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究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2020年1月-2020年3月我院产科分娩新生儿56例进行调查研究,根据新生儿分娩时间顺序进行编号,将编号为单数的新生儿分为对照组,编号为双数的新生儿分为观察组,两组新生儿采用不同的护理措施。护理后,对比两组新生儿不同时间体温变化情况。结果 护理后,两组新生儿在T0时间段体温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在T1、T2、T3时间段上体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新生儿在T1、T2、T3时间段上体温,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在新生儿护理中具有重要影响意义,早期母婴皮肤接触护理相对于常规护理其临床效果更加显著,能有效的保持新生儿正常体温,促进新生儿首次母乳喂养的成功率,进一步提高新生儿生命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早期母婴皮肤接触;新生儿;护理;应用效果
新生儿低体温是新生儿科常见症状之一,其发病因素主要有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成熟、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受寒冷影响以及摄食不足等因素所引起的[1]。当体温降<35℃时,新生儿可表现为拒乳、嗜睡、全身冰凉等症状,病情严重时亦导致新生儿肝脏代谢功能、凝血功能以及免疫功能等下降,同时易可引发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甚至死亡[2]。对新生儿的生命质量造成极大影响。基于此背景,我院对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相关研究与分析,具体论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临床资料
对2020年1月-2020年3月我院产科分娩新生儿56例进行调查研究,根据新生儿分娩时间顺序进行编号,将编号为单数的新生儿分为对照组,编号为双数的新生儿分为观察组,每组例数均为28例。对照组新生儿男女比例为14:14,平均胎龄为(267.5±7.2)d,观察组新生儿男女比例为16:12,平均胎龄为(266.5±6.1)d,两组新生儿在一般临床资料上无明显差异, P>0.05。
1.2方法
对照组新生儿实施常规护理,包括时刻关注新生儿生命体征变化、呼吸道护理、消毒和保温护理以及维生素K1等护理措施[3];
观察组新生儿在对照组新生儿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早期母婴皮肤接触护理,内容如下
(1)建立母婴皮肤接触护理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组长,其他成员为儿科护理人员,对小组内新生儿家属进行护理相关知识培训,用以加强新生儿家属正确护理观念。每周进行组内会议,将临床家属护理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并进行讨论,以寻求更好的护理方法进行解决,既是为家属积累经验,也是更好的保障新生儿的生活质量;(2)环境及医护人员卫生管理:严格控制产房内的人员流动,合理安排家属探视时间和人数,在进入产房前做好即将进入人员的消毒工作,最好穿戴无菌鞋套和服装。每天及时对产房进行消毒清洁,包括地面、墙面和各个容易忽视的角落,保持产房内的清洁干燥和适宜的温度湿度,防止细菌的滋生。做好新生儿的个人卫生护理。医务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消毒洗手流程进行手的清洁;(3)为产妇详细的讲解母婴皮肤接触的优点、操作过程以及喂养方式,在经过产妇同意后,保持室温在28-30℃,协助产妇仰卧位,并脱除产妇上衣,将处于裸体状态的新生儿置于产妇胸前,取新生儿俯卧位,利用保温物品盖住新生儿背部以及臀部,指导产妇托住新生儿姿势,并保持1h以上,在皮肤接触的过程中,产妇应使用语言、肢体语言等沟通方式对新生儿进行沟通。
1.3判定标准
记录两组新生儿T0(分娩时)、T1(母婴皮肤接触1h)、T2(母婴皮肤接触2h)、T3(母婴皮肤接触5h)体温。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对数据处理,计数采用%表示,计量采用 (X±S)表示,使用X2校检;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新生儿不同时间体温变化情况对比
护理后,两组新生儿在T0时间段体温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在T1、T2、T3时间段上体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新生儿在T1、T2、T3时间段上体温,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新生儿体温变化情况对比(x±s,℃)

3.讨论
分娩是人类文明传承的一种重要方式,随着我国二胎政策的开放,越来越多的新生儿出现体温过低现象,对新生儿生命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主要是由于在分娩过程中,新生儿受到外界环境刺激,导致新生儿长期处于觉醒状态[4],不仅增加新生儿能量消耗,同时也促使了新生儿体温的逐步下降。早期母婴皮肤接触护理是通过产妇与新生儿亲密接触的一种护理措施,不仅能有效的预防新生儿低温现象发生,同时也可以将产妇的心律传递给新生儿,促使新生儿放松,并对新生儿感觉神经起到一定的激活作用,进一步的促进了新生儿的中枢神经发育。据相关数据显示[5],早期母婴皮肤接触护理亦可促进产妇催产素分泌,为后期母乳喂养奠定了基础。因此,在新生儿护理中,应用早期母婴皮肤接触护理对新生儿的生命质量起到关键作用。
本研究显示,护理后,两组新生儿在T0时间段体温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在T1、T2、T3时间段上体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新生儿在T1、T2、T3时间段上体温,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在新生儿护理中具有重要影响意义,早期母婴皮肤接触护理相对于常规护理其临床效果更加显著,能有效的保持新生儿正常体温,促进新生儿首次母乳喂养的成功率,进一步提高新生儿生命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沈文霞.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58):97+100.
[2]彭丽媛,周文娟.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在新生儿护理中的运用[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03):442-443.
[3]葛蓉.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探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8(32):262-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