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装配式建筑PC构件模板施工技术探讨

发表时间:2020/9/1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5月13期   作者:冯海华
[导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家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大力推进建筑业的发展,因此出现了很多新型的装配式建筑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工程量并提高了建筑物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家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大力推进建筑业的发展,因此出现了很多新型的装配式建筑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工程量并提高了建筑物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关键词:新型装配式;建筑PC构件;模板施工技术
        引言
        伴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社会发展对装配式建筑的需求近些年来也在不断增大,而PC构件作为装配式建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模板设计自然也需得到相关人员的足够重视,这也是建筑领域向工业化方向稳步前进的重要基础。经实践证明,将PC构件模板设计与先进施工技术真正落实到施工中,能够在极大程度上促进建筑结构全面工业化,在使施工效率得到真正提升的基础上,保证保施工操作的安全程度达到相关标准。由此可见,为使装配式建筑施工效率与质量得到保障,推动我国建筑行业健康发展,积极探索装配式建筑PC构件模板设计与施工技术已是势在必行。
        1新型装配式建筑概述
        新型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即PC(prefabricatedconcrete),是现阶段建筑工业化领域重要发展方向,主要指的是把在工厂中完成生产的所有预制构件都运输到建筑施工场地,然后吊装到指定的位置,并通过对构件的拼装和组合与现浇施工而成的结构形成整体。这一新型建筑能做到工业化生产,在保证建设品质及效率的同时,从根本上提高施工安全性,进而真正实现绿色施工目标。在工厂中对预制装配式构件进行加工时,需要用到专门的模板(模具),模板(模具)的准确性和加工便利性直接决定了加工完成后构件尺寸的准确性及施工能否顺利完成,如果模板(模具)的尺寸不准确,将使加工完成后的构件运输到施工现场后无法使用,对后续吊装、拼装和连接等造成严重影响,而当模具操作较为繁琐时,将延长构件的加工时间,并增加人员的劳动强度。因此,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效果及作用效果的发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模具,在实际工作中应对此引起高度重视,在设计出合理可行、操作便利、准确无误的模具基础上,保证所有类型构件的加工质量。
        2新型装配式建筑PC构件模板施工技术
        2.1设计构件模具
        通常情况下,构件模具等稳定性和精度会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构件外观质量和尺寸精度,具体包括标准底模、侧模、活动模、预留孔模板等多个部分。当预制混凝土在模具中成型之后,需要将其两端模块取出,但是在材料成型之后强度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无法将其模板轻易取出,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施工进度,很难确保高度满足竣工要求。在进行具体工作过程中,如果选择应用的模具没有设置自动脱模功能,相关工作人员需要用手取出模块,而模块成型之后产生的强度会使其曲磨难度大大提升,导致具有较大的劳动强度。基于此,相关工作人员需要科学设计构件模块,同时还需要确保模具具有自动脱模设备。
        2.2预制装配式构件的吊装
        构件的吊装大致上分为墙板吊装就位、支撑、校正、支撑加固、锚管注浆、墙板连接以及拼缝注浆等过程。首先,构件吊装要按照“慢起、快升、缓放”的操作要点进行安装,保持构件底部与楼面大约20mm左右的空隙,确保灌浆可以流动,在空隙当中使用1-10mm不同厚度的垫铁,确保构件安装就位后与设计的高度相符。在进行安装前要先检查预埋构件内的吊环是否安装到位,其型号位置准确无误,试吊时距离地面不超过0.5m。起吊的速度应该慢慢增加,切忌突然加速。在构件下降的时候用底部系好的缆绳对其位置进行微调,保证构件就位准确。其次,在构件距离安装面1.5m左右时应停顿一下,调整构件的位置。要确保地面预留钢筋与构件上预留的灌浆孔一一对应,全部插入后构件再慢慢下降,至安装面约30cm左右时由辅助人员采用撬杠根据定位线进行位置调整。在构件就位的时候根据轴线、构件边线、测量控制线对其进行最后的位置调整,确保没有任何问题之后用连接板对构件进行临时固定,构建与楼面垂直后可去除吊钩。

最后,根据构件分布图及吊装图对构件依次进行吊装,构件就位后应立即安装最少两根斜支撑进行固定,斜支撑安装在构件的同一个侧面,同时保证其与楼面的角度大于60°。如果构件在安装前发生表面破损,应在修补后再进行吊装;如果涉及到结构性的损伤,则需要由设计、施工和构件加工单位协商处理,使其满足工程质量要求。
        2.3确保混凝土振捣与养护工作的有效性
        实际上,混凝土的浇筑工作可以在实际运输的过程中通过运输设备完成,在对混凝土通过振捣设备来密实振荡的基础上,以图纸尺寸为根据严格进行找平处理。此时若是混凝土浇筑、振捣以及找平工作均已完成,相关人员就需通过对蒸汽养护方法的有效应用,进行混凝土构件的预制,如此装配式建筑的施工质量也会得到极大程度上的保障。另外,相关人员还应该明确了解到,在蒸汽养护期间效果最佳的即为低温养护法,其主要步骤为升温、恒温以及降温,正确应用能够对混凝土预制构件的维护起到极好的效果。
        2.4合理应用预制墙板斜支撑技术
        预制墙板斜支承结构的关键构成内容就是U形卡座以及支撑杆,这是预制墙板能够发挥全部作用的基础保证,其中支撑杆所需承担的重量主要是预制墙板侧向荷载,其正常情况下还可以将预制墙板及时调整到合适的垂直度。在预制墙板斜支撑体系真正安装之前,相关人员首先需完成的重点步骤,就是在叠合板现浇层中有效的预埋螺栓,以国内现行规范条文为根据,需在保证所露出高度超过40mm的基础之上,控制器与板面的垂直关系。在吊装预制墙板真正完成后,相关人员还需通过对螺栓的合理应用,在墙板以及连接件有效安装斜支撑杆。另外,在预制墙板安装的过程中,安装人员也需注意时线的准确定位,以便及时调整安装预制墙板的位置。以下几点是操作墙板变撑的有效方法。①将短钢管斜撑调节杆放置于垂直墙板,采取可调装置来完成对长版根部的有效调节。②以墙板控制轴线活为根据,以平行墙板为矫正墙板位置的方向,相关人员可以采取小型千斤顶来调节偏差。③通过对长板斜撑调节杆的正确应用,能够有效调节墙板的垂直程度,采取可调装置来完善墙板顶部。④在实际调整墙板水平标高的过程之中,需在楼板面合理设置施工材料的基础上,将其高度调节到适当的位置,墙板吊装也能够在钢整直接就位。
        2.5构件的连接技术
        在完成PC构件吊装作业、支撑固定以及位置矫正之后,需要通过套筒将PC构件末端预留出的钢筋进行连接处理,在具体进行连接作业之前需要清理套筒,同时,还需要通过现浇混凝土在节点位置将现浇主体梁和PC模板连为一体。在装配节点进行施工作业时,必须严格遵循技术要求和质量要求,对其节点区域内混凝土设计强度和密实性进行更高程度的保障。在连接PC墙板时,需要科学应用下部墙板和预埋铁件,选择使用螺栓或焊接进行连接作业。
        结语
        总而言之,在进行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首先需要科学设计PC模板,然后以此为基础,科学进行建筑施工作业。在开展具体工作过程中,需要对其相关构件进行科学运输和合理对称,同时,还需要在一定程度内对其进行吊装作业、支撑固定以及连接,最后还需要科学处理混凝土,确保施工质量能够更高程度地满足现代社会发展对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提出的最新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推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为国家经济水平的有效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邱国林,彭丹丹.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成本分析与控制策略[J].四川建材,2018,44(10):211~212+250.
        [2]李明珂,张磊,赵立滨,韩凯,吕绪亮,刘彬.装配式建筑PC构件工种考评标准研究[J].建筑技术,2018,49(S1):194~196.
        [3]温纬立.新型装配式建筑PC构件模板设计及施工技术研究[J].低碳世界,2018(06):110~111+16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