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患者快速康复围术期护理新进展

发表时间:2020/9/1   来源:《护理前沿》2020年9期   作者:双小燕
[导读] 本文针对肺癌患者快速康复围术期护理新进展展开研究。
        摘要:在肺癌患者临床治疗中,手术治疗为常用治疗方式,但是由于围术期各因素的影响,会加大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影响术后康复,严重时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在肺癌治疗中,围术期护理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并且引入了较多护理模式,其中快速康复护理引起了人们广泛重视。本文针对肺癌患者快速康复围术期护理新进展展开研究。
关键词:肺癌;快速康复;围术期护理;进展

        肺癌是一种恶性肿瘤,这种疾病的发生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人们自身习惯、环境、遗传等。手术治疗肺癌较为彻底,但是治疗过程会损伤患者机体,比较容易出现发热、感染等情况,进而影响手术治疗效果。近年来,快速康复理念在妇科、胃肠外科等的护理中逐渐得到了应用,效果较为突出,该护理模式各项护理活动的开展以循证医学作为基础,尽可能减少手术治疗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加快身体康复速度。
肺癌患者快速康复围术期护理新进展
(一)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
        近年来,人们健康意识有了较大提高,进而对医院临床护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肺癌患者心理压力较大,并且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出现不良情绪,并且患者大多对疾病治疗缺乏信心,进而在临床治疗中,患者不能积极配合,降低依从性,影响预后。因此,需加强患者心理护理,并强化健康教育。有研究中[1],对70例肺癌切除手术患者展开研究,对患者进行对照研究,其中35例给予快速康复护理,其余35例进行常规护理,在快速康复护理中,积极进行心理疏导,并且加强肺癌知识及手术知识的健康教育,结果发现快速康复护理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及心理质量评分均优于常规护理患者。
2、饮食护理
        在外科手术中,术前通常会严格控制患者饮食,其主要目的为减少患者胃肠道不良反应,减轻患者痛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下,对传统手术中的禁食禁饮操作进行了一定改变,原因为肺癌患者本身身体虚弱,如果术前禁食禁饮,会出现不耐受手术的情况,并且不利于术后康复。因此,患者术前1天可进食流质食物,并保证饮食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术前6h禁食,可在手术当天早上饮用300至500ml葡萄糖溶液,并且不会加大患者术中误吸发生风险,还能避免围术期出现饥饿、低血糖等情况,减少禁食禁饮带来的不适感[2]。
3、肠道准备
        肺癌患者术前常进行机械性肠道准备,如灌肠、口服强泻药等,这种方式会加大患者脱水等不良情况发生风险,并且会对其肠道内菌群平衡造成破坏,加大肠道感染等的发生风险,影响其术后康复。有研究证实[3],术前不进行肠道准备,并不会加大术后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可在患者术前晚给予爽清肠剂。
(二)术中管理
        术中,由于麻醉、术野等,患者可能会出现体温失衡、低体温等情况,因此,要合理调整手术室温度及湿度,为保持患者体温,可使用恒温垫,并且使用恒温盐水冲洗伤口。术中麻醉时,需要控制药量,并且控制好注射速度,最大程度减轻患者疼感。有研究中[4],对100例肺癌手术研究中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VAS评分明显较低,可见,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更具应用优势。

术中如果限制补液就会降低患者血容量,出现组织灌流不足的情况,甚至会造成肺部并发症的出现,如果不采取积极地措施,就会导致肺水肿。术中,需要对液体量进行计算,进而根据患者个体差异进行针对性补液。
(三)术后护理
1、疼痛
        疼痛是一种身心不适感,患者如果存在这一情况,就会限制其用力呼吸及咳嗽,进而影响排痰等,加大肺部感染发生风险。疼痛如果不能缓解,会导致患者出现不良情绪,还会影响其术后早期活动。因此,肺癌手术患者必须进行充分镇痛,减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缓解负性情绪,尽早下床活动。有研究中[5],在患者术后镇痛中应用自控式镇痛泵配合甾体类药物,镇痛效果较好。
2、饮食指导
        手术操作会损伤患者机体,进而患者术后出现营养状况不佳的情况,降低机体免疫力,进而不能较好的抵抗相关并发症。因此,患者术后应该尽早补液,并且补充营养物质。患者术后尽早恢复饮食对其胃肠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使其术后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有研究认为,肺癌患者再麻醉反应消失后即可饮水,逐渐进食流质食物,然后向半流质过度,最终恢复正常饮食。
3、导管护理
        患者术后留置多种导管会限制其活动,必须进行有效维护,否则会加大患者感染风险。术后,为患者选择合适的引流管,移除引流管时应提高操作水平,保证安全性。术后多不建议使用胃管及尿管,不留置胃管能大大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即使使用也建议在24h内拔除,特别是尿管,否则会导致泌尿系统感染。
4、早期活动
        肺癌手术患者术后尽早下床活动,能避免出现由于长时间卧床而造成的肌肉萎缩、四肢退化、肺部感染等。有研究表明,女性患者在术后2h即可将导尿管拔除,鼓励患者在术后6h就可在床上活动四肢,术后6至12h,在患者各情况稳定的情况下课进行呼吸功能锻炼。术后1天,患者尝试坐起,对四肢及关节进行举、推拉运动。拔管后进行下床活动,主要为步行,然后根据患者恢复情况逐渐增加运动方式及活动范围。
       
结束语:
        肺癌手术患者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能在其围术期提供更全面的护理干预,在临床护理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开展各项护理措施,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加以调整,提高护理措施针对性。快速康复围术期护理能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身体康复,减少住院时间,减轻将经济负担,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陈柯宇,颜美琼.肺癌患者快速康复围术期护理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7,32(2):120-123.
[2]李娟,王姗,蔡艳,等.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肠道癌症切除术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24):3085-3087.
[3]娄彦玲.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胸腔镜下肺癌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11):2628-2629.
[4]宫莉莉,王晓欢.快速康复小组在胸腔镜肺癌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中的作用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9,35(34):2646-2649.
[5]郑惠萍,张杏玉,伍爱仪.快速康复理念在肺癌全肺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1):59-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