管理势在必行。精细化管理能够有序统筹环境工程管理,从而促进环境工程管理工作的良好发展。精细化管理能够逐步深入到环境工程管理的深层,从而提高环境工程管理的能力,更加准确地对环境管理的范围进行划分。
例如:在我国的某地区,环境污染较为严重,当地环境保护部门为了能够有效地对当地环境进行管理,采取了精细化管理,并对当地的空气污染以及水污染情况进行了检测,一段时间下来,该地区的环境得到了很明显的改善,空气污染以及水污染的情况明显下降。
3.2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我国环境工程管理起步较晚,导致相应法律法规还不健全,缺乏相关的政策指导,使群众对于环保的意识较为薄弱。在这样的形势下,势必会影响到工作的开展,对于工作人员宣传环保意识是很不利的。要尽快颁布并有效落实相应法律法规,健全环境工程管理制度,规范管理人员的工作行为,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增强政府部门以及群众的环保意识,确保环保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制定相应法律法规的同时,还要注意和已经存在的法律法规进行对照,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配套。在制定法律法规之前,要到实地进行考察,与当地的环境保护部门针对具体环境问题沟通,确保制定的法律法规能够满足当地环保所需,保证法律法规制定后具有实际操作性。
3.3健全环境管理制度与体制
首先,完善环境工程管理条例和法规,为环境工程管理提供完善的标准和制度体系,加强环境工程管理法规执行结果的考核。其次,要健全环境工程监管机制,在法治上对环境管理工作加强规范,主管部门应加强对环境工程建设、运行和维护的监管力度,保证环境工程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得到贯彻落实。最后,环境行政主管部门在监督的同时也应协助工程建设部门加强管理,使其主动配合环境工程管理工作。
3.4明确环境监测质量的目标和内容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工作内容涉及到很多方面,对环境的采样、保存、监测技术、数据标准、整理、统计等等,实验室监测环境的工作环境,员工在监测中的工作效率与监测技术水平都是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工作内容。环境监测质量的目标就是确保其数据的准确性与完整性,能够为环境监测保护带来可行性依据。监测质量结果与实际环境相差不多可以确定其更为准确。监测质量结果要确保其重复准确,才能达到可参考数据标准,代表性可以从测量的地点与时间上决定,以一定的周期时间定时完成监测数据,并取其平均值以确保其完整性。
3.5科学应用现代化治理手段
我国社会发展迅速,已经逐渐地与自然环境发展拉开了距离,为了实现二者发展的同步,就一定要对环境工程管理进行完善。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其在环境工程管理工作中的运用也促进了环境工程管理工作的开展,使得环境工程管理工作更加智能化,人工测试已经逐渐地被现代化科学技术取代。例如:利用卫星定位技术就能够实现对我国绿植覆盖面积的勘测,且勘测结果非常精确。因此,现代化技术的出现促进了环境工程管理工作的有效、合理开展。
结语
环境工程管理是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环境工程管理现阶段仍处于较低水平,存在着诸多问题。国家应健全法律法规及体制、加大对专业公司的帮助和专业人才的培养;企业也应对管理工作有大局把控,能较为全面地考虑问题,并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以增强其管理意识;环境工程管理的参与者应时刻保持较高的责任感,并不断学习加强自身技能。如此,我国环境工程管理水平才可以向更高水平迈进,环境保护及社会经济才能实现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杨明月,黄晓静.环境工程管理常见问题及对策研究[J].环境与发展,2019,31(05):217~218.
[2]郭瑛.环境工程中的项目管理研究[J].居舍,2019(25):144.
[3]刘群.环境工程中的大气污染防治管理措施[J].环境与发展,2019,31(12):38+40.
[4]王刚.环境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探究[J].科技风,2019(30):116.
[5]黄玉明.环境工程及其管理工作探讨[J].绿色环保建材,2019(11):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