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护理效果

发表时间:2020/9/1   来源:《护理前沿》2020年9期   作者:李晓娟 张莉
[导读] 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给与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作出探究。
        【摘要】 目的 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给与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作出探究。方法 本次实验选自在2019年2月到2020年2月来本院接受治疗的64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平均随机分为各32例的两组,一组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一组为观察组,行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最终统计对比组间患者SA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和SD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 结果 加以针对化心理护理的观察组患者焦虑和抑郁概率更低,情绪更平和,相较于对照组而言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给与针对化心理护理有助于改善焦虑和抑郁的情绪,提高治疗配合度,患者不良反应少,生理机能得到进一步改善,社会适应能力增强,互换关系更为和谐,由此在急性重症胰腺炎临床治疗上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 心理护理干预;急性重症胰腺炎;SAS评分;SDS评分
       
        急性重症胰腺炎病因复杂,牵涉到患者生活习惯、饮食不规律、长期酗酒等不良习惯因素,从而引发胰腺组织产生炎症因子,导致胰腺组织出现出血、消化困难,甚至坏死等病理症状[1]。而外在临床症状则表现在发热、呕吐、腹痛、休克、黄疸等。当病情持续恶化,则也会转移到肝肾功能、消化功能、呼吸以及心血管功能,诱发出一系列的并发症,比如胰性脑病、败血症、心力衰竭等疾病[2]。患者也由此会产生一系列不良情绪,比如恐惧、紧张、焦虑、抑郁等,也会间接或直接影响治疗和护理效果。因此本文将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给与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作出探究。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选自在2019年2月到2020年2月来本院接受治疗的64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平均随机分为各32例的两组,一组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一组为观察组,行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男19例,女11例;患者年龄21-74(45.3±5.6)岁。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患者年龄21-75(46.4±5.8)岁。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没有统计学对比差异,P<0.05,并且均同意本次研究。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即在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组中,采取禁食减压胃肠护理、抗感染、止痛解痉、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治疗的护理工作。并且实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给与分阶段的饮食护理,提升环境质量等常规护理服务[3]。观察组在前者基础上给与心理护理干预,具体如下所示:
        1.2.1了解病人基本情况
        首先护理人员要对刚入院的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给与安慰和鼓励。对于病房环境要给患者进行简单的介绍,对于每一步的治疗步骤和护理操作都要告诉患者,消除患者心中紧张的情绪,让患者平复心情,配合医生的治疗。在监护过程中,了解患者病史、病历资料、受教育程度、性格特点和家庭关系等方面的情况,然后再进行针对化的心理护理干预。
        1.2.2 健康宣和心理护理
        等患者生命体征平复以后,则需要给患者进行简单的疾病知识讲解,针对文化水平较低的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语气要尽可能亲和,像孙女一样的去贴心的安抚和告知老年患者关于疾病的知识。同时还要在护理工作中每天对注意事项进行提醒,比如动作幅度不能太大,要减少活动,防止发生切口出血或者导管脱落。其次护理人员要学习灵活的沟通技巧,声音要让对方听清楚,可以配合握手、简单的抚摸肩膀等肢体动作来让老年患者安心[4]。如果是忧思孤寡的患者,要耐心倾听他们的苦楚和担忧,同时要强调治疗的成功率,并且引导患者往正面的方向想。还可以通过播放舒缓的音乐,观看有趣的视频等方式来转移患者注意力。

护理人员还要对患者治疗进展程度及时反馈给患者,每一个小的进步加起来就是一大进步,从而提高患者生存的欲望,增强护理依从性。
        1.3观察指标
        最终统计对比组间患者SA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和SD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两者分数越高,则代表患者焦虑和抑郁的程度越高。
        1.4统计分析
        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统计对比,应用t检验,百分比来计量,当P<0.05时,统计学结果有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SDS评分对比情况
        护理前对照组为(46.8±2.6)分,观察组为(47.2±2.4)分,为2.64,P值为0.51;护理后对照组为(45.2±3.3)分,观察组为(35.2±4.5)分,为12.41,P值为0.01;即护理前,组间SDS评分统计学差异不大,P>0.05;加以心理护理干预后的观察组患者抑郁情绪发生次数更少,与对照组相比有鲜明统计学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护理前后SAS评分对比情况
        护理前对照组为(45.2±2.3)分,观察组为(44.5±2.7)分,为2.59,P值为0.43;护理后对照组为(43.8±3.1)分,观察组为(38.0±4.2)分,为11.29,P值为0.01;即护理前,组间SAS评分统计学差异不大,P>0.05;加以心理护理干预后的观察组患者焦虑情绪发生次数更少,与对照组相比有鲜明统计学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首先护理人员要对刚入院的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给与安慰和鼓励。对于病房环境要给患者进行简单的介绍,对于每一步的治疗步骤和护理操作都要告诉患者。在监护过程中,了解患者病史、病理资料、受教育情况、性格特点和家庭关系等方面的情况,然后再进行针对化的心理护理干预。此外还要学习灵活的沟通技巧,声音要让对方听清楚,可以配合握手、简单的抚摸肩膀等肢体动作来让老年患者安心。如果是忧思孤寡的患者,要强调治疗的成功率,并且引导患者往正面的方向想。还可以通过播放舒缓的音乐,观看有趣的视频等方式来转移患者注意力。
        综上所述,给与针对化心理护理有助于改善焦虑和抑郁的情绪,提高治疗配合度,患者不良反应少,生理机能得到进一步改善。
       
参考文献
[1]吕少静. 综合护理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心理干预效果评价[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21):209-210.
[2]王慧洁. 护理干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围手术期效果观察[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01):118-119.
[3]林全英,黄春林. 综合护理干预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效果[J]. 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9):209-210.
[4]袁云娣,廖亚显. 护理干预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术后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分析[J]. 中外医学研究,2014,12(17):105-1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