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中钢筋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及保护层研究

发表时间:2020/9/1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5月13期   作者:亓祥伟
[导读] 水利工程施工工作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一环,而混凝土材料是水利工程当中常见的基础材料之一。
        摘要:水利工程施工工作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一环,而混凝土材料是水利工程当中常见的基础材料之一。钢筋混凝土技术是现代工程的支柱性技术,在浇灌混凝土之前,先将钢筋固定成目标状态,然后用模板覆盖在钢筋骨架之外,最后浇筑混凝土,经过养护达标后进行拆模,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水利工程施工中。
        关键词:水利工程;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
        引言
        在新时期的发展过程中,传统混凝土材料的使用弊端逐渐凸显出来。基于此,现阶段各个水利工程施工单位都在积极研究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优势。
        1水利工程中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对材料的要求
        作为水利工程钢筋混凝土施工中的骨架,对钢筋进行加工时,应该采用冷拉的方式,对钢筋进行调直操作。通常情况下,根据钢筋的横截面直径,可以分成2类。1)对于截面直径在12mm以下的轻型钢筋,应该通过卷曲的方式,将其制作成盘条状态。2)对于截面直径超过12mm的重型钢筋,将其保持在“棒状”形态。一般来说,采用剪切机对轻型钢筋进行调直切断,即可达到效果;重型钢筋的处理过程较为复杂,应该采用不同工具,结合多种方式谨慎作业。在进行调直操作时,必须预先做好锈蚀的检查、清除工作。部分钢筋由于露天放置时间较长,局部区域的锈蚀迹象十分严重,采用普通手段无法根除,因此应该使用除锈机。对处理完毕的钢筋,应该结合水利工程的需求,根据种类、规格等进行详细划分,然后务必清晰划线。如果出现大量断头,导致钢筋应用不合理,极易造成“大材小用”的浪费情况。基于此,必须保证划线操作的精度,对弯曲伸长、备用支撑的具体范围进行详细计算。需要注意的是,经过冷拉处理的钢筋,由于施加了超出其屈服点的拉力,其可塑性能已经发生变化,在后续施加应力时,“塑造”感将会大幅度下降,在未加留意的情况下,很可能造成钢筋损毁。
        2水利工程中钢筋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及保护层分析
        2.1操作原则
        首先应当关注于金属材料的防腐蚀问题,可以涂刷一些防腐蚀的涂料,避免出现钢筋锈蚀的问题而影响结构的施工质量与安全。其次,在钢筋混凝土的制作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合理控制钢筋的添加数量,钢筋过多会造成经济成本的浪费,钢筋过少则无法达到提高混凝土结构质量的最终目的。这就对员工的专业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施工单位需要充分结合当地的地质结构特点以及水流情况的基本特征展开分析,合理设置施工方案,提高施工工作的适应性,保证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价值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
        2.2混凝土制作技术
        混凝土的制作技术是影响整个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所在,在具体的制作环节中,施工人员需要先进行混凝土的配比工作。确定好水泥的质量等级、砂石骨料的直径大小,并做好材料的清洁工作。然后,重点关注于钢筋材料的质量,观察钢筋表面有无锈蚀问题,有无凹凸不平的现象。对于存在质量安全隐患的材料要拒绝签收。最后,为了保证配比工作的科学性,施工人员需要制作试样,合理调整配比方案,并选择合适的灌注方式。比较常见的就是泵送灌输,可以控制灌输量和灌水速度。灌输的过程应当伴随振捣和压实工作一同进行,以便于提高钢筋混凝土的结构密实度。最后,需要结合当地的天气变化情况,采取混凝土养护措施。从而顺利完成水利工程的钢筋混凝土施工工作。后期养护时间不得低于15d,尤其是在夏、冬两季,要做好保湿和保温工作。
        2.3钢筋施工技术
        如果局部钢筋结构的作用为承受负载,则应该将接头设置在受力较小的位置。需要注意的是,每一个钢筋可以“搭载”的接头数量有限,在施工时必须谨慎处理。处于轴心受拉、小偏心受拉区域的钢筋,不能采用绑扎的方式进行连接;此外,受拉钢筋的横截面直径小于28mm、受压钢筋的横截面直径超过32mm,也不能采用绑扎的连接方式。


        2.4化学灌浆
        1)裂缝化学灌浆修补工艺要点:渗水裂缝必须先进行灌浆封堵处理,开口小(小于0.2mm)的不渗水裂缝,可以不进行内部灌浆直接进行表面封堵;开口大(大于等于0.2mm)的不渗水裂缝,应首先采取内部灌浆填堵裂缝,随后对裂缝表面使用手刮聚脲等防护材料进行表面封闭。采用具有一定的强度的遇水膨胀型化学浆液高压灌堵裂缝内部空间,固结前流态浆液可适应裂缝形状,固结后浆液膨胀可充分填充裂缝。化学灌浆施工的工艺流程依次为:确定裂缝位置、成孔、安装检查嘴、成孔质量检查、安装灌浆嘴、临时封堵裂缝开口、配制并灌注浆液、注浆质量检查、清除临时性封堵材料、清理混凝土表面。2)结构缝化学灌浆修补工艺要点:结构缝灌浆的工艺流程、主要技术参数、处理技术要点与裂缝的灌浆处理技术要点基本一致。由于结构缝通常采用橡胶止水带或止水铜片作为防渗材料,所以应在结构缝两侧均匀布设灌浆孔。
        3水利工程混凝土质量控制策略
        3.1完善对水利工程钢筋混凝土的设计工作
        设计人员在设计工作展开时,应选择符合水利工程施工标准的钢筋进行配筋。并且对钢筋的直径、间距等细节工作进行完善。这样的情况下,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整个混凝土的抗裂性。其次,施工单位还应特别注意控制裂缝的宽度,即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裂缝的宽度,并按照相应的裂缝宽度,对整个混凝土展开相应的优化,这将有助于控制整个混凝土的裂缝。在水利工程展开的过程中,需要施工单位对构建中的“放”“抗”等进行合理设计。其中,“抗”指的是处于一种约束情形下的一种结构类型,其有效运用能显著地预防裂缝的出现。而“放”指的则是完全自由变形状态下,没有任何约束,可以很好的运用。
        3.2完善混凝土的组成设计
        为了切实完善组成设计,设计人员还应深入工地了解具体的施工情况,以此完善混凝土的配合比,并且还要向施工人员明确相关的工艺流程,使设计能落到实处。并且在深入到工地的同时,还应注意发现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更好地进行养护工作进行一定的指导。相关单位还应明确监督管理制度,定期检查工艺的运用是否足够规范,如果存在不规范的情况,应及时指出并纠正,这样往往也能为钢筋混凝土的质量提供一定的保障。
        3.4现场操作层面浇捣工作
        施工单位可以采用二次抹面技术、二次振捣技术等,有助于混凝土内部一些气泡的排出。此外,对于养护工作而言,应特别注重混凝土的防治作业,即重视混凝土的早期养护作业。因为尽早地开展混凝土的养护作业,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混凝土收缩现象出现的概率,并且此种方式还有助于防止钢筋混凝土出现裂缝。同时,就水利工程中大体积的钢筋混凝土而言,在必要时应采取蓄水、流水等养护方式,通常情况下,此种养护方式应控制在14~28d。此外,对于体积较大的钢筋混凝土,施工人员要特别注意水泥水化热等问题,如果出现温度问题,应及时进行降温处理。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可以采用埋设散热孔的方法,展开排热工作,以此规避可能出现的水化热高峰情况,并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峰值。当浇捣工作完成之后,施工人员需要展开保温工作。
        结语
        总之,在水利工程钢筋混凝土施工设计中,钢筋、混凝土为2项最重要的原材料,必须根据工程规划,严谨地执行相关操作。发现裂缝时,应该及时查清引发问题的主要原因,采用针对性方式进行修补,务必保证工程的最终质量。
        参考文献
        [1]杨栗,朱敏.水利工程中钢筋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及保护层讨论[J].智能城市,2019,5(18):174-175.
        [2]朱志强.有关水利工程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17):188-18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