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的交通道路直接影响到城市的发展建设。在市政工程规划中道路施工占到很大的比重,城市道路施工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人民出行的便捷,并且道路工程的施工质量,间接的影响到周边交通的安全。因此,本文分析了市政工程道路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对策,以此进一步提高道路施工质量。
关键词:市政工程;道路施工;质量控制;管理对策
一、市政工程道路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的意义
1.1加快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速度
市政道路工程涉及面较广,同时还有许多项目内容会穿插进行施工,因此施工人员需要提前梳理各个环节的施工内容,使整个工程项目的施工可以稳定进行,并且加强质量控制与管理还可以降低施工问题的发生概率,有效提升道路工程的施工效率。
1.2合理安排施工进度计划
在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过程中,不同环节的施工难度与耗费的施工时间成本也存在不同,因此需要结合具体的施工情况,对具体的施工内容进行合理安排,制定相应的施工进度计划,从而有效提升施工工期分配的合理性。
1.3延长城市道路的使用寿命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市政道路在完成修建之后,其使用年限非常长,除了日常维护之外,基本上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不会再进行翻新。通过加强施工质量控制和相应的施工管理,可以提高市政道路的综合强度,有效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
二、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特征分析
2.1地质环境复杂
在市政道路工程建设前期,需要对施工区域的地质环境进行全面系统的勘查,并应当及时的与相关政府部门进行沟通。因为城市的道路工程属于规划性的项目,即需要根据城市的发展规划进行相应的设计,如道路工程的周边需要建设大型的公园或者是建造多条地铁线路等,这些都会影响到市政道路工程的设计方案。在道路工程勘查时需要科学的预测出工程的整体沉降量,确保该沉降量控制在施工设计之内,从而保障市政道路工程的整体建设质量。
2.2交叉作业工程比较多
在市政工程道路施工过程中,其不仅承担着分担城市交通的作用,而且还对许多市政工程起到保护作用。如在市政道路下方会有城市给排水管线、电力管线、燃气管线等工程,这些工程也是市政工程中的基础环境,修建在城市道路下方可以有效提高城市空间的利用效率,并且城市道路还可以对其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是在前期施工的过程中,为了加快市政工程的建设速度,很容易出现交叉作业的情况,并且市政道路基本上属于收尾工作,需要等待其他管线铺设完毕后再进行施工建设,从而提升了市政工程道路的施工难度。
2.3作业区面积有限
市政工程中的道路工程所处区域在城市内部,与对外道路相比,其作业区面积相对较小。例如以高速公路为代表的对外道路工程,其作业区范围非常宽阔,受到周围环境的约束性较小,可以结合实际施工情况进行施工进度的调整。但是市政道路工程的作业区域都集中在市区内,在施工中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如对周围建筑结构稳定性的影响、周围居民生活的影响、城市正常交通运行的影响等。这也导致了市政道路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其施工场地非常有限,为了确保正常工程的顺利推进,施工企业需要制定合理的施工质量管理计划,从而有效提升工程项目开发的实用价值。
2.4工程耗资大
设计市政工程道路施工方案的时,需要对城市经济的未来发展进行预测,根据预测结果内容来确定相应的施工方案,从而使市政工程道路具备远期兼顾的特点,从而有效提升工程的应用价值。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所需要投入的经济成本普遍较高,这也与预期设计寿命有着直接联系。
通常情况下,市政工程道路所设计的应用时间在50~100年之间,这也对施工材料与施工技术质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从而增加了施工过程中的资金投入量。
三、市政工程道路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对策
3.1 加强质量管理体系的完善
在道路工程建设中,相关部门要根据我国市政工程道路工程施工的具体情况,对道路工程施工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有效的完善,从而建立起具有合理性、科学性的各项规章管理制度,使得市政道路工程施工工作逐渐向制度化和规范化进行有效的扩充,进一步地提升我国当前道理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效率,使整个道路工程质量得到充分的保证。首先,要将道路工程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相关体系制度与我国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等进行有效的结合,进而加强对质量管理制度体系的完善与优化,制定相应严谨的质量管理工作准则,促使道路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全面向制度化、科学化以及规范化角度迈进,促使市政道路工程能够优质有序的发展。
3.2科学合理地设计施工方案
在道路施工过程中要做好设计准备工作,施工单位需要考虑道路的综合情况,并且根据道路周围的居民通行方式以及各方面的原因进行综合性的考量,结合实际状况进行道路施工,为周围居民的日常生活提供更好的交通质量。在道路施工设计过程中要减少路线的调整,合理设计管线,根据自身的生活状况进行相应的管理和控制,并且考虑施工地区的电力、水利、通信、燃气等设施,从而更好地减少施工的投入量,方便居民的生活,提高施工的安全性和高效性。施工单位也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对施工进行完善和设计,并且做好施工的检查工作,确保施工方案顺利进行,符合当前道路的结构,提高施工管理的高效性。
3.3严把原材料质量关
在一项建筑工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建筑原材料的选用,只有采用质量过关的建筑原材料,才能保证在后续的建造过程中,达到最佳的建筑效果。所以相关政府部门,在面对价格极低的标书时,千万不要贪图一时的便宜,一定要根据当时建材市场中的原材料价格,确认标书价格是否合理。即使选择了较为低廉的投标单位,也要遣派专人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加强对建筑原材料的审核工作,一定要避免一些不合格的建筑材料,被偷偷使用在市政工程道路施工中。进而实现市政工程道路施工质量的有效提升,保证政府部门在人民心中的高大形象。
3.4选择有经验的施工队伍
随着土木工程的快速兴起,施工人员和监理人员都出现了大量的缺口,尤其是专业水平高、责任意识强的管理人员。很多施工队伍中人员构成鱼龙混杂、人员素质良莠不齐,这给项目高质量完成埋下了极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市政项目在选择施工队伍时要有严格的审查标准,且要杜绝分包、转包的现象出现。
3.5重视施工质量监管
通过重视施工质量管理,可以提升各个环节施工的有序性,在确保工程施工质量的基础上加快工程施工速度。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施工单位应结合合同内规定的施工工期和施工总量,来制定合理的施工进度计划。同时以施工进度计划为基础,明确各个施工环节需要重点关注的质量监管内容,加大此类内容的监督力度,从而提升施工活动开展的有序性。另外,施工单位还应建立定责管理体系,对施工人员的工作职责和工作内容进行明确划分,如果出现施工质量问题,可以及时对其进行处理,以提高问题的处理效率。
结 语:
总而言之,市政工程道路施工质量管理程序十分繁琐复杂,包括众多内容,必须充分考虑各类因素,管理人员也应当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与综合素养,切实抓好工作环节,确保管理工作稳定有序开展,进一步推动市政道路工程建设工作的有效进行。
参考文献:
[1]韩健.谈市政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与质量控制[J].绿色环保建材,2017(11):112.
[2]马钟宏.市政工程施工管理质量控制中存在问题及措施[J].房地产导刊,2016(07):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