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手术室护理在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方法:此次研究将我院于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接治的80例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上述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则采取手术室护理,对两组护理效果予以观察,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之间比较,其差异满足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采取手术室护理干预,其效果较为显著,可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该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结肠癌;手术患者;根治术
结肠癌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该病好发在直肠与乙状结肠的交界处,根据相关研究得知,此病多发生在40至50岁年龄群体,男性要高于女性[1]。结肠癌的发病率在胃肠道肿瘤中占据着第3位。为此,本次对手术室护理在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分析,其研究结果如下所述。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将我院于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接治的80例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上述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为29例,女行为11例,年龄最小36岁,最大72岁,平均年龄为(49.21±3.45)岁。研究组男性为28例,女行为12例,年龄最小35岁,最大71岁,平均年龄为(49.67±3.42)岁。两组基本资料比较,其差异不满足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向患者告知相关注意事项,麻醉护理等常规护理。
1.2.2研究组护理方法
研究组则采取手术室护理,其护理详情如下所示:
①术前护理:护理人员术前准备手术用品,如器械、消毒铺巾、药物等,给予患者建立静脉输液通道,按照具体情况和手术部位选择输液穿刺部位。 对需要留置导尿管的患者予以导尿管留置。与外科医生和麻醉师合作调整手术体位。 在调整的过程中,动作要轻柔,以避免造成组织损伤和体位性低血压发生。
②术中护理:1)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病情变化予以密切观察,需要对患者的体位调整是否合理,以及肢体、神经、大血管是否受压等情况密切观察,确保尿管、引流管以及静脉输液等通畅;2)手术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标准予以执行操作,若发现有违规现象,应立即纠正,防止患者术中发生感染。3)护理人员应准确的对书中的医嘱予以执行,在治疗过程中使用药物时重复医师口头医嘱,做好三查、五对,并告知麻醉医师做好记录。4)术中应低声交谈,并注意措词分寸,切勿在患者面前讨论手术步骤。5)在使用电刀等仪器时,接触患者的负极板要确保平坦,紧贴患者皮肤,粘贴于离手术切口最近的肌肉丰厚处,同时还要确保金属制品接触到患者的其他部位,护理人员要做好手术物品的管理和收纳,随时提醒医生将电刀放入电刀保护盒内,以避免术中操作不当发生电灼伤的情况。6)手术中在对患者的创口进行冲洗时,要保证使用温水,以防止烫伤组织。
1.3 疗效标准
对两组护理效果予以观察,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17.0软件中分析,率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通过不同方法护理后,其中研究组并发症发生为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5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为9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1.2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之间比较,其差异满足统计学意义。组间差异为:并发症发生率(X2=5.164,P=0.023)。
3.讨论
结肠癌是一种消化道恶性肿瘤,该病有着恶性度高、病情发展快的特点。近些年,其发病率逐渐上升,从而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该疾病在临床上多采取手术方式进行治疗,相关研究得知,手术中采取优质的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2]。
此次研究对结肠癌患者采取手术室护理,护理人员需要做好术前准备,手术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标准执行操作,可有效避免术中不良事件发生。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给予患者细致化的护理干预,能够较好的提高手术治疗效果,进而促进患者恢复。根据本次研究结果得知,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之间比较,其差异满足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对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采取手术室护理干预,其效果较为显著,可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该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杨仕娟. 手术室护理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9, 23(007):140-141.
[2] 乔湍. 针对性手术室护理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8, 3(040):8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