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对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绞痛发作的效果

发表时间:2020/9/1   来源:《护理前沿》2020年9期   作者:王丽娟
[导读] 研究预见性护理对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绞痛发作的临床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研究预见性护理对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绞痛发作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在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使用常规方法护理)和观察组(60例,使用预见性护理方法),对两组患者改善心绞痛发作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观察组的心绞痛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预见性护理方法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护理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绞痛发作的症状,值得大力推广。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绞痛发作;改善效果
        不稳定型心绞痛又叫做心肌缺血性心痛,是一种多发于中老年群体的常见心血管疾病,目前医学界认为该疾病的发病成因与人体器官的衰老退化有关[1]。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病程较长、病情复杂且容易反复发作,患者发病时会出现呼吸困难乃至心力衰竭等情况,甚至会直接导致死亡,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身心健康[2]。近年来,我院采用预见性护理方法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护理,已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应用效果。现例举120例患者分组讨论。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在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满足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标准,且无其他严重疾病。对照组男性成员30例,女性成员30例,年龄在40岁至7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7.6±4.5岁;观察组男性成员31例,女性成员29例,年龄在41岁至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8.2±4.7岁。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在治疗之初就对两组患者采用相同的治疗方式,但是用不同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
        对观察组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具体操作如下:
        (1)基础预见性护理:在患者入院之初,相关护理人员要向患者及家属具体说明病房管理制度,并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身体检查;在患者住院期间,护理人员还要严格详细记录其生命体征,观察其临床症状,并且定期向医师反馈患者的病情变化。此外,护理人员要通过发放相关资料和宣传物等方式,向患者和家属普及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相关理论知识,讲解预见性护理方法的目的和积极意义,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增强其自我保健意识,增加其抵御疾病的信心。
        (2)对不良情况和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在治疗结束后,护理人员要通过高频率的巡查,仔细监测患者的血压和心率等身体指标,对其心绞痛的时间、频率和其他临床症状作出记录和分析,提前制定好完善的急救和保护措施。此外,护理人员还要严格监督患者依据医嘱用药,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和科学饮食。
        (3)情绪和心理方面的预见性护理:相关护理人员要以友好的态度,多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积极的沟通交流,多给予患者正面的心理暗示和鼓励,通过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其相应的心理疏导,缓解其心理压力。
1.3 疗效标准
        采用SAQ(西雅图心绞痛量表)来作为患者心绞痛发作症状的改善标准,包括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发作情况和心绞痛稳定状态三个指标。分数越高代表心绞痛的改善情况越好。此外,评价护理满意度的标准,一般分为四类: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该组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18.0软件中分析,采用t检验来进行计量资料比较,并以()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心绞痛改善情况SAQ评分结果比较分析
    经过本次调查研究发现,观察组的心绞痛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心绞痛改善情况SAQ评分结果比较分析()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对比分析
        此外,经过本次调查研究发现,观察组90%的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0%的总满意率,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X2 =4.675,P<0.05)。
3.讨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由于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致使血栓堵塞血管而产生的一种常见的急性心脏疾病,有着发病率高和致死率高的临床特点[3]。不稳定型心绞痛多发生在中老年群体,这是由于他们的身体器官已经开始逐渐衰老退化所致,该疾病的临床表现多体现为恶心干呕、呼吸难受和胸闷胸痛等,一旦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极易导致死亡[4]。因此,为了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很有必要对不稳定型心绞痛采用预见性护理方法。
        预见性护理方法是基于常规护理方法相对滞后性的缺点而提出的护理措施,是提前对整个护理路径期间需要作出的护理操作和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作出预测的护理方法。护理人员通过提前制定好完善的护理方案,能够从理性逻辑的角度,有计划地解决护理路径可能遇到的困难,帮助患者疏导焦虑、紧张或抑郁等负面情绪,降低患者由于情绪问题而产生的抵触性,有利于提高患者对于护理人员的信赖程度,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建立和谐友善的医患关系,从而进一步的促进患者病情的恢复[5]。本研究结果显示,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绞痛发作的症状,加快康复速度。
        综上所述,采用预见性护理方法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护理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孙萍,刘怀霖.预见性护理对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绞痛发作的效果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0,33(08):1357-1359.
[2]李波.预见性护理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23):24+29.
[3]艾丹,熊玲,黄丽云.预见性护理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8,24(24):19-21.
[4]刘秀平,程林敏.预见性护理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价值[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88):119.
[5]万秀娟.预见性护理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影响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3):259-26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