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科护生临床带教的回顾性研究

发表时间:2020/9/1   来源:《护理前沿》2020年9期   作者:李明翠
[导读] 探讨新生儿科的临床带教方法,为医院培养优秀的护士做基础。
        [摘要]目的 探讨新生儿科的临床带教方法,为医院培养优秀的护士做基础。方法 通过对100例新生儿科护生带教的回顾性研究总结带教方法。结果 带教老师在护生整个实习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对于护生将来的工作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采用科学有效的带教方法对于教师的带教水平有很大的提高,对于护生的学习和成长也有很大的帮助。结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对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当前社会的大背景下,医患矛盾也不断增加,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护士对于减少医患矛盾的发生尤其重要,实习对护生将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关键词]儿科,护理带教,护生 
        临床实习是完成护理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的最后阶段,临床教学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向社会输送护理人才的质量[1]。临床带教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纽带,护理临床带教的好坏关系到新护士能否胜任将来的护理工作[2],而护生是医院发展的新生力量,也是医院的准新护士。近年来随着医院及科室的发展壮大,陆续有各大专院校的学生慕名前来我院实习,由于大的医疗环境的影响,医患矛盾的紧张,独生子女患儿的特殊性,这就导致了新生儿科带教工作开展受到一定的影响。新生儿科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科室,众所周知,新生儿科护理工作琐碎忙碌,操作技术要求高[3],大多数护生初来科室的时候只能看不能做,这对护生的积极性有很大的打击,此文对以往的护理带教做一个回顾性研究,通过2018年7月至2019年5月100例儿科实习护生带教的回顾性研究,探讨儿科临床带教方法,以此指导今后的护理带教工作,提高儿科临床护理带教水平。
        1  资料
        选取2018年7月到2019年5月在我科室实习的护生100名,女性90人,男性10人,学生受教育的成次和背景也不尽相同,中专生的数量为30%,大专为70%。我科目前现有护士13名,均为女性,本科学历11名,大专学历2名,其中主管护师1名,护师6名。
        2  方法
        2.1  对护生进行岗前教育加强入科教育,每一批新来的护生都要由总带教老师进行简短的培训,详细讲解科室环境、布局、物品放置、主要病种、工作流程及工作特点,以帮助护生尽快熟悉科室环境和设施;讲解各种规章制度、劳动纪律、医用垃圾分类以及操作中的自我保护等。强化医德医风教育,严格按照《实习生管理制度》约束自己的行为,培养护生高尚的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精神。
        2.2  加强理论知识培训        掌握专科护理常规入科后每个护生必须认真复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带教老师在带教过程中经常提问,使理论联系实际,强化记忆。按时完成隔周一次的小讲课,内容为临床常见病的护理知识,强化理论知识学习。组织每轮一次的教学查房,提高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护士长利用晨会时间进行提问,提问内容为教学计划所要求掌握的内容,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结论在完善理论教学的前提下,要提高护生对于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的整合能力,应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加强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重视知识传授的系统性、形象性、灵活性. 所以护士要善于观察,及时发现患儿的病情变化,做出精确判断,并及时向医生汇报,使患儿转危为安[4]。如此才能胜任复杂的儿科护理工作。
        2.3  选择带教老师  选择责任心强,有爱心,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较高的护士担任带教老师,所有的带教老师都已经在护理部备案,带教组长负责护生的教学安排,护士长负责总体的带教计划。儿科护士既是护理实践者,又是教育者,更是患儿代言者和知心者,所以要求带教老师必须具有较高的医德修养、更强的时间观念、更高的工作效率、细微敏锐的观察能力、灵活敏捷的动作、整洁的仪表、和谒的态度、较强的语言与非语言沟通能力[5]。
        2.4  制定带教计划  护生初到科室时带教组长首先和学生交流,讲解科室的环境布局及带教计划的安排,每批学生在科室的实习时间都是一个月整,第一周是老师和学生相互了解磨合建立信任关系的阶段,第二周是巩固和加强基础护理操作的阶段,第三周是掌握专科知识的阶段,第四周就是出科考试,带教组长考察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及听取学生反馈儿科的带教情况,学生在儿科实习期间坚持记录学习笔记,老师及时批阅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2.5  建立良好的良好师生关系 新生儿科的护士面对小患者,总是很耐心,和蔼可亲,同事之间的关系也很团结融洽,在这样的氛围中,带教老师对每一批的学生如同对待小患儿一样可亲,这种态度很快就消除了护生的恐惧和紧张感,使得护生从内心上愿意去学习,从而增进护理教师有效教学行为对护生的影响力,护生在老师的带领下为患儿拔针、穿刺、雾化吸入等,护理教师对学生的付出和成绩表示认可和赞许,可增加护生的自我效能感,而自我效能感对护生的职业意识的巩固将起到积极的作用[6]。
        2.6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在护理工作中,随着护士角色功能的延伸,护士与患儿的交流也越来越重要[7]。都说儿科是一个哑科,此时带教老师展现出良好的沟通能力,耐心地询问宝宝的情况,家属着急时做好安抚工作,教会学生如何和可爱的病患及家属沟通,学生掌握了这些本领,积极主动的跟病患讲解疾病相关的知识,这样学生也得到了病人的认可,对于自己职业生涯的规划也有一定的正性作用,如一学生有下列陈述:“有个很难穿刺的宝宝在次输液,家属出言不逊,责怪护士没有一次穿刺成功,老师耐心地跟患儿家属解释,分析穿刺失败的原因,再次穿刺时家属也表示理解,后来老师跟我说我们有的患儿承受着疾病带来的痛苦,会在这里连续输液好几天甚至上十天,很多血管都破坏了,容易造成穿刺失败,现在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我们要理解家属有这样的反应,真的很佩服老师自己在不被人理解的时候还能为别人着想”。 要用慈母之心同情患儿,让患儿对护士阿姨充满信任[8],带教老师在向学生传递一种信息就是真诚的沟通就是要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就会化解矛盾。


        2.7  探索新的带教方式护理带教不再是传统技术层面上的传帮带, 更讲究采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 做到技术立体化,内容综合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以症状护理为主线,解决课程内容和结构问题。以实例将教学大纲要求的理论课内容按照临床常见症状的护理归类:即以“常见症状-常见疾病-主要疾病-主要护理诊断-护理措施”的思路设计教学的内容。从而达到重视能力培养,重视素质教育的目的。
        二是以护生为主体的护理教学查房。科室进行每月1 次的护理教学查房,充分发挥了教与学的主动性。此模式采取护生备课主讲,现场提问,现场解答。结合具体病例,除探讨疾病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坚持以问题为中心。对病人存在哪些问题,采取了哪些护理措施,哪些是有效的,哪些问题还没有解决以及改进措施,都逐一进行分析判断。逐渐培养主动、积极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学思想。
        三是体现“人性化”带教。人性化的带教要求带教老师既严格按照带教计划执行带教任务,又要具备良好的自身素质和职业态度,从生理、心理两个方面关心和爱护护生,对护生的从业态度有正确引导作用我科采用“一对一”的带教方式,以“一对一”的方式指导学生实习。身为带教老师, 既担任长辈的角色,又有老师的义务,通过主动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 及时与学生进行思想沟通,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改变传统的权威化的教师角色模式,强调人性化的教学管理。
        四是采用双向评价法。即通过定期发放自制评价表由护生对教师, 教师对护生进行教与学的评价,有利于调动师生双方主观能动性。出科前召开实习生座谈会,重视实习生的反馈意见,促进带教水平的提高。
        2.8  保持良好的工作态度  临床护理带教中有很多隐性因素影响着学生,态度就是其中之一,儿科带教老师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理论知识可以学习,实际操作能力可以培养,端正的工作态度和慎独的精神是需要自己日积月累的。
        2.9  传授专业知识技能 新生儿科对护士有很高的要求,初来的护生基本都是观看为主,随着病患法律意识的增强以及对护生的不信任,很多操作老师在做学生在看,带教老师给学生创造各种机会,从简单的操作入手如雾化吸入,拔针换药,再到药物剂量的换算,臀小肌的注射,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及抢救危重患儿等,单纯一味的灌输知识收效甚微,在老师的监督下亲身体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10  课程安排适当调整和增加儿科护理内容希望各医学院校能经常开展社会调查,对各种新发病要及时补充相关教育材料。同时要教育学生明白,学习途径不能限于教材、教师和课堂,要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认识规律,主动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2.11  进行安全护理教育提高法律意识。
        在临床带教中,从护生第一天踏入病房就对护生加强安全教育,并根据儿科特点强化易引起失误的要点。结合实际案例向护生讲解有关法律知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我院的各项规章制度,使护生在临床实习时,注意以法律法规规范自己,约束自己的行为,培养依法做事的思维或行为习惯。
        3  结果
         受科室良好氛围的影响,学生都很喜欢在这实习的日子,带教老师根据实习大纲的要求安排带教内容,也让学生了解临床上的新业务新技术,实习大纲和实际情况相互补充,学生理论和操作考试都在90分以上,并给病人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4  讨论
          临床实习是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角色由学生到护士转变及对自己职业情感形成的重要阶段。临床护理教师是护生接触专业实践的启蒙者,担负着传授技能和知识培养医德医风的任务,其自身素质和教学能力对于护生专业态度形成、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有重要的影响[9]。如今的护生多为90后的独生子女,家庭条件优越,自我意识强,服务意识弱[10]。带教老师如何同有个性的90后沟通及做好他们的管理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为了让我们以后有一个安全的就医环境,创造和谐的护患关系,培养出合格的护理工作者,带好手下的每一个学生是极其重要的。



参考文献:
[1]蒋运兰,王芳,孙姝.实习护生对临床带教反馈的跳查分析与对策.中国护理管理,2005,
        5(2):23-25.
[2]王荃,马静,吴利群,姜雪.高干病房实习护生临床带教的体会.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
        (14):3497-3498.
[3]蔡淑玲.应用持续性质量改进法预防褥疮的体会.护士进修杂志,2001,16(6):467-468.
[4]樊静.儿科护士面临的心理压力及应对措施.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5):1085-1086.
[5]朱念琼,主编.儿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6.
[6]赵杰刚,陈士芳,李转珍.临床护理教师有效教学行为的质性研究.护理学杂志,2011,
26(17):65-68.
[7]余建军.儿科护士与患儿家属的沟通技巧.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年06期.
[8]李振荣,何春红.沟通交流技巧在手术室中的应用.华夏医学,2007年05期.
[9]花蕾,侯淑肖,邵文利.实习护士受临床护理教师影响的调查.护理学杂志,2008,23(3):
51-53.
[10]刘立捷,包良笑.强化护生创优意识 推进优质护理服务.护理学报,2011,18(1):30-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