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几年来,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数量呈现持续上升趋势。汽车的增加对交通运输行业带来了巨大压力,因此对道路桥梁工程数量、质量、安全性都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若想保证道路桥梁运行质量,必须在病害处理施工前对道路桥梁中可能会出现的病害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降低病害发生的概率。
关键词:道路桥梁;常见病害;施工处理;管理优化
1、道路桥梁工程的常见病害
1.1裂缝问题
裂缝问题是道路桥梁工程投入使用后最为常见的一种病害,裂缝发生的位置主要在桥面铺装层,引发裂缝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种:第一,温差过大引起的裂缝。混凝土有热胀冷缩的特点,若当地中午的温度过高,会让混凝土内部发生变形,但若晚上温度过低,混凝土会急剧收缩,内部结构会产生应力。一旦混凝土产生的应力超过本身所能承受的抗拉强度范围,将会直接导致混凝土开裂。第二,地基结构不稳定所造成的裂缝。道路桥梁工程施工时若未做好地基的压实和处理,随着工程的进展,地面重量的增加,地面会出现沉降从而引发桥梁道路整体结构的变形,如此一来混凝土内部会出现应力承受不均匀的现象,一旦某处应力超过混凝土承受范围,同样也会引发裂缝。
1.2路基沉降
路基沉降也是道路桥梁工程施工中常见的一种缺陷。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路面下方会有着各种各样的管道,因此,道路桥梁工程路基施工中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影响路基的稳定性。例如在管道施工中,若沟槽回填工作不合理,没有将路面拍平压实,那会非常容易出现路基不平稳。再者若沟槽回填工作中,土厚度过高,内部密度不均匀,那么经过长期的碾压,管道所承受的压力过大,就会出现破裂现象。另外若回填过程中所使用的土质不合格,经过车辆的作用,会引发路基沉降问题。
2.道路桥梁工程常见病害处理原则
2.1总体原则
道桥工程包含多个施工项目,但道桥是一个整体,整体结构的稳固性,是衡量施工效果的重要指标。因此,当道桥局部出现病害时,采取的处理手段要遵循总体原则,即所有措施的实施要以不破坏整体结构为前提。尽量不破坏道桥原有构件,以免造成结构承载功能的弱化。一般来说,治理道桥病害都涉及到加固内容,加固的重点要放在工程构件上,对出现腐坏、松散的结构,进行细致的加固处理。这样一来,道桥的病害得到有效处理,工程整体稳固性也再次强化。
2.2优化原则
众所周知,施工方案给工程施工提供了指导和依据,施工方案的科学性,对建设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通过对道桥设计方案的优化,能够有效避免多种病害的出现。设计人员必须树立起创新意识,对设计方案进行不断的改良和优化。在资金允许的条件下,尽量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购置优质的原材料和施工设备。同时,当检测到道桥存在病害问题时,要事先对道桥结构进行全面的勘察,针对道桥结构特点,应用先进前沿的施工处理技术,在不影响道桥承重功能的前提下,来科学高效地处理病害。
3. 路桥梁工程常见病害处理技术
3.1低压注浆及灰石挤密桩修复处理
对于裂缝及不均匀沉降,一般情况下会采用低压注浆修复处理方法。在具体修复过程中,要根据裂缝宽度大小来制定具体的处理方式。在实际道路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中,宜利用混凝土进行灌浆,处理时宜对裂缝进行全面清理,保证裂缝修复的紧密性。对于路基沉降地段宜采用灰石挤密桩进行作业。
3.2裂缝施工处理技术
裂缝是路桥工程中常见病害,裂缝的不及时修补会导致路桥工程的其他病害的产生,因此裂缝修补的施工技术的应用尤为重要。按裂缝大小,工程损坏的主要施工处理技术有以下两个。
(1)裂缝修补施工处理技术。在对路桥工程进行质量检查和维护工作时,一定要对存在的道路路面以及桥体结构裂缝严格审查,一旦出现小于2mm的裂缝就应该及时采取修补措施,以防止后续受到环境和外加压力的影响,导致裂缝变大。一般对于小于2mm的裂缝主要修补手段是先对裂缝表面进行清理,防止杂物混入,然后在裂缝周围不小于1mm的水泥层反复涂抹,而后在水泥层上涂抹沥青层,以防止新涂抹上的水泥受到外界侵蚀之后又重新出现裂缝。
(2)裂缝填充施工处理技术。在对路桥工程检查维护过程中发现大且深的裂缝需要尽早采用填充法进行裂缝修补。主要应用的填补材料为水泥、环氧树脂、橡胶混合物等。在使用填充法进行裂缝修补工作之前,首先要确定裂缝的长度与宽度,以便准备相应数量的填缝材料,随后对裂缝进行清理、固定,使用注入器将填充材料注入裂缝,确认填入的材料使裂缝完全饱和后,停止注入填充材料,使用封缝胶对缝口进行密封,待施工部位干燥,对裂缝表面进行处理。整个处理过程中为达到最好的修补效果,要保持裂缝的清洁与干燥。
对于道桥经常出现的裂缝质量问题,在病害处理施工前应该先对原材料进行严格把控,确保混凝土质量满足指标和要求。在混凝土施工之前,还需要进行再次质量审查,判断实际使用于施工的混凝土是否满足施工性能以及要求。一般在施工中采用水灰比的测定方法来推算混合后混凝土强度,尽可能通过科学的配比提高原材料质量水平,以满足项目施工条件,并不断推广优秀工艺。
3.3建立完善的养护体系
在进行道路桥梁养护修补之前需要对现场进行勘察,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设计方案进行合理制定,设计方案制定中设计人员应该具有病害意识,注重对细节的把控,对于道路桥梁各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建立合理的养护方案并得到落实。在道路桥梁养护运行中,应该转变养护理念,提高养护意识,提高养护的全面性、严格性以及有效性,发挥养护的作用。养护体系中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完善,定期进行检查,强化养护监督工作。
3.4提高安全养护意识
在道路桥梁运行中技术人员以及养护人员是影响运行安全的重要因素,提高安全养护意识可以对安全病害进行防范,并且减少病害的发生。养护人员应当定期对安全养护知识进行培训,加强对养护流程以及注意事项的了解,在养护中提升专业素养,按照要求有序作业,并且提高安全意识,佩戴好安全防护用品。对于一些高空作业等危险运行项目的工作人员应该重点进行安全教育,选取具有丰富经验以及专业知识的人员进行作业。
结语
综上所述,道路桥梁工程关系着人们的生活以及经济的发展,因此对于道路桥梁工程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都应高度关注。道路桥梁工程运行中的各个环节都具有病害因素,对于这些病害如何有效的预测和规避是养护人员关注的重点。提高养护意识,建立完善的养护制度,从技术人员、养护人员、机械设备、周围环境等众多方面进行科学养护,可以有效降低病害的发生,保障道路桥梁顺利运行。
参考文献
[1]孙欣.市政道路桥梁工程的常见病害与施工处理技术探究[J].绿色环保建材,2019(05):117+120.
[2]徐国强.道路桥梁工程的常见病害与施工处理技术[J].绿色环保建材,2019(05):142+144.
[3]陈博瀚.道路桥梁工程的常见病害与施工处理技术[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06):117-118.
[4]王延涛.道路桥梁工程的常见病害与施工处理技术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06):200-201.
[5]曾艾梅.探讨道路桥梁工程的常见病害与施工处理技术[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02):175-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