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对产妇给予产后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后对其产后抑郁、康复以及不良反应产生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7年06月~2020年03月收治的56例产妇数字奇偶法分组;康复组(28例):采用产后综合康复护理干预方式完成对应护理;常规组(28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方式完成对应护理;就组间产后抑郁评分、康复状态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率展开对比。结果:康复组产妇产后抑郁评分以及康复状态评分分别低于以及高于常规组明显(P<0.05);康复组产妇产后出血率(7.14%)低于常规组(32.14%)明显(P<0.05)。结论:产后综合康复护理干预方式的有效运用,可实现产妇产后抑郁状态、康复状态的改善,将产后不良反应充分减少,对其机体康复显著促进,实现产妇有效预后。
【关键词】产后综合康复护理;产后抑郁;康复;不良反应
对于产妇而言,其自身各组织器官均呈现出一定程度变化,并且自身心理与生理表现出应激现象,对此积极展开产后康复护理工作,对其身心健康提升以及新生儿生长发育促进均具有显著意义[1-2]。本次研究将针对产妇探析产后综合康复护理干预方式运用可行性,以实现产妇机体康复显著促进以及有效预后。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7年06月~2020年03月收治的56例产妇数字奇偶法分组;康复组(28例):年龄区间为23岁~41岁,平均为(26.59±2.59)岁;常规组(28例):年龄区间为25岁~42岁,平均为(26.63±2.53)岁;纳入标准:①表现出较高产后护理配合度;②无其他方面器质性疾病;排除标准:①家属对于实验研究系列要求不知情;②资料收集不完整;就两组产妇年龄比较,均衡性显著(P>0.05)。
1.2 方法
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方式完成对应护理:主要体现为母乳喂养指导、乳房清洁、阴道护理、产后饮食干预与产后卫生等方面。康复组:①采用产后综合康复护理干预方式完成对应护理,于心理护理方面,要求于整个住院分娩期间需要将心理护理有效贯穿,同产妇沟通积极性做出保证,将其信任感充分加强,就其生理状况、心理状况详细了解,对于平等友好护患关系确保充分建立。就产妇心理以及生理问题进行认真收集,对于所担心问题加以明确,以确保在指导期间具有针对性。主要体现为分娩疼痛降低技巧、孕期生理改变、产后饮食与运动、母乳喂养技巧、护理方法与新生儿喂养等方面。此外对于产妇积极乐观心情尽可能保持加以指导,并且要求有经验产妇同当前产妇展开认真交流以及经验分享工作,以使产妇生产压力显著降低;②于子宫康复护理方面,需就其产后心理进行结合,同其认真展开互动干预,利用产后康复仪以及子宫按摩等系列方式积极展开康复促进干预,并且就产妇出院后自我康复进行指导,对其子宫有效康复进行显著促进。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产妇的产后抑郁评分、康复状态评分以及不良反应(产后出血)率。
1.4 判断标准
对于两组产妇产后抑郁情况实施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评定,分值为0分~30分,抑郁症结果≥10分[3];对于两组产妇康复状态实施模糊数字评定,分值为0分~20分,分值越高对应产妇产后康复状态越高[4]。
1.5 统计学方法
对于两组产妇护理结果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22.0展开处理,计量资料(产后抑郁评分、康复状态评分)行t检验,以表示,计数资料(产后出血率)行X2检验,以n(%)表示,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产后抑郁评分、康复状态评分对比
康复组产妇产后抑郁评分以及康复状态评分分别低于以及高于常规组明显(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产后抑郁评分以及康复状态评分临床对比 (分,)

2.2 产后出血率对比
康复组产妇产后出血率(7.14%)低于常规组(32.14%)明显(P<0.05),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产后出血率临床对比 [n(%)]

3、讨论
临床针对产妇积极展开产后综合康复护理工作,可将心理护理力度有效加强,从而在患者心理疑虑缓解方面获得确切效果,使其产后抑郁获得显著改善。此外产后康复指导有效实施可使得产妇产后系列不适感有效缓解,将其注意力进行转移,对其心情愉悦以及子宫快速恢复进行显著促进,并且对于系列不良反应减少可以做出充分保证,对于新生儿健康成长进行有效推进[5]。
本次研究发现,康复组产妇产后抑郁评分以及康复状态评分分别低于以及高于常规组明显(P<0.05);康复组产妇产后出血率(7.14%)低于常规组(32.14%)明显(P<0.05),从而说明产后综合康复护理干预方式充分运用,可使得产妇综合状态显著改善,获得上述理想结果,进一步说明此种方式运用于产后护理中可行性。
综上所述,产后综合康复护理干预方式的有效运用,可实现产妇产后抑郁状态、康复状态的改善,将产后不良反应充分减少,对其机体康复显著促进,实现产妇有效预后。
【参考文献】
[1]李海凤.对产妇进行产后康复护理对其乳汁分泌及产后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11):263-264.
[2]陈燕婷,莫晓仪,徐招琼,等.阶段性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认知及康复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20,10(06):133-135+155.
[3]田永红,张玲莉.延续性护理对产妇产后盆底康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20,18(04):98-100.
[4]韩聪聪.产后康复护理在初产妇产后中的护理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20,32(02):172-174.
[5]莫愈君,赖观好,林凤媚,等.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模型的康复护理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产妇功能恢复及锻炼依从性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02):10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