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访视和术后随访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9/1   来源:《护理前沿》2020年9期   作者:唐汝芬 通讯作者:张静波
[导读] 探讨术前访视和术后随访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术前访视和术后随访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方法:从我院2019年2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行手术治疗患者中,随机抽取160例作为实验的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划分为研究组80例,参照组80例。研究组进行术前访视和术后随访护理,参照组实施常规手术室护理,两组在护理前后进行SAS量表的及时评价,对比不同护理服务的护理效果。结果:参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研究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访视和术后随访护理对行手术治疗患者的不良反应防治有积极的作用,有着更好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术前访视;术后随访;手术室护理;应用
        手术治疗往往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不良影响,在手术治疗后的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需要重视护理工作对患者带来的积极正面影响,提高护理工作的价值,增加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护理满意度[1]。术前访视和术后随访护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行手术治疗患者避免手术治疗带来的负面影响。现列举160例行手术治疗患者进行分组讨论。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9年2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行手术治疗患者中,随机抽取160例作为实验的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划分为研究组80例,参照组80例。参照组患者:男性45例,女性35例;年龄为20.64~73.69岁,平均年龄(45.32±3.97)岁。研究组患者:男性41例,女性39例,年龄21.09~73.01岁,平均年龄(45.01±3.21)岁。两组行手术治疗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系列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 常规手术室护理
        160例行手术治疗患者完成对应的入院评估,并且开展同样时长的护理服务。参照组给予常规的常规手术室护理,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建立紧密的沟通交流,并且及时发现患者的心理变化,并开展一系列的心理疏导。
1.2.2 术前访视和术后随访护理
        研究组在常规手术室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术前访视和术后随访护理。
        (1)术前访视
        护理人员在手术进行的前一天,去往患者的病房内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交流。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自身的文化程度以及护理配合率,使用患者可以充分理解的语言对其进行及时的问题解答,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滋生的情况。护理人员在术前访视的时候,检查患者的相关病例,与患者沟通交流过去的病史以及手术史,根据患者在手术治疗之前进行的一系列检查结果以及心电图检测结果,全面掌握患者的身体情况以及不良反应。询问患者的药物过敏情况,对手术治疗中的用药情况进行合理的计划。
        护理人员需要积极与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进行全面沟通,充分掌握患者的心理状况。在沟通交流过程汇总,将手术之前需要做的一系列注意事项以及手术之后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等事项告知患者以及患者家属,为患者为接下来的手术治疗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回答患者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安抚患者的不良焦虑情绪。
        (2)术后随访
        护理人员需要在手术之后的一周时间内,对患者进行随访护理的实施。在术后随访过程中,保证患者根据自身的情绪情况,如实填写SAS量表。护理人员根据患者SAS量表的填写结果,有效分析患者自身的情绪变化情况,总结准确的护理信息,及时有针对性的调整接下来的护理工作。
        护理人员在术后随访中,仔细观察的手术后患者的精神情况以及情绪状态,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询问患者手术后的康复情况,根据患者的口述进行总结记录。针对与患者沟通中提出的一系列问题,有把握的准确回答,给予患者手术治疗的信心。与此同时,患者根据自身手术前后的护理服务提出一系列的改进意见。对患者的意见与建议充分吸收,及时调整护理工作的实际操作,优化以及升级当前的手术室护理服务,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
1.3 指标判定
        SAS量表,可以有效的衡量抑郁症患者的轻重状态,以及在治疗过程当中的心理变化。患者需要结合自身情况,对相关症状进行等级评分。研究人员分析患者SAS量表的评价结果。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所得计量资料(t)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版本)分析,表示方式为(±s),若P<0.05,则判定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比两组行手术治疗患者改善焦虑情绪的情况,术前访视和术后随访护理之前,研究组的焦虑得分高于参照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访视和术后随访护理之后,研究组焦虑得分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1:
表1:对比两组行手术治疗患者焦虑情绪改善情况[±s]

3.讨论
        术前访视和术后随访护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改善行手术治疗患者的焦虑情绪。常规手术室护理是相关医务人员根据实际护理相关要求,尽可能为患者创造良好的护理环境[2]。在术前访视和术后随访护理中,患者可以通过及时与医护人员进行及时沟通以及获得护理重视,引导患者表达自身的负面情绪,帮助其解决心理问题,缓解心理压力,实现缓解自身的负面情绪,纠正过去的不良思维[3]。
        对比两组行手术治疗患者改善焦虑情绪的情况,术前访视和术后随访护理之前,研究组的焦虑得分高于参照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访视和术后随访护理之后,研究组焦虑得分低于参照组,研究组患者焦虑情绪在护理工作之后明显消除,参照组患者焦虑情绪在护理工作之后部分消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通过对于行手术治疗患者进行术前访视和术后随访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护理配合度,保持患者的良好心态,对于患者负面焦虑情绪缓解效果有着积极的正面影响,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李安玲. 手术室护士和患者对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价的调查研究[D].吉林大学,2016.
[2]陈玉琳. 手术室护士对术前访视、术后随访和术后转运认知情况调查[D].泰山医学院,2014.
[3]赖英桃. 术前访视新模式的建立及应用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