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重症高龄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与社会支持

发表时间:2020/9/1   来源:《护理前沿》2020年9期   作者:陈俊
[导读] 探讨不同护理方法对老年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得到对高龄老年患者最有效的护理方法,让老年患者在接受治疗时保持乐观,使治疗效果更好。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护理方法对老年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得到对高龄老年患者最有效的护理方法,让老年患者在接受治疗时保持乐观,使治疗效果更好。方法:根据研究要求,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还有心理护理和社会支持。治疗完成后比较患者的心理状态。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的200例患者进过护理后,使用SAS与SDS进行,得到的评分皆优于护理前,患者的生活质量都有明显好转,其中观察组的比对照组的改善更为明显。观察组的焦虑、抑郁状况及生活质量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老年重症患者心理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应用于推广。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老年;心理护理;效果
        现代医学已经变得更注重人性化,从而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心理护理作为一种有效的护理手段,已逐渐应用于临床,并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抵抗各种疾病的能力增强,老龄化社会逐渐来临。随着重症监护医学的迅速发展,ICU中的老年患者开始受到广泛关注。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心理上不同于年轻人,他们对疾病康复有着强烈的愿望,希望尽快离开医院回到自己熟悉的环境。心理变化会影响行为,并可能影响治疗结果,如果将心理护理应用于临床,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有助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
        1.临床资料
        1.1资料根据
        研究要求,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我院ICU收治的200例患者。年龄从80岁到94岁不等最小年龄80岁,最大年龄94岁。其中女性118例,占59%,男性82例,占41%。住院时间最短为9天,最长为52天,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记录各组的一般情况和病情,两组间不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医院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还有心理护理和社会支持。
        1.2.1心理护理
        (1)老年人的精神状态不同于青年人,尤其是重症监护病房的危重病人,应得到充分的认识。心理状态影响行为,与治疗效果密切相关,也是影响疾病结局的重要因素。做好老年重症患者的心理护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护士应与病人充分沟通,了解病人的病情。老年人心理变化大,要用安慰性语言与他们沟通,告知患者病情,说明治疗方案,让他们了解必要性,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随时观察沟通过程,及时发现问题。有些病人沟通有困难,但他们很清楚护士的解释,可以通过各种道具进行沟通。
        (2)加强沟通
        语言沟通: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想法,使患者自信,积极配合治疗。
        非语言交流:护士可以通过眼神、微笑、肢体动作等表达自己的想法,起到安慰作用。
        音乐疗法:音乐是一种常见的语言,优美的音乐带给人们愉悦、改善心情、增强信心、消除紧张和缓解压力等,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音乐的选择因人而异。
        1.2.2社会支持
        (1)家庭成员:家庭成员往往是最接近病人的人,他们的支持是最有力的保证。老年人在心理上更需要家庭支持,这对他们的康复至关重要。

如果家人表现出厌恶,病人就会对治疗失去信心。老年人总是渴望家庭的温暖,尤其是老年ICU患者,所以要充分利用探视时间。与家人沟通,鼓励病人,与护士合作,帮助病人恢复信心。有些病人对治疗失去信心,可以在“安全”的前提下由家属陪同。
        (2)亲属和社区:鼓励患者身边的人定期探访,增加积极影响。社区护理将在老年人的康复中发挥重要作用。首先,让家庭成员知道家庭治疗对老年患者的重要性。其次,可以对社区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使他们了解老年人的情况,方便后续护理工作。
        1.3治疗效果的评价
        通过问卷调查获得疗效评价数据,获得抑郁(SDS)和焦虑(SAS)评分,其中焦虑或抑郁评分50分以上。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数据用均值与标准差表示。经t检验,P<0.05具有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进过护理后,SAS与SDS的评分皆优于护理前,患者的生活质量都有明显好转,其中观察组的比对照组的改善更为明显,对比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ICU近些年发展速度较快,承担全院重症患者的诊治工作。这里有先进的设备和专业的护理人员,每日处于忙碌状态,与患者交流相对较少。老年患者往往会心生恐惧,对治疗失去信心,甚至产生孤独感,焦虑情绪难以避免。入住这里的患者病情较重,使得意识正常的老年人出现心理状态改变。他们在孤独中情绪不断恶化,不愿面对未来,甚至出现绝望。面对这种情况护理人员要有充分认识,加强沟通,及时发现问题,以安慰的语言缓解患者情绪。护理人员要掌握沟通方法,捕捉细微信息,不断调整沟通方式,这样才能取得较好效果[8]。同时与家属沟通,获得对方支持,给患者以安慰,满足情感需求。帮助家属调节情绪,掌握沟通技巧,这样才能取得较好效果。ICU高龄患者往往心理状态不佳,可以通过心理护理帮助他们调节情绪,积极面对疾病,这将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王苏云,陈红云.加强对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和精神护理[J].实用医技杂志,2017,13(18):3315.
        [2]李荣惠.老年住院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7(4):862.
        [3]姜培元.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1):141-143.
        [4]孙秉勋,潘勇.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6,10(3):283-284.
        [5]周太荣,赵庆云,陈锋.老年患者心理护理[J].解放军健康,2017,9(6):26.
        [6]杨起,董丽荣.监护病房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技巧[J].医学文选,2016,24(1):68-69.
        [7]李凤春.谈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16,8(8):102.
        [8]王斌,王超虹.ICU患者的心理护理研究[J].吉林医学,2017,27(4):44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