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对呼吸内科患者的护理效果

发表时间:2020/9/1   来源:《护理前沿》2020年9期   作者:纪香红
[导读] 分析和探究对呼吸内科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方法及效果。
        【摘要】目的 分析和探究对呼吸内科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了我院在2019年4月-2020年4月收治的140例呼吸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划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而实验组给予了系统性的综合护理干预,然后对其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SAS(31.26±1.28)分、SDS(33.18±1.69)分评分均低于对照组(39.46±1.35)分、(39.68±1.76)分,而日常生活(95.46±2.25)分、日常活动(96.16±2.61)分、健康状况(95.46±2.81)分和满意度(100.0%)等指标均高于对照组(83.25±2.21)分、(84.55±2.35)分、(84.36±2.73)分、(90.0%),两组患者间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呼吸内科患者进行临床治疗过程中,为其提供系统性的综合护理干预,既可以使患者的抑郁、焦虑等指标得到有效改善,而且还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呼吸内科;护理效果

        呼吸内科属于临床比较重要的一个科室,其每天接收的患者常见于支气管、气管和肺部的病变,且具有病情较为复杂、病程长、容易反复发作等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呼吸内科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表现为胸闷、咳嗽等,病情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低氧血症、发绀,甚至呼吸窘迫,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在对呼吸内科患者进行临床治疗过程中,除了必须的药物治疗外,我院还为其开展了系统性的综合护理干预,并取得了不错的护理效果,现对其进行介绍。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随机选择了我院在2019年4月-2020年4月收治的140例呼吸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划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中38例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年龄在55-76岁,平均(64.7±1.3)岁,病程在2-7年,平均病程为(4.3±0.8)年;实验组中40例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年龄在56-75岁,平均(64.3±1.4)岁,病程在2-7年,平均病程为(4.5±0.9)年。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临床方面的数据,两组患者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存在一定的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主要是对患者的各项身体指标进行观察与记录,并协助主治医师和患者完成治疗工作。
        而实验组给予了系统性的综合护理干预,具体护理内容如下:(1)健康教育。待呼吸内科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需要为其提供专业的健康指导,以加深患者对该类疾病的了解和掌握,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的配合度。实际上,健康教育一般是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来开展,主要方式是健康讲座、健康手册、一对一沟通、网络咨询等。同时护理人员还需要加强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耐心解答患者的各类问题,以确保临床治疗和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2)心理护理。大多数患者会由于心理压力过大而不愿意配合临床治疗及护理,此时就需要护理人员对其进行耐心的疏导,通过与患者进行沟通来更好的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并以此来开展系统性、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这样不仅可以争取患者的信任,而且还可以与患者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提高患者治疗的自信心;(3)饮食护理。结合患者的疾病需求和饮食喜好来开展饮食护理,以确保身体对营养物质的基本需求。同时,对于存在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的患者,还需要为患者提供低盐、低糖饮食,并做好低血糖防控工作;(4)运动指导。护理人员要协助患者开展必要的活动锻炼,这样不仅可以调整患者的机体指标,而且还可以提升患者的机体免疫力。一般要求在餐后1h做有氧活动与散步等运动,时长最好控制在30min左右,每天活动频次保持1及以上,最好不要开展剧烈活动,以免诱发意外情况;(5)用药指导。护理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嘱为患者提供药物,并告知患者用药剂量、用药频率、用药方式、药物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告知患者及家属严禁随意增减、停用药物,以此来有效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同时,告知患者及时反馈用药情况及身体改善情况,以便主治医师对药物种类和剂量给予调整,进而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1.3临床评定标准
        (1)借助焦虑自评表(SAS)、抑郁自评表(SDS)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焦虑和抑郁症状进行评分和对比,得分越低则说明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症状越轻。(2)对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日常活动、健康状况等评分给予记录,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则说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理想。(3)选择了我院自制的调查问卷来统计两组患者对临床护理干预的满意度,主要分为非常满意(≥90分)、比较满意(80-89分)、满意(70-79分)、不满意(<70分)四个等级,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比较满意+满意)/总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对本次两组患者的研究结果采用借助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了均数±标准差给予表示,计数资料采用了百分数(%)给予表示,组间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如果P<0.05,则说明研究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反之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干预前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
        统计发现,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差异不明显,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而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且实验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间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 护理干预前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   [x±s]分

2.2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对比
        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日常活动、健康状况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对比    [x±s]分

2.3两组患者对临床护理干预的满意度对比
        护理干预和统计后发现,实验组患者对临床护理干预的满意度达到了100%,而对照组的满意度仅为90.0%,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3所示。
        表3 两组患者对临床护理干预的满意度对比

3.讨论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导致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逐年提升,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造成比较大的影响,此时就需要做好呼吸内科患者的治疗工作。除了为其提供针对性的药物治疗外,还需要开展系统性的综合护理干预,其主要是结合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特点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运动指导、用药指导等护理干预,并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交流、沟通,这样既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使命感、责任感和成就感,而且还可以使患者的肺功能得到有效改善,进而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吴慧丽.综合护理干预在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特别健康,2020,5(26):156-157.
[2]曾莉萍,白洋,刘春燕.呼吸内科住院患者中运用综合护理干预对改善其生活质量的效果分析[J].养生保健指南,2018,3(52):84-85.
[3]何金凤.综合护理干预在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医药前沿,2019,13(9):139-140.
作者简介:纪香红,女,汉族,1982.8,黑龙江人,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内科护理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