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循环在临床急救药品管理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0/9/1   来源:《护理前沿》2020年9期   作者:张园园
[导读] 研究PDCA循环在临床急救药品管理中的使用方法和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研究PDCA循环在临床急救药品管理中的使用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从2017年3月到2019年3月作为本次100例无典型特殊性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在的时间段。把2018年3月以前的50例患者设置为本次研究的常规组,2018年3月之后的50例患者设置为本次研究的实验组。常规组使用常规急诊药品管理方法对50例患者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取PDCA循环实行急诊药品管理对另外50例患者进行治疗。经过统计和对比两组急诊药品出现误差情况的发生率和100例患者对临床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结果:实验组药品误差情况发生率为2.00%,常规组药品差错事件发生率为22.00%,实验组的误差情况发生率大大低于常规组,数据差异突出,达到统计学标准(P<0.05);实验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率也同样高于常规组,数据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用于急救药品管理的作用十分明显,它可以增加临床急救药品服务价值,改进护理质量,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PDCA循环;急救药品管理;有效性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停地进步,患者对医院医疗水平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传统护理方法虽然能满足基本治疗需求,但实际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素质不高,患者认同度不高,导致患者临床满意度较低。现有问题还包括门诊患者人多,不能落实实名制寄存、住院患者药品不能实名制使用和药品未做到定点放置,标识不清。为更好地解决和实现护理质量的提高,本文以我院和急诊科部分患者为例,探讨PDCA循环在药品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1.数据和方法
        1.1一般数据
        取自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为研究期。在此期间,选择100例急诊科无典型特殊性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择2018年3月以前的患者50例为常规组,2018年3月以后的患者50例为实验组。常规组与实验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没有达到统计学标准(p>0.05),具有比较研究价值。这项研究得到了道德委员会的批准。排除标准:未在急诊科接受急诊药物治疗、患有严重脏器疾病患者。选择标准:可参与整个研究;知悉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常规组采用常规急诊用药管理方法,主要包括病人入院后由医护人员简要介绍医院环境、救治方法和药物特点,使病人对救治方案有一定的了解,减少陌生感和焦虑感。对于药品管理:第一护士长重视外用药品管理;第二护士长规范外用药品管理制度,护士之间相互进行学习,讨论;第三然后改变护士的常规心态,要有耐心,直至护士知晓外用药品管理的重要性并落实到位。对于设施标识不全:第一购买摆药盒,药筐,制作病区标识;第二标识有破损或不清的,专干要及时的请领与补充。对于护患沟通欠缺:第一治疗护士和门诊患者做好宣教,外用药品自行管理。第二护士长每日进行监控,发现问题及时与患者和护士进行沟通,从而规范护士的行为。对于各个护士责任不明确:第一护士长修订完善岗位职责。第二护士长加强督查,修订考核标准,落实奖惩。第三科室落实二级质控,专干每周进行检查,护士长不定时抽查。对于护士习惯性差:第一护士长修订完善岗位职责。第二护士长加强督查,修订考核标准,落实奖惩。第三科室落实二级质控,专干每周进行检查,护士长不定时抽查。实验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采用PDCA循环实施急诊药品管理。具体方法如下:
        1.2.1计划
        科室护士长对医院近三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包括护理质量记录、护士长手册、急诊用药和设备管理评价等,找出急诊用药管理中的不安全或薄弱环节,找出具体管理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根据数据分析讨论结果,基本明确药品管理的主要任务是混装、过期(过期药品未过期)、数量差异明显、移交手续不全。
        1.2.2实施
        开展人才培训,由护理部组织科室主任、护士长开展药品管理质量培训服务,护士长对科室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做到常识性、参与性。制定严格的送药制度,同时由护士长不定期检查和督促交接记录工作;
        1.2.3检查
        以每月末为质量管理评审阶段,各科室、病房进行自查,并将检查结果记录在相应手册中。同时,根据手册内容制定下个月的改进办法。

护理部每月安排质控小组进行泵送、插管,按季度进行逐层检查。
        1.2.4处理
        做好部门自查后的评估记录工作。发现问题时,通知相应科室护士长整改。收集意见后,提出进一步的改进措施。召开护士长会议,评估工作效果。
        1.3观察指标统计比较
        两组急诊用药差错发生率及患者对临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差错事件发生率的调查对象主要是本研究选取的50例临床用药期间的差错事件。满意度调查采用我院自编调查问卷,调查内容主要集中在急诊药品发放、使用指导、药品质量等方面。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所有统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数据用n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药品差错事件发生率对比
        实验组药品差错事件发生率为2.00%,显著低于常规组药品差错事件发生率为22.00%,数据差异突出,达到统计学标准(P<0.05)。
        2.2满意度对比
        实验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率为96.00%,显著高于常规组者体检对护理的总满意率为80.00%,数据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PDCA护理措施是传统医学模式向生理、心理和社会视角转变的表现。PDCA护理措施可以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实施护理服务,通过对患者的综合个性化评估,针对患者的不同症状和心理状况制定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根据检查和治疗改进护理措施,使护理方法更贴近患者的需求,从而为患者提供完整、规范、一致、有针对性和系统性的护理方案。将PDCA方法应用于ICU急诊药品管理,可以针对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通过规划、实施、检查、治疗四个步骤实施循环质量改进,确保急诊药品管理质量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提高,满足临床服务需要。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用药差错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实验组患者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常规组。结果充分证明,PDCA循环在急诊药物管理中的合理应用,能显著提高护理效果,对护士能力的培养效果更显著,可作为临床护理的首选方案之一。但是还存在个别护士的责任心性仍不强、新入职的护士,还未形成习惯和当日停医嘱贴签药品的处理,有护士反复贴标签,造成药袋脏乱等问题,还需要改进。
        综上所述,PDCA循环在急诊医学管理中是有效的,能有效提高临床急诊医学的服务价值和护理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程红勤,金颖,刘琛,等.PDCA循环在病区基数药品管理持续改进中的应用[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5,18(10):1260-1262.
        [2]唐莲,虞燕霞,周琴,等.PDCA循环管理方法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药房,2015,14(28):4027-4029.
        [3]罗瑞兰,陈文滨,朱惠娟,等.PDCA循环管理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药房,2015,23(17):2353-2355.
        [4]刘莉,高杰.5S管理法联合PDCA循环在病区药品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2):213-215.
        [5]李浩,施芳红,王永庆,等.PDCA循环优化基于JCI标准的病区抢救车药品管理效果[J].中国药师,2017,20(9):1670-167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