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气管切开手术主要是保障患者呼吸通畅而准备的,其主要是切开颈段气管,通过放置的金属套管或硅胶套管来解除呼吸困难、呼吸功能失调和呼吸道分泌物堵塞的情况。并且随着呼吸机的发明,也使气管切开手术广泛的应用在各个科室的急救中。人体正常呼吸气体需要通过口鼻以及呼吸道的处理,将外界气体进行一系列的温度控制、加湿以及灭菌的操作。但是一旦实施了气管切开手术,气体将直接进入肺部,不仅仅在温度和湿度上会对肺部器官造成一系列的刺激反应还会携带一定的细菌。所以在对气管切开手术患者的气道要实施湿化以及灭菌的操作。
关键词:气管切开;气道湿化;护理进展
前言:随着科技的发展,呼吸机的出现。气管切开手术已经不仅仅作用在具有呼吸问题的患者身上了,并且已经拓展到各个科室的急救手术中来。是解除呼吸梗阻和保证患者的正常呼吸系统正常运行的一种重要的医疗手段。但是通过气管切开手术会失去上呼吸道以及口鼻对气体的加湿、温化以及灭菌的效果。这样就会产生黏膜干燥,分泌物干结,黏膜上的纤毛活动减弱或消失等后遗症,甚至严重者还会出现窒息死亡的情况。所以在实施了气管切割手术的患者采用气道湿化是非常重要的。气道的湿化管理在国内外一直都受到非常大的关注,并且很多专家和学者都投入到了湿化护理的研发和改善中来。而本文也是通过笔者自身的理解以及工作中的经验来对气道湿化护理进行简单的阐述和探讨。
一.气道湿化的方法
1.1雾化吸入
雾化处理可以将药液离散成5μm的气雾,因为气雾的体积较小可以直接到达肺部,直接作用在支气管及肺泡上,然后稀释和溶解上面残留的分泌物,促进分泌物排出。常用的物化手段可以分为超声雾化以及空气压缩雾化等等。雾化疗法可以直接将药物送到支气管,防止呼吸道粘膜炎以及肺水肿的出现。并且根据大量的实验表明,目前最有效的雾化疗法就是利用氧气驱动喷射式雾化,其效果要优于其他疗法。
1.2间歇气管内注入湿化液
传统的湿化液注射方式是一次性注射,在两小时后再次注射。但是这种注射方式在刚开始时对患者的刺激性较大,患者们的反应也非常强烈,甚至还会出现心理加快和血氧饱和度下降等严重情况,大大的降低了湿化护理的效果。所以通过不断的实验发现,通过注射器间歇新的滴入湿化液的方式更容易让患者们接受,在具有痰液粘稠和血痂正装的患者极其有效。
1.3持续气道湿化
持续气道湿化。持续气道湿化是在湿化起到的护理过程中,在气管持续的滴入湿化液。目前国内最主要的持续气道湿化主要有输液管持续湿化法以及输液泵/微量泵持续湿化法。输液管持续湿化法操作简单且器械方便,但是如果由患者家属或不知情的人来调节就会导致湿化度不准确从而对患者产生危害,而输液泵/微量泵持续湿化法的器械繁重,但是对患者的湿化护理会更加准确,在很大程度上解放人力。持续气道湿化完全模拟了人体呼吸过程,且提供的气体也满足人体生理需要,可以有效地降低呼吸道感染,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1.4人工鼻
人工鼻又被称为温湿交换过滤器,其工作原理是在人体呼气时会将温度和水分保留,当吸气时,将温度和水分重新注入到吸入的气体中,并且人工鼻的制作材料也有一定的灭菌效果。并且人工鼻在国外深受喜爱,其小巧方便,且作用效果明显,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但是人工鼻只是对利用患者呼出气体的水分和温度进行湿化,所以对于一些脱水低温以及肺部出现细菌感染的患者所起到的效果还是略有不足。
二.湿化液的种类
2.1氯化钠
氯化钠和水达到一定的比例就可以混合成生理盐水,而生理盐水就是最早期使用的湿化液。
但是生理盐水进入到肺部之前水分就会蒸发一部分,这就会导致盐分堆积在肺泡及支气管,从而引发高渗现象。据研究表明,0.9%的生理盐水用于湿化液时,对肺部和支气管的痰液溶解不起作用。但是0.45%的生理盐水却可以符合生理要求从而稀薄痰液。所以在使用生理盐水做湿化液时要考虑水分蒸发的问题。
2.2蒸馏水
在日常护理中,呼吸机最常使用的呼吸道湿化液就是蒸馏水,因为蒸馏水的稀释效果较强,作用在分泌物量大的患者身上效果非常明显。但是蒸馏水属于低渗液体,他大量进入人体后会对肺部和支气管产生危害,从而引发肺水肿以及氧分压降低等症状。
2.3碳酸氢钠溶液
碳酸氢钠属于碱性液体,具有较高的皂化能力,从而综合呼吸道的PH数值软化痰痂。并且碳酸氢钠还有一定的预防真菌感染的作用。在临床护理上1.25%的碳酸氢钠是最理想的湿化液,并且在预防痰痂形成等方面效果上还要比0.45氯化钠溶液还要优秀。
2.4联合用药
在以前最常用的药物湿化液就是庆大霉素+α-糜蛋白酶通过生理盐水的溶解形成湿化液,但是庆大霉素会对耳蜗毛细胞招生损伤。所以目前临床用药已经舍弃了庆大霉素。在目前的临床用药主要采用沫舒坦通过生理盐水的溶解而形成的的新型湿化液,这种湿化液的效果明显且并发症较少。
三. 湿化液的量与速度
气管切开患者不仅仅要选择正确的湿化液还要控制湿化液的用量及速度。并且要根据不同症状给与不同的用量。例如呼吸道失水量在350ml时,要以5~10 ml/h 的速度泵入,每日的湿化量以保持在250~300 ml 之间。持续气道湿化剂量大于2 ml/h时就回对患者的肺部造成伤害。所以正常人群以 1~2 ml/h 湿化剂量为宜,既能保证患者们的身体需求,又不会引发肺部感染。
四、湿化液的温度与湿度
在目前的临床湿化方式通常采取机械湿化,机械湿化可以间接的控制气体温度。通过调节温度按钮来控制温度,吸入人体的气体温度一般保持在32~35℃之间即可。一旦超过了40℃就会对气道造成一定的影响,并且长时间的借助湿化器呼吸就回对呼吸道造成严重的损伤。并且在湿度方面也要有一定的控制,比如湿度低于80%时就会在肺部引发低渗现象。所以常规的湿度宜控制在95%~100%之间。气管切开患者的呼吸道会出现大范围的分泌物结痂,所以在湿化器输出时也要控制输送速度。保持分泌物的湿润性以及避免粘膜损伤。
五.总结
在临床治疗中,气管切开手术是目前保持呼吸通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所以人工气道湿化对维持患者呼吸系统以及防止并发症出现有巨大的意义。目前临床上湿化方法多种多样,但是每种都有各自的优缺点,所以采用正确的湿化方式变得尤为重要。从湿化方式的选择到湿化液成分的选择到最后湿化液注射的选择都还有一定的分歧,但是目前已经总结出了一些较为有效的成果。所以选择最有效的湿化方式、湿化液成分以及湿化液注射操作是护理工作者今后探讨和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王文超,张玉侠,顾莺,胡静. 气管切开术后气道湿化的护理进展[J]. 护士进修杂志,2015,30(23):2145-2148.
[2]陈素萍,谭丽萍. 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后气道湿化的护理进展[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6(04):78-79+83.
[3]吕月,马晶晶. 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法护理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J]. 浙江医学,2017,39(07):583-584+596.
[4]欧吏秀,许倩,熊飞燕. 不同气道湿化方式对气管切开患者护理效果的比较[J]. 黑龙江医学,2014,38(02):181-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