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陪护新生儿病房中实施护理风险因素管理的效果措施评价

发表时间:2020/9/1   来源:《护理前沿》2020年9期   作者:庄奥丽
[导读] 研究护理风险因素管理应用于无陪护新生儿病房的效果措施评价。
        【摘要】目的:研究护理风险因素管理应用于无陪护新生儿病房的效果措施评价。方法:抽取2019年9月-2020年6月接收的102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分为选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51例和接受护理风险因素管理的实验组51例。比较两组新生儿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护理风险因素管理应用于无陪护新生儿病房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和满意度,避免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值得临床重视。
【关键词】无陪护;新生儿;护理风险因素管理

        新生儿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身体抵抗力和防御机能相对较弱,不能快速地适应外部环境[1]。而且在新生儿病房中新生患儿数量高度集中,如果在护理的过程中出现丝毫差错都有可能引发严重后果,甚至可能危害新生儿的生命[2]。为了探讨无陪护新生患儿病房内引进护理风险因素管理的效果措施评价,本文以102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旨在分析在无陪护新生儿病房中采用风险因素管理的临床实践效果,调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随机选取2019年9月-2020年6月院内收治的102名新生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均分为对照组51例和实验组51例。对照组男婴25名、女婴26名,胎龄24-45周,平均36.11±1.59周。实验组男婴27例、女婴24例,年龄25-47周,平均36.32±1.18周。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对比均无显著性差异。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包括生活护理、饮食护理以及体征监测等。而实验组以对照组为基础加用护理风险因素管理,具体的实施方案如下。
1.2.1加强护工培训和考核。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培训,为护士系统全面地讲解新生患儿病房中容易发生的风险事件,关键是关于消除护理风险因素的方法;强化有关法律和法规的学习,以增强护士对于消除护理风险的重视程度,提高护士的自我保护能力,使得护理人员可以从容处理不同种类的护患纠纷。同时,组织定期考核,考核结果与护士的绩效考核、晋升等挂钩。
1.2.2健全护理工作流程。健全护理流程有助于确保护士的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改良交接班的流程,要求必须在新生患儿的床边进行交接,尤其是要清楚交代生命体征不稳、病情相对严重患儿的基本情况,避免出现疏忽或者遗漏;每月组织一次科室会议,总结上月护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尽可能避免同类护理风险事件发生。
1.2.3增强风险管理意识。健全无陪护新生患儿病房的相关护理质量与安全制度,增强护士对风险事件的认识,培养护士的风险防范意识;完善排班制度,实施高资历护工与新入职护工相互搭配的排班制度,优化人力资源利用率,同时明确护士各自的工作内容;选择典型的风险事件案例,由护士长为护士进行详细而深入的讲解;定期组织护士交流、分享护理经验,同时制定工作改进方案。
1.2.4强化护患沟通。护理工作者需要重视与患儿家属之间的沟通交流,为家属讲解患儿的基本情况,宣传相关疾病知识,重点是讲解清楚护士在护理过程中遇到的常见问题以及对应的护理措施和效果等,让家属了解患儿护理工作存在的风险因素,以期获取家属的理解和配合。
1.4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新生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1.5统计学方式
        采用SPSS17.0处理数据,计数资料行X2检验,以%表示。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2=6.0444,P=0.0139),详情见下表1。
表1两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对比(n,%)

3讨论
        新生儿的各项生命体征不稳定,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因此新生儿病房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众多[3],主要分为:①自身方面。新生婴儿器官组织发育和自身免疫机制不成熟,加上部分患儿存在遗传性疾病、消化道出血等问题,容易引发风险事件。②护士方面。一些护理工作者法律意识相对淡薄、责任心有待提高,在日常工作中未能完全遵守护理安全制度和护理操作流程,偶有给药错误、操作不当等现象出现。部分医院可能存在护士人手不足的问题,值夜班的护士往往会简化护理操作流程、偷工减料,增加了风险事件发生率[4]。此外,新进护士临床实践经验相对匮乏,短时间内难以全面系统地掌握患儿的护理技巧及要点,存在隐性问题[5]。为了证实护理风险因素管理的有效性,以102例新生患儿为研究对象,发现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即护理风险因素管理的有效性得到验证。
        综上所述,护理风险因素管理应用于无陪护新生儿病房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和满意度,尽可能避免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陈妙玲,卢穎斯.护理风险因素管理应用于无陪护新生儿病房中的效果分析[J].饮食保健,2019,6(20):245-246.
[2]吴银花.无陪护新生儿病房护理风险管理的程序探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70):184.
[3]何静.基层医院无陪护新生儿病房实施护理风险因素管理的效果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17,24(1):129-130.
[4]胡艳芳.在无陪护新生儿病房中实施护理风险因素管理的效果分析[J].临床研究,2015(11):88-89,90.
[5]杨允亚.在无陪护新生儿病房中实施护理风险因素管理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4(5):210-2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