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道路建设步入了一个飞速发展阶段。沥青混凝土道路优势显著,沥青混凝土道路飞速发展的同时,如何确保道路发展的“又快又好”成为道路工程建设的关键。本文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就沥青混凝土道路交通工程施工中质量控制进行探究,希望能够提升城市沥青混凝土道路的整体建设质量。
关键词:沥青混凝土;道路交通;施工质量;控制
1沥青混凝土定义
沥青混凝土指的是通过人工选配具有一定级配组成的碎石、矿料或者石屑、矿粉与一定比例路用沥青材料在规定条件下拌和而成的混合料。根据混合料密实程度的不同,可以将沥青混凝土分为开级配、半开级配以及密级配等多种类型。人们可以根据工程项目建设的强度要求,科学控制矿料和沥青材料的配合比,提高沥青混凝土材料各方面的性能。在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期间,工程项目建设人员需要结合公路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沥青混凝土材料以保证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
2沥青混凝土道路交通工程施工中质量控制
2.1原材料控制
针对沥青混凝土道路交通工程施工而言,所涉及的原材料主要包括集料、沥青、矿粉和外掺剂等,其中,对混合料质量和道路施工质量造成重要影响的材料主要包括集料、沥青和矿粉等。集料质量控制过程中,首先要选择相对应的矿山,并且着重控制开采过程中的母材质量。与此同时,也要做好成品集料加工过程、及成品集料堆放及使用过程的质量控制。做好沥青的质量控制,主要是对其运输的整个过程进行切实有效的监管。进口沥青要从港口码头开始实现无缝监管,从根本上确保沥青质量符合相应要求,杜绝调包、以次充好和中途卸货等问题。与此同时,要做好抽样检测,同时要留取样品再次检测。在运输的过程中必须确保密封,出库进场时,都要由专人确认数量和质量。对于改性沥青而言,主要分成两种情况:成品改性沥青的监管手段同基质沥青;现场改性沥青要着重监管生产过程,有针对性地监控改性剂掺量、加工温度、加工数量等相关内容。在具体的工程实践过程中,要监控回收粉的使用情况。从原则上讲,可以应用部分回收粉,但是掺加量不能超过矿粉的50%。某些项目禁止应用回收粉,所以针对这样的情况,在拌和站要配备专门的回收粉清理装置。为了有效杜绝二次污染或者扬尘问题出现,针对回收粉要尽量“湿排”。矿粉要用碱性食料加工,要检测矿粉的细度及亲水系数指标。
2.2混合料拌制控制
沥青混凝土道路的施工需要优先预备好混合料,并将混合料进行拌制。其具体工序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管理人员需要将施工中所涉及的原材料准备好,从而为混合料拌制工作提供充足的原材料基础;第二,施工中需要备好充足的沥青混合料,并将沥青混合料进行科学的比例拌和。需要注意的是,在沥青混合料拌和的过程中,负责搅拌的施工技术人员一定要实时观察混合料的温度,从而避免离析等问题的出现;第三,技术人员在搅拌前需要对原材料的应用比例进行计算,确保搅拌原材料的配比能够保证其最终的混合料质量。第四,在混合料出厂准备投入使用的过程中,监管人员需要再一次对混合料的温度进行测量,确保混合料各项参数都达标的前提下才能够出厂。
2.3摊铺控制
摊铺之前,应当基于现有的施工条件,来制定科学的摊铺施工计划,制作出摊铺机的行程图。通常情况下,摊铺的长度最短不可低于50m,最长不可超过120m,如果是低温季节,那么可适当地缩短摊铺的长度。可根据道路施工的全长计算出每天的摊铺工作量,避免出现过多的纵向接缝。若是有纵向接缝,在摊铺的时候可重叠10cm,以防止出现漏缝。
虚摊厚度的压实系数可以保持在1.15-1.20之间,若是在摊铺过程中被迫中断工作,应当及时恢复铺筑,可实施直茬热接的方式来继续摊铺工作,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细心处理好每一个细节。摊铺机在完成工作之后,摊铺的路段不可通行,杜绝踩踏,不可大幅度调整,可对局部小区域进行填补。在加工沥青混合料的时候,不能串仓。换盘的时候,一定要清理干净拌和缸,摊铺前要清理干净路面。每日摊铺机收工前涂抹油水混合料,有利于防止在沥青混凝土表面出现大颗粒。此外在施工中,通过QC、小微改等手段,不断改进施工工艺提高沥青施工质量,如在摊铺过程中设置防离析橡胶挡板等。
如图一所示
(图一)防离析橡胶挡板图
2.4碾压控制
碾压主要分为三个过程。第一个过程主要是为了使沥青混凝土的原材料充分压实在施工道路的每一个地方,在初期,就确保道路的稳定,为第二次碾压奠定基础。第二个过程主要是为了将施工路段的施工高度在同一水平线上,保持道路的平稳性,同时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压实。保证道路施工的路面在市政府规定的基本范围之内。第三个过程也称作为最终碾压,其主要原因是为了弥补在前两次碾压过程中遗漏的路面,使最终的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更加稳定,牢固,完全符合市政府对于道路的相关技术标准和相关要求。重视对道路的日常养护,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负责道路的相关管理人员应不定期的对道路进行检查。在雷雨季节时,提高对积水道路的修复,及时排水,避免因积水原因造成的对路面的沥青混凝土结构造成的破坏。同时政府应加大路面监督,严禁违反交通法规的超载行驶的车辆行驶,加大对沥青混凝土道路的保护。
2.5接缝控制
由于当前道路路面普遍交宽,单个铺路机往往只能完成一部分路幅的摊铺操作。此时,需要对两部分或多部分路幅进行接缝处理,使其结合成为一块整体,这类情况属于纵向接缝。此外,道路交接口处往往也需要进行接缝操作,这类情况则属于横向接缝。路面接缝根据具体情况,可以采取冷接缝和热接缝两种操作方法,其中,横向接缝由于两条道路建设时间不同,一般只能采用冷接缝,而纵向接缝既可以采用冷接缝、也可以采用热接缝。热接缝的操作方法相对简单,只需使用铺路机、通过正常的摊铺方法对接缝处进行摊铺即可,然后,再使用压路机使接缝处充分固结,即可完成接缝作业。冷接缝的操作方法则相对复杂,首先需要对路面情况进行充分考察,确定接缝处的具体形态。然后,再涂抹一定量的乳化沥青,起到隔绝水分的作用。之后需快速从新路面一侧进行摊铺,使新路面重叠覆盖旧路面,最后再用压路机压实,以完成接缝。在横向接缝时,有时两侧路面高度不一,此时不宜采用横向碾压,否则容易造成接缝处出现异常形状,影响后期道路使用。正确方法应当是进行纵向反复碾压,使接缝处不断压实,最终达到平整状态。施工完成后,首先应当检测路面的平整度,检测合格后再进行充分冷却,待温度下降至50℃以下后才可投入使用。建成初期应当做好防水工作,限速30km/h以内,并限制重载卡车进入,以防路面损坏。建成半年至一年后,即可转变为正常的道路使用标准。
3结束语
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质量水平对道路的稳定性和平整度产生直接影响。所以在具体的施工环节中,要监督好每一个施工细节,对道路建设的每一个施工阶段都应进行严格的把控,以保证最终的施工质量,使车辆在路面行驶过程中获取较高安全感、体验感。
参考文献
[1]方杰.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层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8(15):183-184.
[2]董安乐.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施工重点难点分析[J].建材与装饰,2020(10):266-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