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对膀胱肿瘤术后膀胱灌注治疗患者实施延续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80例膀胱肿瘤术后膀胱灌注患者,将其随机分组研究,对照组(40例)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40例)实施延续护理,对照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从不良情绪评分来看,护理后研究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从生活质量评分来看,护理后研究组各项指标评分均比对照组高,P<0.05;从并发症发生情况来看,研究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膀胱肿瘤术后膀胱灌注患者来说,延续护理的实施可以改善不良情绪,提高生活质量,而且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对患者康复有利。
【关键词】延续护理;膀胱肿瘤;膀胱灌注
膀胱肿瘤属于泌尿系统疾病,不仅发病率高,而且病死率也比较高,对于这一疾病手术治疗是首选方式,术后需要膀胱灌注治疗,以推迟或预防疾病反复发作[1]。因多次治疗,而且需要反复插尿管,患者容易产生不良情绪,还容易出现并发症,使患者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对于此则需要做好护理措施[2]。本文对此予以研究,报告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80例膀胱肿瘤术后膀胱灌注患者,病例择取时间范围为2018年10月至2020年4月,将其随机分组研究,对照组(40例)中,男22例,女18例,病例择取年龄范围为38-73(53.46±4.78)岁;研究组(40例)中,男21例,女19例,病例择取年龄范围为37-71(53.55±4.82)岁;经统计学分析,上述资料组间无意义,可以作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40例)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40例)实施延续护理:①组建延续护理小组。由临床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组建延续护理小组,了解患者实际情况,制定护理措施。②提醒定期复查。通过发短信、打电话等方式提醒患者定期复查,防止因未及时灌注治疗而影响临床效果,造成疾病复发问题。③电话随访。在灌注治疗后2-3天进行电话随访,对患者情况予以了解,询问不良反应情况,并指导其正确处理,同时提醒患者用药,解答患者疑问,给予患者鼓励和支持,帮助其建立治疗自信心。④建立联络群。建立微信群,邀请患者及其家属加入,增加患者与患者之间沟通和交流,帮助患者改善社交关系,同时小组成员可以通过微信群及时解答患者问题,并推送疾病及治疗相关知识,建立良好医患关系,使患者临床依从性提高。
1.3临床观察指标
①不良情绪评分:涉及到焦虑、抑郁两项指标,分别经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估,评分越高不良情绪越严重。②生活质量评分:经SF-36评估,涉及到4项指标,一是躯体健康,二是心理健康,三是社会功能,四是精力,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③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所得数据均经统计学软件(SPSS17.0)分析,涉及到计量、计数两种资料,分别以(`x±s)、(%)两种不同方式予以表达,另外经t值、X2两种不同方式予以检验,如果检验所得结果P<0.05,则表示有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不良情绪评分对比
从不良情绪评分来看,护理后研究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不良情绪评分对比(`x±s,分)
3讨论
对于膀胱肿瘤患者来说,术后膀胱灌注治疗可以有效避免疾病复发,但治疗时间比较长,所以对患者出院后护理需求大、要求高[3]。延续护理可以将医院护理向家庭中延伸,在患者出院后,延续护理服务可以对患者身心状况予以持续关注,对患者问题予以及时解答,使患者出院后治疗依从性得到保障,同时将患者作为护理服务中心,使其感受到来自医护人员的关心,提高临床依从性[4]。本次研究中,对膀胱肿瘤术后膀胱灌注患者实施延续护理,结果显示,研究组不良情绪指标以及生活质量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可见延续护理的效果确切。延续护理中,首先建立延续护理小组,为出院患者提供细致、全面护理服务,通过打电话、发短信、微信群等多种方式,提醒患者及时复查,对患者的疑问予以及时解答,使患者不良情绪得到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同时也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5]。
结语:
对于膀胱肿瘤术后膀胱灌注患者来说,延续护理的实施可以改善不良情绪,提高生活质量,而且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对患者康复有利。
【参考文献】
[1]黄英,简能红.延续护理对膀胱肿瘤术后膀胱灌注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J].智慧健康,2019,05(35):104-105.
[2]杨妙莹,许晓萍.延续护理在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患者的应用效果[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9,25(06):28-30.
[3]公屏.膀胱肿瘤患者术后膀胱灌注的护理对策[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9,23(15):126-128.
[4]袁甜甜,吉剑波,王礼平,沈园园.延续护理在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5):288+290.
[5]金丹.系统化护理对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患者术后即刻膀胱灌注的影响[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9,36(03):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