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在呼吸内科中无创机械通气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9/1   来源:《护理前沿》2020年9期   作者:赵亮 冷志倩
[导读] 研究优质护理在呼吸内科中无创机械通气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方法与效果。
        【摘要】目的:研究优质护理在呼吸内科中无创机械通气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方法与效果。方法:在我院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这一时间段内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中选择100例随机分组,所有患者均进行无创机械通气处理,对照组50例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及应用呼吸机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种结果组间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使用无创机械通气进行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而言,应用优质护理有利于缓解症状,可促进身体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同时治疗的安全性也得到提升,值得推广。
【关键词】优质护理;无创机械通气;慢性阻塞性肺炎

        慢性阻塞性肺炎即我们俗称为的慢阻肺,主要症状为咳嗽、气短,严重时存在呼吸或者心力衰竭现象,所以需要无创或者是有床机械通气辅助进行治疗,我院主要应用方法为前者,其主要是通过面罩或者是鼻导管输送氧气,但由于无创呼吸机操作要求较为严格,且一旦出错便会对患者病情产生较大的影响,所以无创机械通气的护理非常重要[1-2]。基于此,本院进行了优质护理在呼吸内科中无创机械通气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应用方法与效果的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我院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这一时间段内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中选择10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50例,男32例,女18例,在40-78岁之间,平均(65.98±8.22)岁,病程在2-8年之间,平均(4.32±1.66)年;对照组50例,男33例,女17例,在41-78岁之间,平均(65.57±8.072)岁,病程也在2-8年之间,平均(4.54±1.28)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本院伦理委员会知晓并批准本次研究。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
        对照组50例常规护理,内容:指导患者了解疾病相关知识,并告无创呼吸机使用方式及相关注意事项,避免因其不配合导致通气出错。
        观察组50例优质护理,内容:
        (1)面罩管理:不同患者个体脸型等有所不同,所以选择的面罩类型也不同,医护人员应合理选择并做好佩戴、调整工作,并在鼻翼两边放上特制材料的保护垫,还应定时检查患者皮肤的受压情况,如出现不良现象应及时进行调整,以避免出现缝隙导致压力不正确或者是过于紧密对患者面部产生损伤。
        (2)呼吸道管理:在进行无创通气过程中,应保证气道湿化相关参数处于适宜情况,并告知患者应多饮水;部分患者可能存在较多的痰液,医护人员及患者亲属应注意及时、正确清理,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减低误吸风险。
        (3)并发症管理:患者在长期面罩的影响下口腔容易出现感染情况,所以医护人员应注意清洁患者口腔,并叮嘱患者呼吸机运行后尽量减少说话时间,如果需要咳嗽,应及时、正确取下面罩。同时应注意适当控制通气压力,由小到大循序渐进通气,保证患者身体、心理能适应通气治疗。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患者出现腹部胀气等情况,则可以进行适当按摩以促进胃肠蠕动,排出气体。
        (4)心理管理:由于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一般病程较长,且患者年龄大多偏高,所以较为容易产生不良情绪,医护人员应关注其心理情绪变化,如发现不良情况应及时寻求原因并进行有效疏导。
1.3指标判定
        并发症发生率=发生并发症例数总和/该组患者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4.0版本)进行统计学分析,用t进行计量资料()检验,用x2进行计数资料(n,%)检验。P<0.05表示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应用呼吸机时间情况
        研究得出:观察组住院时间及应用呼吸机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 1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应用呼吸机时间对比()

2.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
         研究有:观察组50例患者中,出现误吸现象的有3例,出现胃肠胀气现象的有3例,存在面部压力性损伤的则有4例,存在口咽干燥情况的有2例,共12例(24%);而对照组50例患者中,存在以上情况的分别有5、5、5、4例,共有19例(38%),对比使用x2进行计数资料(n,%)检验有:x2=4.582,P=0.032,即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慢阻肺患者治疗中,无创通气治疗应用较为广泛,但在使用过程中患者较为容易发生感染,尤其是导管相关性感染,所以做好无创机械通气护理,保证治疗质量是非常关键的内容[3]。
         常规护理内容宽泛,不具体,护理作用不理想,而优质护理内容全面,细节也更为到位,包括了面罩管理、呼吸道管理、口腔管理以及心理管理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充分考虑了易于导致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针对性开展相关护理工作,极大程度上降低了不良反应风险,促进患者康复[4]。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住院时间及应用呼吸机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种结果组间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于使用无创机械通气进行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而言,应用优质护理有利于缓解症状,可促进身体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同时治疗的安全性也得到提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刘琴凤,徐鹏.人性化护理对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医疗装备,2020,33(10):155-156.
[2]吴萌,吴萍,徐维.优质精细护理干预对无创呼吸机治疗AECOPD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0,26(07):110-112.
[3]缪洁.优质护理在呼吸内科中无创机械通气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8,2(11):129-130.
[4]高宇,王丽,张军建.有创与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分析[J].吉林医学,2020,41(06):1305-13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