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水利工程建设出现了一个两难的境地,一方面水利工程建设与发展能为人们的生活创造福利,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看,水利工程施工也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因此为保障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再进行生态环境治理的同时,也需要找出现代水利工程中对生态环境的防治对策。
【关键词】水利工程;生态;水土流失;水库
生态水利建设工程是当代生态建设中的重要工程内容之一,不仅是我国防洪系统、农业灌溉系统、航运系统、发电工程中的重要成分,也是保护我国生态环境,实现生态平衡的重要工具。因此,再我国大多数地区都开展了生态水利建设工程。而且,在不断实践之中积累了较多的经验。人们对生态水利工程进行了很多研究,下面笔者就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对现代水利工程中的生态问题提出一些浅显的观点。
1水利工程对生态的影响
1.1使林草覆盖面积减少
水利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中会对周边的地形地貌造成巨大改变。因为水利工程建设需要大量的土石,利用本地资源进行土石挖掘对周边的土石环境造成破坏,改变原有的土石结构,土地结构改变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土质发生改变,土壤被风化或者砂化,都不利于植被的生长。尤其大型水库的建设,会对当地的气候产生影响。降雨量、湿度、风力等等气候因素都会发生改变。大型水库上空水分子大量聚集之后,提升力水库空间的湿度,导致水蒸发增加,降雨却减少。有些地区属于干旱地区,水库地区土质发生改变,受气候影响使降水量减少,因此这些地区的林草覆盖面积就会逐年减少。
1.2对生物的影响
水利工程一般都有水温收集设备,在强烈的太阳光的照射下,水库中的水体会快速吸收太阳能,使其迅速升温。进而导致水库中的水体温度高于河道内的水体温度,这一温度差将严重影响河流中的生态稳定性。再加上兴建水利工程会使得离洪泛区与滩地相互分离,减少了堤防内部的各类植物的生长,使得以草为食的动物大量减少,降低了生物多样性,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再加上兴建水利工程会排放各种污染物,这些污染物被排放到河道中,引起水中生物的大量死亡。
1.3水利工程的建设改变河流的自然分布
为了更好的进行生产和生活,不但要遵守大自然的生长规律,同时也要合理的适度开发自然资源,例如建设水利工程,为更好的满足的生产和生活,有效利用基础设施改造河流。建设水利工程过程中,会出现以下几种状况:河道发生改变,由之前的不规则在人工的加工后变成规则形状,例如矩形或是弧形等等。同时,人为因素的加入改变了河床坡度的大小,并利用这些坡度用混凝土砌成各种河床以便更好的做好防洪措施。这些人为因素都会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自然资源的发展。
1.4水土流失,影响土壤活力
在土地开挖的过程中,土层被掀起,土质酥松,再加上植被破坏,当大雨来袭时,没有植被的保护,水流轻易的将表面的泥土带走。水土流失将破坏土壤结构,降低土壤肥力,对当地环境造成严重而长久的影响。
此外,在水库蓄水以后,水库沿岸的地下水的成分会发生变化,通常情况下水库周围的地下水位有所上升,可能会使得周围的土地遭到进浸没,或者使得土地沼泽化。在土地被浸没的区域,由于土壤中的通气效果很差,使得土壤中得微生物的活动明显的减少,这对于土壤的肥力有着很大程度的影响,这样的土壤不再适合于作物的生长。而对于沼泽化的土壤,由于土壤的过分的湿润很容易导致植物的根系产生衰败,呼吸困难的情况,并且在湿度过大的土壤中,很多植物都难以生长。
2 现代化水利工程中的生态保护措施
2.1从全局出发,修复河道
从广义上来说,水文系统主要包括河流的中上游地带、地表水和地下水系统。同时也包括,其周围的湖泊、湿地、沼泽等等。河流生态系统包括广义上的水文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系统。而人类的生产和开发影响了河流的生态系统。为合理的开发水资源,不但要考虑河流自身的独特性,同时还要考虑到环境、技术等多种外力因素。目前,有多种多样的因素制约着水利生态系统的发展和壮大,为更好的解决这种现象,首先要对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在制定水利工程建设的修复措施时要从整体上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从全局的角度出发,不要从割裂的角度或不能单一、片面考虑水文系统的修复
2.2切实搞好水文资料,减少库区淹没范围
保护库区生态环境,应该在源头上减少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在水利工程的重要节点水资源调度上需要谨慎合理的规划水资源分配。 首先对水利建设地区的水资源环境进行摸底调查,对河流的走向,河流量大小做到全面掌控。然后在水利工程项目的选址上依据科学原则,减少库区淹没范围,把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影响减至最小,并在工程建设完成之后,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加强对生态环境的治理,使生态环境最大限度恢复原貌。其次水利工程运行期间,要对水流下泄情况做到严格把控,将水位水量都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减少水利站对下游生态环境的影响。最后水利工程项目自身的生产防护措施也需要严格按照保护生态环境的准则进行,减少相关设备的污水排放,工程用料也不可以随意堆放,造成水道流泄阻碍。
2.3建立和实施生态补偿机制
对生态补偿的机制应该建立建全,对水利工程的建设时所造成的生态平衡的破坏进行缓解。由于水利工程所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不能只依靠当地自身的能力进行生态不衡的维持,所以我们在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应该建立生态的补偿机制,明确损害补偿的主体与范围。水利工程在进行建设以前,应该进行资金的预留,以用于当地的环境补偿,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环境使用,对当地的生态恢复进行促进,合理的规划对生态旅游的规划,不仅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也丰富了当地群众的生活。必须建立相应的补偿机制,对其生态价值进行还原,减少水利工程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对和谐社会的发展理念进行呼应。
3结 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水利工程建设体系当中,将生态工程的理论以及方法与水利工程施工建设进行有机融合已经成为了水利工程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水利工程建设的相关单位应该充分重视环保理念以及生态工程理念,并通过各种方式解决水利工程施工出现的问题。希望能为解决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带来的环境问题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吕婷.水利工程中的生态问题与生态水利工程[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0,(13).
[2]夏锦铭,陈素明.论水利工程中的生态问题[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30):2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