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重症护理在老年急性心衰合并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0/9/1   来源:《护理前沿》2020年9期   作者:张婷 李景琼
[导读] 本文主要针对老年急性心衰合并缺血性卒中患者开展综合重症护理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针对老年急性心衰合并缺血性卒中患者开展综合重症护理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50例老年急性心衰合并缺血性卒中患者,均采取综合重症护理,对比护理前后数据。结果:干预后,对比干预前,明显改善了不良情绪,P<0.05,本组探究中,存在1例不良反应,是恶心呕吐。结论:老年急性心衰合并缺血性卒中患者开展综合重症护理,可取得理想护理效果。
        关键词:综合重症护理;老年;急性心衰;缺血性脑卒中
        引言
急性心衰属于心内科常见的一种危重症,是指急性发作的左心功能异常导致心肌收缩力降低,增加周围循环阻力而引起肺水肿、器官灌注不足等症状的临床综合征。脑卒中又称为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疾病,缺血性卒中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群,男性多于女性。临床表现主要为肢体活动障碍、偏瘫、语言功能障碍等,老龄化趋势的发展,急性心衰患者与缺血性卒中患者临床数据统计呈升高趋势,对该疾病患者急救中加强护理干预,对缓解患者的紧张心理,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患者病情的恢复具有显著的价值。
        综合重症护理多用于病情危重疾病的干预,取得的临床效果显著。本次研究对50例急性心衰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意识清楚的患者分组干预,对综合重症护理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9年2月至2019年11月选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的50例老年急性心衰合并缺血性卒中患者,均知情同意,其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分布是45岁至82岁,中位62.5岁。
        1.2方法
常规护理措施与对照组相同,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重症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如下: (1)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制定详细的护理治疗计划,并按照计划实施。(2)心理护理:医护人员表现出充分的专业性,工作中沉着冷静,操作技术娴熟。另外,护理人员应当在与患者及家属接触的过程中做好情绪安抚工作,通过进行疾病相关知识以及治疗知识的宣传教育,使他们能够对疾病以及治疗有更加正确全面的认识,从而做到心中有数(3)疾病对症护理:不同患者之间的情况存在一定差异,要想提升护理效果,需要对患者实施个性化的对症护理。如存在全身周围血管衰竭的患者,需要使用中心静脉置管,在穿刺操作时,医护人员应当沉着冷静,尽量一次穿刺成功,最大限度减轻患者痛苦;如果患者存在水电解质紊乱情况,应进行中心静脉压监测,为纠正心衰提供科学依据。(4)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属进行发病机制、影响因素等疾病知识的讲解,告知患者坚持合理饮食的重要性,嘱患者饮食应坚持低盐低脂、少食多餐的原则。另外,指导患者日常坐姿应保持端坐位或是半坐位,且双腿应自然下垂,如此能够使静脉回流减少,使心脏负荷得以减轻;结合患者实际情况给予适当运动指导,以不感到劳累为宜,以防心衰复发。(5)提高患者依从性:让患者及其家属认识到康复训练的必要性、安全性,特别是老年患者,卧床过久与肌力减退、肌肉萎缩、褥疮、肺炎等关系密切;通过巡视、督促患者完成训练计划,通过列举优秀的案例,提高患者训练的依从性。
       
        1.3观察指标
        研究中将患者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作为观察指标,其中焦虑、抑郁的评估通过量表调查评估,对应的量表分别为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HAMA 量表中包括项目共 14 个,总分 56 分,HAMD 量表中包括项目共 17 个,总分 68 分,各量表的评分越高,则说明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越严重。
        2结果
        对比干预前,干预后,明显改善了不良情绪,P<0.05,本组探究中,存在1例不良反应,是恶心呕吐。


        3讨论
急性心衰竭是发病迅速且症状较严重,需要及时施救的急性心血管疾病。对如此重症的疾病我们采取的护理措施对临床治疗效果有重要的影响,通常的护理措施有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和综合的护理措施。基础护理干预主要是依据临床医生的吩咐进行护理操作,仅是对临床治疗医师治疗的基本配合,缺乏对特殊病患进行合理及时的护理 。综合重症护理是近期新兴的一种护理模式,该护理模式除了对患者的生理方面予以针对性的干预外,还针对患者的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及对患者病情影响的疾病知识认知不足等因素进行干预,使患者可以得到多方面的护理。本文中研究组使用了综合性护理,其中体位护理可减少静脉回心量,改善呼吸困难;吸氧护理中给予酒精湿化,供氧浓度及流量更高,提高了氧分压,氧气经酒精湿化后,肺泡表面张力降低,可明显改善患者通气状况;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为治疗做准备,提高抢救效率,中心静脉监测为纠正心衰提供科学依据,心理护理可缓解患者焦虑、恐惧等情绪,可帮助患者树立信心,提高配合度;健康教育可加深患者对于疾病的了解,做好避免疾病反复发作的措施,提高依从性。床边康复治疗,功能位摆放,指导健侧带动患侧活动,帮助其患者尽快适应,学习自理的生活能力,上述措施均有助于改善患者病情,增强心功能。本文结果表明,护理后,研究组的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6MWD、LVEF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急性心衰是由急性血流动力学障碍、慢性心衰加重等多种因素导致的心脏疾病,临床以呼吸困难、烦躁不安、乏力等为主要表现。该疾病发病突然、进展快,病情复杂,且多伴有并发症,如果抢救不及时,对患者生命安全具有极大的威胁。缺血性卒中好发50~6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男性稍多于女性。其常合并有动脉硬化、高血压、高脂血症或糖尿病等危险因素或对应的全身性非特异性症状。部分患者可能有头昏、一时性肢体麻木、无力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表现。脑梗死发病起病急,多在休息或睡眠中发病,其临床症状在发病后数小时或1~2天达到高峰。发病初期的脑缺血患者应给予积极的内科治疗,目的在于阻止脑缺血的进一步发展。减轻脑损害。应根据患者不同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类型、发病时间等情况确定治疗方案,给予个体化治疗。
        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大部分患者因疾病自身因素、缺乏疾病认知因素等,心理压力大,影响患者的救治效果,而在对急性心衰患者积极抢救的同时,辅助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使患者积极配合,提高了患者救治效果。综合重症护理是近期新兴的一种护理模式,该护理模式除了对患者的生理方面予以针对性的干预外,还针对患者的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及对患者病情影响的疾病知识认知不足等因素进行干预,使患者可以得到多方面的护理。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焦虑、抑郁心理均得到明显的改善,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这一研究结果说明在急性心衰护理合并缺血性卒中,综合重症护理的实施,效果确切,对患者病情的好转与转归具有明显的作用价值。
        本组数据:干预后,明显改善了不良情绪,P<0.05,存在1例恶心呕吐。结果证实,综合重症护理,在临床上开展,十分必要,能够取得理想护理效果,临床认可。综上,老年急性心衰合并缺血性卒中患者开展综合重症护理,可明显疏导患者不良情绪,可明显减少患者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荐。
        参考文献
        [1]孙艳.老年慢性心衰患者中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68):127,130.
        [2]赵振涛,岳照涵.无创正压通气对老年冠心病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8,24(12):126-127.
        [3]王立君,王军军,李永斌,等.托伐普坦在心衰合并低钠血症老年患者中的疗效评价[J].中国处方药,2019,17(9):97-98.
        [4]江丽红.专题特需护理对心衰合并低钾血症老年患者的影响分析[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2018,32(05):436-438.
        [5]陈琴芳,郜根娣.高血压合并急性心衰老年患者的急救和护理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02(26):21,27.
    [6]杨江.神经内科护士脑卒中偏瘫康复护理认知和活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中国医药指南,2019(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