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护理干预在连续性血液净化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9/1   来源:《护理前沿》2020年9期   作者:黄思飞
[导读] 连续性血液净化作为对水分、溶质连续且缓慢清除的治疗手段,主要作用可通过该手段将血流动力学稳定性提升,改善痰质血症及电解质等情况,们还有利于为患者提供营养,促使患者生存率被大幅度提升。
        摘要:连续性血液净化作为对水分、溶质连续且缓慢清除的治疗手段,主要作用可通过该手段将血流动力学稳定性提升,改善痰质血症及电解质等情况,们还有利于为患者提供营养,促使患者生存率被大幅度提升。但由于该手段方式易诱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因此,对于连续性血液净化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患者护理中,应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
        关键词:集束化护理干预;连续性血液净化导管;血流感染患者护理;
        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80 例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 集束化护理组) 与对照组( 常规护理组),各40 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APACHE Ⅱ评分和临床用时。对进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危重症患者应用集束化护理干预后,能够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APACHE Ⅱ评分,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预后,缩短住院时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收治的80 例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 例。两组患者在性别比例构成、年龄及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 0.05)。具有可比性。
        2.纳入标准。符合以下标准方能纳入为研究对象:(1)具备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指征,同时能建立合适的血管通路者;(2)病情危重,随时有生命危险的可能;(3)对本研究知情者;(4)无合并免疫系统疾病者;(5)无合并自身传染性疾病者;(6)无精神障碍者。
        3.方法。对照组(常规护理组) 患者在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期间给予实施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动态、严密监测患者的心率、血氧饱和度、血压和呼吸等情况;密切监测患者的血生化指标和血气指标,关注患者是否出现手足抽搐、低血压及心电异常等症状。实施液体管理,应保持液体的出入量平衡,避免因液体管理不到位所引发的并发症,如急性肺水肿等。如有应用抗凝治疗者应加强观察有无出血征象,关注出凝血化验指标,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调整。观察组(集束化护理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科室成立持续血液净化治疗集束化护理小组,由护长担任组长,各护理人员为组员。制定持续血液净化治疗集束化护理方案组织全体成员学习集束化护理理念及持续血液净化治疗操作流程、报警处理等相关知识;全面了解患者病情,结合临床检查结果及监测记录,分析临床常见并发症或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建立考核评价制度。落实持续血液净化治疗集束化护理措施评估患者病情,选择适合的滤器:滤器膜材料不同,产生生物相容性和凝血作用也不同,选择生物相容性较好的滤器能够降低滤器凝血发生率。在常用的滤器中,磺化聚醚砜膜的生物相容性较好,且内源性的凝血作用较小;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膜的生物相容性较差,因此选用磺化聚醚砜膜材质的滤器。根据患者出凝血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结果,动态评估,合理设置血流量及治疗参数:血流量过低会延长血液在体外的停滞时间,进而增加了凝血的几率。血液流速低于110mL/min 时,易增加管路及滤器的凝血几率。因此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中设置血液流速为180mL/min。做好血流动力学的监测,在执行治疗的2 小时内应每隔半小时监测一次生命体征、出入量及监测参数值,以后每小时记录一次,以便及早调整治疗参数,血压过高者可按医嘱降压治疗。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中,过低的温度会使置换液的管道、滤器出现凝血现象。因此病室的温度应维持在 22 ~ 24℃之间,湿度在60% 左右,密切监测患者末梢循环和体温的变化情况,必要时应通过加盖棉被等措施来实施保暖。在穿刺前1d 应清洁患者置管部位的皮肤,护理人员协助患者更换干净且宽松的衣服。在穿刺过程中,操作者对其手部进行消毒,并对患者的穿刺部位进行消毒,消毒范围至肘关节处,最大限度的建立无菌屏障。对痂皮处进行严格的消毒,避免对痂皮处进行二次穿刺;执行配液、换袋等操作时应严格无菌操作,避免CRBSI 的发生。重症患者多为营养不良,其机体的分解代谢能力高于合成代谢能力,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会加大营养成分的损失。因此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前应纠正患者的低血蛋白症,针对患者的营养状况、血红蛋白量或水肿情况来制定合理的肠内外营养计划。


        4.观察指标与评定标准。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血压、血管狭窄、导管滑脱、穿刺部位渗血、血路导管感染)和临床用时(血液净化时间、住院时间、住ICU 时间);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APACHE Ⅱ评分,所得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病情越严重。
        5.统计学方法。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 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分析时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 检验,P < 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50%,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在实施护理前的APACHE 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实施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APACHE Ⅱ评分均明显低于护理前,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APACHE Ⅱ评分降低的幅度更大,疗效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三、讨论
        目前,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是重症监护室中对危重病患者进行救治中的重要手段。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能够清除患者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并连续12 ~ 24h 对患者体内多余的水分进行缓慢的滤过,还可维持患者心功能的稳定性,及时的清除患者体内细胞的炎症因子,最大限度的改善危重症患者的预后。由于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操作流程较复杂,因此实施治疗的操作人员应具备较强的操作技能,护理人员也应有较强的业务水平,以保证患者在进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中的安全性。连续性血液净化作为肾衰患者主要临床治疗手段,有效改善 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有效率。加上现代化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的提升,其被广泛的应用到临床多器官功能疾病患者治疗中。因该治疗方式需要通过装置将置换液输入到患者的体内,有效将患者的体内的有害物质进行清理,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当前临床中连续性血液净化虽然途径逐渐增多,但无法避免的是:会造成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尤其是拔管引发感染的几率普遍性比较高。当患者感染后,出现高烧、呼吸急促等临床表现。基于此,为降低患者的负担,本院对于连续性血液净化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患者,给予集束化护理干预,取得显著成效。本试验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实施护理后的APACHE Ⅱ评分、临床用时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 0.05)。结果说明:集束化护理可有效的改善患者重症患者治疗中的预后。徐思思等的研究结果证实[,观察组患者治疗后APCHE Ⅱ评分低于对照组,而患者所需血液净化治疗时间、住ICU 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与本研究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考虑可能原因:集束化护理干预通过给予患者多方面的护理干预,强化了患者的意识,使患者可以积极的地配合治疗,进而提高血液净化治疗的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说明集束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危重症患者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中的并发症。考虑可能原因:集束化护理干预通过建立无菌屏障来降低患者的血路导管感染的几率,同时合适滤器的选择、血液流速的合理设置、保暖护理都会降低患者治疗中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在连续性血液净化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患者护理中,给予集束化护理干预,有效改善中心静脉导管和临床指标,且有效将不良事件及感染性降低,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晓君,集束化护理干预在预防连续性血液净化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效果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8,21(20):3090—3092.
        [2]王海燕,黎利珍,邱晶,等.护理干预对连续性血液净化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7,30(18):1721—1722.
        [3]姚月婵,黄胜,吴晓婵,等.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在植入袖套式连续性血液净化导管相关感染控制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8,21(17):115—1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