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实验将分析消毒供应中心临床污染器械预处理的情况,进一步分析管理干预效果。方法:实验选取了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消毒供应中心的临床污染器械进行管理质量的研究分析,共计调研医疗器械和相关记录共计1094份,对照组为18年未采取干预措施,而实验组则为19年采取干预之后的情况,并做出如下汇报。结果:从结果上看,对照组临床污染器械回收包的不合格率为1.5%(8/541),实验组不合格率为0.5%(3/553),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优质管理措施能够提升对临床污染器械预处理的执行质量,降低回收器械的不合格率,有助于提升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水平。
关键词:消毒供应中心;临床污染器械;不合格率
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的重要组成科室,其工作内容至关重要;承担着医院器械清洁、消毒工作,定时将医疗器械清洗、消毒后发放至各科室以供正常使用。可见,在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工作中,开展有效的管理措施至关重要。实验选取了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消毒供应中心的临床污染器械进行管理质量的研究分析,共计调研医疗器械和相关记录共计1094份,做出如下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实验选取了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消毒供应中心的临床污染器械进行管理质量的研究分析,共计调研医疗器械和相关记录共计1094份,在护理人员中,则有8名一线人员,其中男性4人,女性4人,调研期间能够加强个人专业能力学习,并无调研期间工作转移情况。
1.2 实验方法
对照组为18年未采取干预措施,而实验组则为19年采取干预之后的情况,即19年起对本院消毒供应中心的人员加强培训,其包括临床污染器械的预处理方案,并能够在临床科室进行相关指导。在预处理过程中,血液科、神经外科以及有特殊感染患者使用的污染物品需要重点排查。除此之外,对不合格的污染器械进行信息化质控分析,如有大量血渍、污渍、针尖等问题,留取图片证明。充分发挥护理部消毒隔离质控小组的作用,提升工作专业性。
1.3 评价标准
本次实验将分析护理人员对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情况进行评价分析,主要分析临床污染器械的不合格率。
1.4统计方法
对消毒供应医疗器械的清洁结果进行讨论。在临床数据的对比中,针对消毒供应室成员工作质量采用计量统计,在临床污染器械的不合格率上则为计数统计,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从结果上看,对照组临床污染器械回收包的不合格率为1.5%(8/541),实验组不合格率为0.5%(3/553),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消毒供应中心主要是对医院各种医疗器具、仪器设备的杀菌消毒以及相应储备管理公工作,中心管理工作的好坏程度直接影响着医院医疗工作是否能够顺利开展。假若消毒中心的工作出现问题,将会牵扯到医院的治疗工作进度,严重还会威胁到医院救治患者的生命健康,对此,医院做好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工作就要对防止医院内部出现交叉感染负责,最终提高医院内部的清洁度和无菌水平【1】。
在具体工作中,首先则是加强监督管理方面工作,中心监督部门要采用良好的检查模式对消毒中心的各项工作进行突击检查,检查其消毒的质量,做好记录,此记录结果和人员工资直接挂钩。其次,加强中心消毒管理工作,医院要对中心内部的工作管理人员在技能和业务上进行加强培训以及相关知识宣传,使管理工作人员提高管理认知,提升自身综合管理能力,同时让医院其他部门和科室对消毒中心进行监督【2】。此外,优化综合管理的实施,严格落实清洗流程,在清洗消毒操作完成后仔细检查器械功能,确定无误后清点并包装,可有效避免器械损害或丢失,从而整体排除安全隐患。
实施干预措施提升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水平,发挥科室优势,并落实物品使用后的预处理,能够让护理人员认识到使用后器械的预处理重要性。针对存放一段时间后,可对器械关节、管腔内、齿槽内的有机物分析,加强对器械的清洗管理。通过消毒供应中心人员的不断努力,预处理步骤逐步优化,解决了医疗器械有机物的残留时间,降低了清洗难度,提升了清洗强度,并能够缩短器械的使用周转时间,延长了器械使用寿命,可进一步保障无菌物品的整体质量【3】。此外,及时发现工作中的细节问题,重新加强科室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建立,能够达到良好的科室管理成效。
综上所述,采用优质管理措施能够提升对临床污染器械预处理的执行质量,降低回收器械的不合格率,有助于提升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1]冯琬钦,李海平. 消毒供应中心参与临床复用污染器械的预处理对器械保值和清洗效果的改进与评价[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16):178.
[2]蔡碧芳,郭雅娇,薛水兰. 微信平台在消毒供应中心与临床服务沟通中的应用[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6,33(16):70-71.
[3]钱云娟,沈碧玉,朱玉华. 消毒供应中心对临床污染器械预处理实施干预的效果评价[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8,24(05):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