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分析冠心病患者采取优质护理后对心绞痛发作频次以及治疗预后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以2018年12月—2020年1月作为研究时段,从该时段内选择本院74例确诊冠心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性质随机分组,其中37例采取以常规护理方式完成干预(对照组),剩余37例采取优质护理(研究组),对比两种护理模式下患者的心绞痛发作频率以及预后效果。结果 研究组中心绞痛发作次数较对照组少,发作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研究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采取优质护理后能够有效降低心绞痛发做频次,同时能够改善患者心理环境以及远期生活质量,疗效显著。
关键词:优质护理;冠心病;心绞痛;预后
冠心病主要是因心脏冠动脉狭窄甚至堵塞后引起的一类心肌供血不足症状,该疾病存在较高的致死率[1],发病时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绞痛,疼痛持续过程中对患者的心理以及生理造成极大的不舒适感。除此外冠心病还能使患者在劳累时出现胸骨后以及前心区压榨样疼痛或者闷痛。对患者远期生活质量的影响较大,治疗过程中融入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不良情绪,缓解症状,本次研究以我院74例确诊冠心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资料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以2018年12月—2020年1月作为研究时段,从该时段内选择本院74例确诊冠心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性质随机分组,其中37例采取以常规护理方式完成干预(对照组),组中男20例,女17例,年龄(56—79)岁,均龄(65.3±4.3)岁;剩余37例采取优质护理(研究组),组中男22例,女15例,年龄(58—78)岁,均龄(66.2±3.9)岁,观察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资料成立。
排除标准:未签署知情同意书;严重认知及感知觉障碍者;不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者。
1.2方法
常规护理给予对照组,研究组中联合优质护理,全面制定护理计划,分别从环境、饮食以及运动、心理等几个方面实施干预。制定护理计划前结合个性化护理评估,了解护理服务范围内每位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对冠心病的认知程度,日常饮食习惯,特殊服药史以及家族史等。总结护理评估内容后针对性制定护理计划,针对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患者加强心理干预,通过加强护患互动拉近护患心理距离,鼓励患者注定倾诉,护士充分利用交流来帮助转移注意力,降低疾病引起的不良情绪。饮食干预区别于常规饮食护理,需从患者的日常饮食习惯入手,了解患者饮食喜好,在确保营养均衡利于疾病恢复的情况下制定患者主动接受的饮食方案。运动干预时根据每位患者具体身体素质选择性的指导适合患者并在其能力范围内的运动方式。规划每日运动时间和频次,同时加强健康宣教。
1.3评价指标
此次研究将护理后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发作频次以及心绞痛持续时间、护理后SAS、SDS评分作为评价指标。心绞痛发作频次以(周/次)计算,心绞痛持续时间以(min)计算,发作频次越少持续时间越短说明护理后效果越显著。护理后SAS、SDS评分每项总分10分,得分越高患者不良情绪越严重。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借助SPSS25.0统计学软件处理两组随机样本,“n[%]”描述计数资料,使用“x2”对比差异,“±S”描述计量资料做T检验,P<0.05表示存在差异。
2.结果
2.1两种护理方式下患者心绞痛发作频次以及SAS、SDS评分对比
研究组中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较对照组少,发作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研究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1.
表1.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次以及SAS、SDS评分对比(±S)
3.讨论
冠心病时临床常见病,以前心区疼痛以及心悸、胸闷、气短为主要症状,冠心病存在一定的致死率,同时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环境以及生活质量[2]。冠心病在临床上的治疗效果逐渐凸显,而合理的治疗方法下结合优质的护理干预是巩固疗效的主要手段,因此在临床治疗的同时联合优质护理从心理层面、饮食层面以及运动方式等几个方面展开针对性和个性化的护理,能够全面提升患者对医护工作的接纳度,同时可以提升远期生活质量,降低心绞痛发作频率,本文结合我院74例确诊冠心病的患者展开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中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较对照组少,发作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研究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冠心病患者采取优质护理后能够有效降低心绞痛发做频次,同时能够改善患者心理环境以及远期生活质量,疗效显著。
参考文献:
[1]徐艳飞.以循证理念为基础行中西医结合护理对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干预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11):2037-2040.
[2]崔建凤,邓齐英,江志云.以循证为基础的综合护理在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20,38(12):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