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铁路桥梁段基础压实施工技术

发表时间:2020/9/1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第13期   作者:周姝
[导读] 铁路桥梁段基础压实施工是铁路桥梁建设施工中的基础部分,其关系到桥梁建设的最终质量和使用可靠性。
        摘要:铁路桥梁段基础压实施工是铁路桥梁建设施工中的基础部分,其关系到桥梁建设的最终质量和使用可靠性。然而现阶段的施工技术仍存在一些技术难点,容易引发施工质量问题。基于此,本文对铁路桥梁段基础压实施工进行了简单介绍,并结合当前的施工技术对其实际施工中各环节的技术要点把控进行了粗浅的分析。
        关键词:铁路桥梁;基础处理;压实施工
        一、铁路桥梁段基础压实施工概述
        铁路桥梁是铁路运输网络建设的其中一环,其主要用于各类火车车辆的通行。但与其他桥梁工程相比,铁路桥梁的承重要求更高,所以为保证桥梁段基础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就需要对其进行必要的压实施工。就目前而言,我国铁路桥梁段基础压实施工中较常用的技术为压路机压实作业,通过压路机的反复压实来保证桥梁段基础的密实度和强度。这种施工技术在长期实践中证实了其有效行,同时也帮助建筑企业减少了大量施工成本。但同时这种施工技术也存在一些弊端,即铁路桥梁投入使用后往往会出现基础变形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该施工技术实际操作上难度较大,对施工的技术性要求较高,所以需要对其基础压实施工技术进行进一步的深入分析,以更好地保障其施工质量。
        二、铁路桥梁段基础压实施工中的技术要点
        在铁路桥梁段基础压实施工中,由于其涉及项目和细节众多,就需要对其每一个施工环节都进行严格把控。具体而言,其施工中的技术要点包含以下几方面:
        (一)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铁路桥梁段基础压实施工的第一步就是前期的各项准备工作,所以实际施工中应对前期的各项准备工作做好把控。首先,施工前期的测量工作是需要关注的技术要点之一。这是因为铁路桥梁段基础的施工需要依据施工区域的土质、水文等情况的勘测信息来确定后续所采用的施工方式以及施工技术,从而确保其施工的科学有效性。此外,施工区域的地质水文情况也决定了施工中材料的选择,因此在施工前期就需要安排专业人员展开相关地质水文信息的详细测量,并通过相关信息资料的搜集来不断完善资料的全面性,以便可以展开全面的研究分析,拿出科学的施工方案。其次,要做好施工区域内土质干度与密度的调查研究。在基础压实施工中,施工范围内的土质情况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尤其要在前期准备过程中确定好其土质的最大干度与密度。要对这一数据进行准确掌握,就需要做好实地考察工作,分别对实地中不同区域的土质进行采样分析,然后进行对比,从而对施工区域内不同路段的土质情况都有一个详细的掌握,然后再据此对各路段的压实施工提供建议,保证其每个路段施工的合理性。再次,要根据调查资料和施工区域的实际情况确定好横坡坡度问题的处理方法,确保其处理方法的科学合理性,以为后期施工提供科学指导。最后,还有明确地表压实度的总体要求,以便为后期材料选择、施工技术选用提供参考标准。
        (二)做好填料选择与填充实验
        在铁路桥梁段基础压实施工中,填料的选用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技术环节,其将影响最终的压实效果。具体而言,填充料的选择需要以施工区域的土质情况为基础。在选择好填充料之后,则还需要对其实际质量进行必要的检测,如填充材料中石料的大小等级是否符合标准等都需要通过检测来确定。在所有检测通过之后,就应进行下一步填充实验。

通常情况下可以先选择整个压实路段的其中一个路段进行填充,其选择的长度可以控制在200m以内,然后采取先填充后压实的方法。在压实完成后再对其桥梁段基础的抗压能力、抗变形能力等情况进行实验,如此通过一系列实验最终确定其最佳松铺厚度、含水率、碾压时含水率允许偏差、机械组合、压实机械规格、压实遍数以及压实速度。此外,填充材料的把控中还需要关注其材料的含水量情况。这是因为材料中的含水量如果过高则有可能因天气变化引发水分蒸发或渗透并最终使桥梁段基础变形。基于此,在对含水量进行控制的过程中,则需要施工人员结合当地的天气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如果填充材料水分量较高而水分蒸发问题较为严重,则需要先对材料进行晾晒,然后再进行填充。而如果填充材料水分较少,则可以通过平摊洒水来进行水分补充。再者,在把控好含水量之后,施工过程中的桥梁段基础防水也是十分关键的一个环节,一般情况下可以采取水硬性结合矿渣的形式来对桥梁段基础进行防水处理,从而最大程度上保障桥梁段基础填充材料的干燥度并确保压实施工质量。
        (三)桥梁段基础压实施工中的质量控制要点
        在具体桥梁段基础压实施工阶段,其技术要点众多,更需要进行有效的把控。首先,压实施工中需要先对压实区域按照横断面的全宽进行纵向水平分层,以为后续填土压实做好铺垫。其次,按照分层进行填土压实操作。为确保其压实施工的有序推进,通常需采取分区域施工的方式,以两百米为一区域进行逐步压实。再次,在填充厚度上应根据前期实验的相关数据进行确定,并在每20米的间隔处设置相应的标高点。一般情况下,其分层填筑厚度应控制在20至30厘米范围内,而虚铺厚度则一般需在35厘米以下。最后,在机械压实施工的过程中,一方面应沿桥梁段基础横向位置对两侧进一步加填出50厘米的厚度,为机械进场施工做好铺垫。另一方面在运用机械进行实际施工的过程中需要控制好机械的碾压速度,如光轮压路机的碾压速度一般应维持在3km/h至5km/h范围内,拖式振动羊足碾机械的碾压速度应维持再2km/h至4km/h范围内。另外,机械碾压的压痕务必要尽可能相互重合,从而保证其压实面的平整性。如振动压路机的覆盖痕迹应保证在40至50厘米的范围内,连接区域纵向重叠则应不小于2米。再者,压实施工过程中的压实顺序也是十分关键的,一般情况下需要按照先轻后重、先慢后快、纵向进退以及先低后高的顺序进行压实操作。
        (四)石料填充情况下的施工技术要点
        对于一些需要依靠石料进行填充压实的桥梁段基础,其施工中的技术要点在于严格控制好四区段与八流程的施工工艺(即填石区、整平区、碾压区和检验区, 施工前期准备阶段、桥梁段基础使用填料的质量性能检测阶段、对桥梁段基础底层的处理阶段、填石分层整平阶段、机械碾压阶段、路堤修整阶段和边坡修整阶段)对不同区段、不同施工阶段内的压实施工质量都进行严格把控,从而确保做种桥梁段基础压实效果。如分层作业时其每层的填筑厚度不应超过50厘米;施工顺序应按照先低后高、先两侧后中间有序展开等。
        结束语:综上所述,随着现代铁路桥梁段基础压实施工水平的不断提升,实际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必须对其前期准备阶段、材料选用与实验阶段以及实际施工阶段内的技术要点进行严格把控,并根据压实度标准做好相应的检验,如此方能最大程度上减少桥梁段基础投入使用后出现的变形等质量问题。

参考文献:
[1]黄芸.铁路桥梁路基隧道建设质量控制与关键工序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5(05):105-107.
[2]董博峰.铁路桥梁路基压实施工技术的改善建议[J].建筑工人,2018,39(08):26-28.
[3]王静,田亚宁,陈磊,李纯.铁路桥梁跨越公路施工对公路路基的稳定性影响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6,12(06):152-15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