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市政工程建设快速发展,促进了各种先进的技术在施工中的应用,尤其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有效运用,为市政工程施工带来了全新的发展理念。市政工程建设过程中,安全永远是第一要素,也是工程能否顺利进行的基础。在当前市政建设过程中,存在着诸如管理不严、员工安全意识淡薄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对于市政建设而言都是非常不利的消极影响,这些问题的探讨和解决对于市政建设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市政建设;安全生产;解决;措施
引言
随着人们对于日常生活设施要求的提高,市政工程所承接的项目也逐渐多起来,同时伴随人们要求的提高,市政工程的施工难度也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市政工程原本就是一项惠民的公益性项目,市政工程所施工的项目都是为了人们的福利着想。市政工程施工中存在很多有待于解决的问题,不但影响着工程的质量,而且对于施工人员的安全造成了较大的威胁。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强化安全管理和质量控制,不但可以营造安全的施工环境,提高施工人员作业安全,而且还可以保证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由此可见,在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强化安全管理与质量控制势在必行。
1市政工程管理的理念
市政工程管理的理念主要涉及到以下方面具体内容:一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市政工程都是关系到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城市基础建设,包括水利工程、通信工程等。市政工程都是服务于人民的工程,不存在任何盈利的项目。因此,市政工程管理要结合人们生活的需要,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二是最优配置原则。市政工程的建设结合人们生活和工作的需要建设的。因此,在开展市政工程管理工作时,管理人员要结合人们的实际情况,合理规划市政工程的建设规模以及施工的具体地点,确保市政工程的最优配置。三是责权一致原则。市政工程的种类繁多同时数量也比较大,因此,很多市政工程的管辖范围没有进行明确,对于市政工程各个行政机构出现了管理混乱或者无人管理的现象。市政工程管理可以实现管理职责的划分,明确有关部门的工作内容,将市政工程的管理权力交给相应的部门,保证市政工程的正常投入使用。四是全员管理理念。市政工程主要是惠民工程,因此,为了延长市政工程的使用寿命,相关部门要提高全市人们对市政工程的各种设施的保护意识,做到全员参与市政工程的管理中,使市民增强主人翁意识,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2有关市政工程安全生产特点的探讨
随着城市化进程步伐的加快,使得原本的市政工程体制受到了影响,过去市政工程所开发的项目可以由单一的施工队伍完成,但是随着施工难度的加大,施工项目的环节也逐渐增多,考虑到市政工程本身的复杂性,施工项目需要由多个施工队伍协同来完成,施工队伍的增加虽然解决了技术难题和工程量问题,但是临时拼凑起的各个队伍技术手段和安全生产意识并不统一,这就使得多方在共同协作中容易出现合作失误等现象的发生。多方协同作业已经是市政工程项目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现代化城市建设不比以往单一的房屋等建筑的建设,为了造福城市居民,市政工程的项目也从单一的房屋建设增加了燃气管道和水管道的建设。建设燃气管道和水管道的工程难度不大,但是在多方施工队伍交叉作业的环境下,市政工程的建设也从简单变得复杂,交叉施工的弊病就在于双方施工队伍的建设项目是独立的,各个队伍都为了处理好自身的事物,很少有施工者会考虑到自身作业对对方施工的影响,像是水管道和燃气管道的建设要在同一时间开展,若是二者没有协作的基础,那么在后期的施工当中难免会因施工而产生分歧,从而延误施工的进度,解决问题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加强双方合作的默契度。施工环境的复杂性也随着项目的增加而提升,施工队伍在项目的建设当中往往要受到多方因素的制约,像是天气、灾害都会影响到施工进度,工程队伍处在低洼处施工也要考虑阴雨天气的排水工作,只有综合考虑到各方的因素,才能保证工程项目在安全生产的条件下进行。
3市政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与质量控制
3.1强化安全教育工作
为了保证市政工程建设的安全性,施工单位可根据具体需要,则需要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在现场设置危险警示牌,同时要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在实际的检查过程中,一旦发现安全方面的问题,则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除此之外,相关管理人员要加大安全管控力度,做好风险管控工作,根据实际管理需要,做好班前安全交底及操作工艺安全交底工作,同时要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工作,加强对相关人员安全教育培训,通过强化培训工作,不但可以增强管理人员的安全操作意识,而且能够更好地对其操作行为进行规范,确保施工人员严格按照技术流程进行操作,提高其整体安全意识,使施工人员的安全问题得到有效的保障。
3.2加强制度建设,防止形成监管的漏洞与盲区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制度建设安全管理必然存在漏洞与盲区,也为安全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要积极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加大建筑工程安全投入。从人力资源、设备设施、材料管理、物资调配、安全费用提取等各方面都建立完善的制度。通过详细、完善的制度消除各类安全隐患,让安全生产工作达到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在制度建设中,要特别重视对于日常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治的制度措施。对于某个项目、某个工地的日常安全检查,由谁来检查、检查频率、整改负责人、整改时间、整改台账的建立,安全隐患的统计等方面,都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制度,唯有如此,才能让市政建设中的各类安全隐患切实得到整治。在制度建立的同时,对于制度的执行也要充分重视。很多单位安全管理制度都很完善,但这些制度在执行层面却流于纸面,根本未有效执行。因此,把安全制度的执行作为制度能否最后贯彻落实的重要抓手来看,切实加强执行力。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让安全管理制度真正发挥作用。
3.3加强工程进度管理
进度管理是市政工程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因此,施工企业应加强工程进度管理,保证市政工程在规定周期内完工,避免出现工期延误、增加施工成本的现象。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施工企业在正式开始施工前,要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将整个施工过程进行细化,合理安排每一个施工环节,进而落实每个环节的管理责任,实现对市政工程的动态化管理;(2)施工企业的技术人员要加强施工方案的讨论和分析,分析市政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研究解决方法,做到防患于未然;(3)施工人员要加强对重点施工工序的控制,通过优化施工资源的配置提高施工效率,确保各个环节的顺利衔接,最终保证市政工程的施工进度。
结语
通常而言,市政工程的安全管理对于项目完成进度、成本、质量等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作为主体从事单位,施工单位对于现场安全事故的预防措施是极其重要的,要做到有制度依据,参考安全标准,优化应用技术,并且要加强人员的安全意识,消除安全危险因素,最终促进项目建设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杨.关于市政工程施工管理中环保型施工措施的应用[J].低碳世界,2017(1):273-274.
[2]陈丽桥.试论新时期加强市政公用工程施工安全监督管理的措施[J].建材与装饰,2019(26):156-157.
[3]章寿荣.简析市政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与质量控制[J].南方农机,2018(13):245,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