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康复护理对于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研究人员在2019年2月-2020年2月期间收治科室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中选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研究组50例以及参照组50例。对参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对研究组采取康复护理措施。在护理同样一段时间之后,研究人员对这100例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进行量表评分。结果:参照组的心理状态不如研究组,参照组的生活质量不如研究组,经过研究人员统计学软件的有效分析,得到组间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措施对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在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方面有积极的作用,值得在临床上加大力度有效推广。
【关键词】脑卒中后遗症期;康复护理措施;疾病护理;护理价值;心理状态;生活质量
翻阅大量的临床研究资料,我们可以知道脑卒中自身有着非常复杂的病因构成,其治疗方案由于病因的复杂而有着较高的治疗难度[1]。脑卒中对于患者的生命健康不仅仅有着十分严重的威胁,而且还会伴随着较高的后遗症发作风险2]。现列举100例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进行分组讨论。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人员在2019年2月-2020年2月期间收治科室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中选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研究组50例以及参照组50例。对参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对研究组采取康复护理措施。参照组患者: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为45.52-72.69岁,平均年龄(62.26±5.69)岁。研究组患者:男性25例,女性25例;年龄为45.86-73.01岁,平均年龄(62.65±5.55)岁。统一归纳整理,两组患者的一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 1.均符合脑卒中后遗症期的诊断标准; 2.经过医生的研究分析解释,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或者患者家属自愿加入本次研究,并愿意配合医护人员工作; 3.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没有死亡风险。
排除标准: 1.存在精神障碍的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 2.有着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的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 3.知晓研究情况后拒绝签署知情同意书的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 4.年龄在80岁以上的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
1.2方法
1.2.1 常规护理措施
参照组行常规护理措施。包括定期观察患者患者的身体情况,注意患者的饮食护理,实现病房内的清洁等。
1.2.2 康复护理措施
研究组行康复护理措施。
(1)综合评估患者身心健康状态、后遗症表现
护理人员在开展对脑卒中患者护理工作的过程当中,需要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采取对应的量表来有效的评估患者的身心健康状态,结合患者不同护理过程当中的具体身体表现,明确患者后遗症的出现情况。根据脑卒中患者身心健康状态以及后遗症表现进而制定有针对性的康复护理计划。在开展康复护理计划过程当中,护理人员积极与患者保持沟通交流,在有效性问患者意愿的情况下,帮助患者调节自身的身体,体位进而实现患者的舒适程度,避免由于患者长期保持某一种肢体状态,而出现肢体的麻木,进而影响肢体的功能。
(2)帮助患者开展肢体功能康复锻炼
护理人员需要结合患者实际的康复护理情况以及疾病治疗的情况,在医生的帮助下对其制定合适的运动计划以及康复锻炼计划。在制定计划过程当中,需要结合患者过去的运动情况以及患者喜爱的运动模式,选择适当的运动形式以及合适的运动量,坚持循序渐进的锻炼原则,开展有效的日常训练工作。
1.3 指标判定
医院自制心理状态量表以及生活质量量表,可以有效的衡量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分数越高代表在某一状态下,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的心理状态越健康;量表的分数越高代表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的生活质量越理想。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人员将本次研究收集到的一系列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软件的分析(采用SSPS 26.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如果结果为P<0.05,那么证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的心理状态比较
对比两组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的心理状态情况,研究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为(86.32±6.32)分,参照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为(71.32±5.32)分,得到其最终结果为(t=15.639,p=0.001),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
对比两组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为(96.54±7.02)分,参照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为(89.21±8.29)分,得到其最终结果为(t=13.158,p=0.001)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脑卒中的病变主要因素为不良生活方式,脑血管血栓栓子脱落,动脉粥样硬化等。脑卒中在发病之后的主要表现为患者口角歪斜,半身不遂,肢体无力等,如果不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措施往往患者会有着较高的死亡率[3]。康复护理过程中对于一些由于脑卒中病情发作而失语的患者,需要在医生的同意下尽早对患者提供对应的语言训练,护理人员需要教授患者的正常发音,鼓励患者经常进行伸舌以及鼓腮训练,通过亲和的语言鼓励患者多进行语言沟通交流,有效的阐述心中的所想所感。与此同时还可以与患者家属有效沟通交流,让患者家属参与到护理工作当中,一起给予脑卒中患者精神鼓励以及心理支持,帮助脑卒中患者建立康复护理的自信心。
对比两组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情况,我们可以知道研究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参照组,经过统计学软件的有效分析,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对于脑卒中后遗症期的康复护理,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自身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通过康复护理措施的有效开展,提高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对于患者的身体康复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方文娇,苏娅.浅谈脑卒中后遗症期的心身护理体会[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36):188.
[2]吕利歌.营养支持和护理在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中的效果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0,27(07):130.
[3]杨俊.整体护理模式对小儿脑卒中后遗症期病情控制及满意度的影响观察[J].智慧健康,2019,5(34):70-7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