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尾巴引流管在肺癌患者全肺切除术后的护理效果探讨

发表时间:2020/9/1   来源:《护理前沿》2020年9期   作者:盛明 曾燕
[导读] 探讨猪尾巴引流管在肺癌患者全肺切除术后的护理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猪尾巴引流管在肺癌患者全肺切除术后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3月至2020年4月于我院行全肺切除术治疗的男性肺癌患者48例,其中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采用传统胸引管引流术期间收治的22例患者为对照组,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采用猪尾巴引流管引流术期间收治的26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术后引流量、置管时间、住院时间、疼痛评分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引流量大于对照组,置管、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猪尾巴引流管用于全肺切除术后患者护理中利于改善引流效果,缩短住院时间,减轻疼痛,并减少并发症,促进康复。
[关键词] 肺癌;猪尾巴引流管;全肺切除术;住院时间;并发症
        肺癌是对人群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男性发病率偏高。全肺切除术适用于中央性肺癌、毁损肺患者,可在短期内挽救濒死生命,但术后置留引流管,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不利于患者恢复[1]。常规胸腔引流管呈夹闭状态,开放引流管时增加患者纵隔摆动,加重血液循环,增加心脏负担易导致心律失常,增加患者术后疼痛感,给患者造成诸多不适。目前,猪尾巴引流管在胸外科手术中广泛应用于气胸患者,猪尾巴管可调节引流速度故应于全肺切除患者,使护理工作取得良好效果,但在全肺切除术患者术后护理中应用研究较少。本研究探讨肺癌患者全肺切除术后放置猪尾巴引流管的护理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3月至2020年4月于我院行全肺切除术治疗的男性肺癌患者48例,其中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采用传统胸引管引流术期间收治的22例患者为对照组,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采用猪尾巴引流管引流术期间收治的26例患者为观察组。纳入标准:符合《肺癌早期诊断方法及临床意义》[2]中肺癌确诊标准;肿瘤局限在一侧胸腔;符合全肺切除术治疗指征;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围手术期死亡,术后转ICU,术后意识不清,合并肺外其他脏器疾病;患有出血性疾病且不能纠正。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观察组年龄45-69岁,平均年龄(57.61±6.23)岁;其中切除左全肺21例,右全肺3例。对照组年龄47-70岁,平均年龄(58.20±6.57)岁;其中切除左全肺22例,右全肺2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3  方法  对照组术后经腋中线第6或7根肋间置入常规胸腔闭式引流管,引流管尾部侧孔与壁层胸膜组织间距0.8cm-1.2cm,用7号手术缝线固定胸壁外导管,避免导管滑脱。术后夹闭引流管,保持引流装置密封、无菌,每1-2h解压引流一次,每次引流150mL左右。观察组术后经腋中线第6或7根肋间置入猪尾巴引流管,置入后固定在皮肤上,术后持续开放引流。密切监测两组每日引流量,若引流量<100mL/d,即进行胸X线片检查,病情恢复良好可拔除引流管。
        1.4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术后引流量、置管时间、住院时间。(2)比较术后第24h、48h两组疼痛程度。采用数字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RN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0-10代表不同程度疼痛,分数越高疼痛越重。(3)比较两组并发症(如心律失常、肺部感染、肺不张、皮下气肿、引流管堵塞等)等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 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后引流量、置管时间、住院时间  观察组术后引流量(1023.45±153.50)mL,低于对照组的(920.51±137.08)mL,置管时间(5.12±0.64)d、住院时间(12.63±2.79)d,短于对照组的(4.35±1.58)d、(15.47±2.3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30、2.277、3.785,P=0.019、0.028、0.000)。
        2.2  疼痛评分  观察组术后第24h、48h RNS评分为(5.32±1.61)分、(3.67±0.49)分,低于对照组的(6.38±1.53)分、(5.11±0.8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5、7.516,P=0.025、0.000)。
2.3  并发症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85%(肺不张1例);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7.27%(心律失常2例、肺部感染1例、肺不张1例、皮下气肿1例、引流管堵塞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3.538,P=0.022)。
3  讨论
        全肺切除术后常规放置胸腔引流管,通过此管维持胸腔内负压平衡,排出残留积气、积液,能够促使肺组织复张并消除残腔。但常规引流管管腔粗、质地硬,置入后切口较大,易加大患者机体损伤,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达11%-49%[3]。猪尾巴引流管相对于常规管质地较柔软,管径细小,管尖端部分为卷曲状,可以减小患者胸腔切口,减轻对机体造成的损伤,有利于患者术后切口愈合。
        本研究中,观察组术后引流量大于对照组,置管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说明猪尾巴引流管能够增加肺癌患者全肺切除术后引流量,缩减住院时间,减轻疼痛,减少并发症。猪尾巴引流管置管操作简单,无需切开患者胸壁皮肤,对机体损伤程度较轻,患者带管后活动不受限制,疼痛感减轻,利于改善患者自理能力,促进病情恢复,进而缩短置管时间与住院时间。常规胸腔引流管术后夹闭引流,将胸腔渗液存积于胸腔内,开放导管引流时易发生纵膈摆动增加血液循环导致心脏骤停,危及患者健康甚至生命。而猪尾巴引流管处于持续开放状态,可根据患者病情调节引流速度,出现堵管情况时可冲洗疏通,增大术后引流量,降低再次置管风险,进而减少肺部感染、堵管等并发症。猪尾巴开放引流管理方便,便于观察引流量和气管位置,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大出血等不良情况,避免胸腔积液,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
        综上所述,全肺切除术后运用猪尾巴引流管开放引流能够促进患者快速康复,缩短住院时间,且有助于预防并发症,缓解疼痛,减轻置管造成的不适感。
参考文献
[1] 赵舜珍,李静,叶云婕,等.3D胸腔镜全肺切除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现代临床护理,2017,16(10):57-60.
[2] 李为民.肺癌早期诊断方法及临床意义[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48(3):331-335.
[3] 高玉军,李道堂.全肺切除术后两种胸腔引流方式的比较研究[J].临床肺科杂志,2017,22(2):230-2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