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下肢深静脉血栓(thrombosisofdeepveinoflowerextremities,DVT)为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常发生于下肢,主要的临床表现为下肢水肿、皮炎、淤滞性溃疡等,病因与静脉血流滞缓等因素相关,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研究表明,临床中妇科盆腔术后DVT的发生率约为8.3%~11.6%,急性DVT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肺栓塞的产生,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故在临床中采取及时有效的预防措施意义重大。本文基于妇科手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评估及护理对策展开论述。
关键词:妇科手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评估;护理对策
引言
临床统计显示,部分女性患者在术后出现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情况,这不仅会影响患者术后的康复,而且会加重患者的不良症状,严重时,甚至导致患者出现脑部和肺部的栓塞,因此要通过有效的方法来降低患者出现此症状的概率。除了手术操作本身外,护理方法的选择也是影响患者是否在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重要因素,整体化护理是临床上常用的护理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68例行妇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患者均接受妇科手术治疗;②患者及其家属自愿参加本次调查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交流障碍者;②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者;③合并恶性肿瘤者。采取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84例。对照组年龄25~59(42.15±8.43)岁,平均体质量(bodyweight,BW)为(65.52±2.39)kg;观察组年龄26~58(43.52±8.16)岁,平均BW为(64.26±2.57)kg。两组患者年龄、BW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风险评估:入院后对患者进行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wells评分,并详细询问既往病史,对于曾有血栓栓塞病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以及评分≥1分的中高危患者,进行重点防治。在无禁忌证的情况下,可给予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抗凝治疗,预防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加强健康宣教,提高患者对下肢静脉血栓的认知。
1.2.2心理干预:术前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尽量减轻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及焦虑,对不良心理情绪加以疏导,增强患者对手术的信心,从而增强对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
1.2.3加强术前下肢血运情况观察:术前测量患者大腿及小腿周径,观察并记录肢端循环情况,包括:腿部皮温是否升高、有无肿胀、麻木、颜色有无变化及足背动脉搏动有无减弱等。
1.2.4术中护理:手术过程中使患者保持合适、舒适的体位,在小腿及腘窝处垫上高度适宜的软垫,避免静脉丛因长时间压迫而出现血运循环障碍。同时术中穿好弹力袜,促进静脉血液回流。
1.2.5术后护理:手术结束回到病房后,在患者绝对卧床期间,将护理床摇至头低脚高位,使下肢抬高20°~30°。嘱患者继续佩带弹力袜,增加静脉回流,降低血栓发生风险。术后严禁挤压下肢,每日可按摩双下肢4~5次,每次10min左右,并注意保持肢端温暖。术后每日记录生命体征及肢端循环情况并测量患者大腿及小腿周径,若与术前测量结果相差过大,或左右腿测量结果相差过大,应警惕静脉血栓形成可能,尽早完善下肢静脉彩超检查。
1.2.6指导康复锻炼:术后及时进行康复锻炼是预防静脉血栓的关键。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应尽早鼓励患者进行活动,促进下肢功能恢复。
2结果
2.1血液流变学比较干预后,观察组的粘弹特性、粘度特性和生化特性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手术及康复情况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的手术用时、下床活动时间、进食时间和住院天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3血气指标比较
干预前,两组血气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两组血气指标改善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的血气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2.4满意度与DVT发生率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的患者满意率97.37%(37/38)高于对照组78.95%(30/38);观察组的下肢DVT发生率5.26%(2/38)低于对照组23.68%(9/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本研究480例妇科手术后患者中,约有9.2%发生LEDVT,超出既往研究报道的6.8%。LEDVT发生率的升高与妇科手术例数逐年增加具有一定的关系,表明该病在术后是值得警惕预防的。因而,从患者的常规信息资料及围手术期的相关情况入手,早期有效识别LEDVT高危因素,并进行针对性优质护理显得十分重要。本研究结果显示,妇科手术后患者发生LEDVT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年龄、血栓栓塞家族史、手术方式、术后卧床时间及血瘀。其中,年龄超过60岁的老年人与血栓栓塞家族史的占比较高,这可能与老年患者体力下降、日常劳动量不足、基因遗传、血流速度变缓有关。其次,在手术过程中,开腹手术及术后卧床时间>72.0h次之,这与术口创面大小引起术后疼痛刺激不同有关,加之部分患者自身心理作用,护理宣教不足,因此不愿过早下床。同时,血瘀体质患者也较容易发生LEDVT,表明除了西医影响因素外,体质类型是值得关注的因素,也为护理的中医决策提供了参考。基于此,应制定优质护理对策,具体内容如下:①宣教:入院患者在做好基本术前宣教的基础上,对于登记高龄、血栓栓塞史、血瘀体质的高风险患者着重建立护理等级宣教,并落实到主管护士,关爱患者,从思想及心理上消除其不良情绪,让患者重视自身可能出现的并发症。②评估:及时跟进术后返回病房的患者,了解术中情况、采取何种手术方式,结合术前评分累积叠加计算出风险等级,以便开展针对于高危患者的护理。③护理:术前取得患者的配合,积极发挥中医理疗作用,如温阳活血类中药煲汤沐足,足底穴位敷贴激发下肢经络,太极、八段锦等导引锻炼,配合药膳调节术前体质等;术后积极鼓励患者早期床上活动、按摩下肢,磁疗、气囊泵刺激下肢血液流通,尽早脱床,床旁渐进式步行。
结束语
妇科手术为临床较为常见的治疗方式之一,因其具有疗效确切、见效快等特点在临床中广泛应用。DVT为临床妇科手术的并发症之一,病因与患者的血管损伤、血流缓慢、高凝状态等具有密切相关性。研究表明,DVT可导致血栓后综合征及肺栓塞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故及时有效的护理对于患者的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严珍.围术期护理预防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价值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36):5209-5210.
[2]韩星梅.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9,6(33):99.
[3]武茗.妇科大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观察[J].双足与保健,2019,28(22):102-103.
[4]孙飞,吴刘巨,崔颖,孙浩.低分子肝素联合疏血通治疗下肢骨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疗效[J].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2019,5(06):491-494.
[5]韩贤华.空气压力治疗仪联合低分子量肝素预防妇科恶性肿瘤手术后下肢深静作者信息 :
脉血栓的效果评价[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21):72-73.
姓名: 韦晨静 性别:女 民族 : 汉 籍贯 : 江苏泰州 出生年月:1993.05.16
学历:本科
单位:泰州市人民医院 科室 : 妇科 研究方向 : 妇科手术患者并发症 职称: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