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对直肠癌化疗患者应用以人为本护理理念的临床效果

发表时间:2020/9/1   来源:《护理前沿》2020年9期   作者:许华
[导读] 探究在进行直肠癌化疗患者护理操作时,应用以人为本护理的效果。
       【摘要】目的:探究在进行直肠癌化疗患者护理操作时,应用以人为本护理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9月至2019年5月作为研究时段,将该时段内数据库中登记的患者40例录入Excel表格中进行两组均分,记名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单组样本量设置为20。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患者则选择以人为本护理理念,对比护理效果。结果:本次研究成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100.00%优于对照组患者的75.00%,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均有所改善,而实验组患者改善状况相较对照组更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应用于直肠癌护理操作中,能够有助于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同时还能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值得推广。
【关键词】以人为本护理;直肠癌;应用效果
        直肠癌在目前临床上较为常见,属于一种消化系统的常见肿瘤类型,这种病症在早期可以选择手术治疗,但如果患者病情已经有所发展,选择化疗是保证患者康复的一项重要治疗手段,这种病症在临床上的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已经成为了危害人们生命健康的第二大杀手;如何在临床上开展直肠癌患者的护理服务,也成为了现代临床研究中的重要内容[1]。以人为本护理在应用过程中的主要目的是为患者提供足够的心理支持啊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2]。本次研究探究在进行直肠癌患者护理操作时,应用以人为本护理的效果分析其临床可用性,并总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7年9月至2019年5月作为研究时段,将该时段内数据库中登记的患者40例录入Excel表格中进行两组均分,记名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单组样本量设置为20。
其中对照组中患者的男女性别比记录为(9:11),年龄介于39-79(50.8±4.9)岁;实验组中患者的男女性别比记录为(12:8)年龄介于36-77(51.4±4.2)岁。
在完成患者基本资料统计后,确认患者基本资料可纳入本次研究进行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包含病情的监测、病房的通风和消毒等。实验组患者接受以人为本护理,具体方式如下:
1.2.1 在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由于很多直肠癌住院化疗患者缺乏对疾病的正确认知,很容易在治疗期间出现强烈的负性情绪。护理人员可以在病房内定期开展知识讲座并且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采用宣传手册的方式对患者进行讲解,告知肿瘤的具体类型以及发病原因,使患者对肿瘤疾病以及相关治疗方案有基础的了解。这也是开展后续以人为本护理工作的基础。
1.2.2 在患者治疗期间,护理人员需要帮助患者树立康复的信心,告知患者癌症并非是一种完全不能治疗的病症,使患者与其他具有相同类型疾病的患者积极交流,除此之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护理人员可以对病房内环境进行优化,这样能够使患者在住院期间获得更为良好的感官舒适度,使患者的心理状态更为良好。
1.2.3 护理人员需要给予患者关于直肠癌放化疗的基本饮食建议,帮助患者在住院期间养成健康营养的饮食习惯。而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日常生活中的运动进行干预,指导患者在不同的康复阶段开展合理的日常运动,这样能够对患者的疾病治疗起到促进作用。
1.3 评价标准
        采用本院自制的表格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采用焦虑、抑郁自量表来对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价,满分为100,分值越高说明心理状态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实验数据由SPSS21.00?for?windows进行统计学分析,各项统计学数据处理操作由专业数据统计人员进行,T、X2值分别检验计量、计数数据,确认结果P<0.05则视为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本次研究成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100.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2.2 本次研究成果显示,实验组的心理状态改善情况和对照组相比明显更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对比

3讨论
直肠癌在目前临床上属于一种难以治愈的癌症类型,并非是由于这种病症治疗难度较大,而是由于这种病症在出发病时基本无明显症状,但患者发现症状并就诊时已经处于晚期,在此阶段仅能够选择化疗,对患者进行治疗。但患者在接受化疗时,需要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和生理痛苦[3]。
护理人员需要意识到患者在接受化疗时的病情变化,针对患者的特殊状况给予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这对于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来说有积极意义。在护理服务中以人为本的理念不仅引入了新的护理操作,也使原有的护理认知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方面来说能够使护理理论进一步升华,另一方面还能使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和护理意识得到培养。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升治疗效果,并最终改善医患关系[4-5]。
综上所述,在对直肠癌化疗患者进行护理时,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应用于临床护理操作中,能够有助于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同时还能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在临床具有较高的可用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秀英,张玉希,阎宁.人性化护理在直肠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中的应用[J].血栓与止血学,2020,26(03):537-538.
[2]董雪,张彦新,云红,苏伟才,贺宁,王晓灿,崔慠,王妍,魏蒙,孙永琨.支持性心理干预对结直肠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中国医刊,2020,55(06):690-693.
[3]薛颍平,刘亚杰,王楠.低体温护理干预在进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0,27(11):175.
[4]许秀香.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焦虑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15):221-2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