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循环法在放射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9/1   来源:《护理前沿》2020年9期   作者:张小玉
[导读] 对放射科护理安全管理中PDCA循环法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
        摘要:目的:对放射科护理安全管理中PDCA循环法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本次实验分别抽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及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就诊的放射科患者各240例,将所选患者设定为甲组(2018年1月-2018年12月)及乙组(2019年1月-2019年12月),在2019年1月初放射科护理安全管理中开始实施PDCA循环法,对PDCA循环法应用前后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出现情况、候诊时间进行记录和对比。结果:相比甲组患者,乙组患者不良事件出现几率较低,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出现几率方面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数据呈现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甲组患者,乙组患者候诊时间较短,两组患者候诊时间方面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数据呈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放射科护理安全管理中PDCA循环法作用突出,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不良事件出现几率,缩短患者候诊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放射科;护理安全管理;PDCA循环法;不良事件
前言:放射科在医院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其能够帮助医护人员对疾病进行诊断,为医护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的依据,促进医护工作水平的提升。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以往工作中,护理人员对放射科护理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较低,放射科护理安全问题频出,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了较大的威胁。这种情况下,对放射科护理安全管理中PDCA循环法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有着较强的现实意义。本次实验分别抽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及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就诊的放射科患者各240例开展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分别抽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及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就诊的放射科患者各240例,将所选患者设定为甲组(2018年1月-2018年12月)及乙组(2019年1月-2019年12月)。甲组所选24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人数共有131例,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人数差为22人,患者年龄最小为23岁,年龄最大为78岁,(48.2±4.5)岁为均值年龄,乙组所选24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人数为129例,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人数差为18人,患者年龄最小为22岁,年龄最大为79岁,(48.4±4.6)岁为年龄均值,两组患者基本信息之间的差异基本可以忽略不计,数据并没有表现出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患者均为成年人,能够配合实验的正常开展;本院伦理委员会准可实验的开展;患者及其亲属完全知晓本次实验;患者及其亲属均签署自愿协议。排除标准:患者所患疾病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1]。
1.2方法
        在2019年1月初放射科护理安全管理中开始实施PDCA循环法。在PDCA循环法过程中,医院应抽调人员组建质量管理小组,要求小组成员对以往放射科护理工作进行分析,研究放射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及其原因,在此基础上制定护理方案,确保护理方案的科学性。

在实际工作中,护理人员应按照既定方案开展护理工作,规范自身行为,加强对风险事件的防控,并积极学习和应用先进的理念及护理模式,根据患者的诉求对护理工作进行改进,不断提高护理工作的水平。而且质量管理小组成员应对护理工作开展全过程进行监管,确保能够及时发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方案-实施-检查-改进”四个环节不断循环,以此提高护理工作的水平。
1.3判断标准
        对PDCA循环法应用前后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出现情况、候诊时间进行记录和对比。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间的统计学处理工具使用SPSS21.0,观察组指标均使用(分),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使用(x±s)、(n)表示,若数据间差异较大且存在统计学意义,可表示为(P<0.05)[2]。
2.结果
2.1
        相比甲组患者,乙组患者不良事件出现几率较低,甲组患者不良事件出现几率为15.83%,乙组患者不良事件出现几率为5.42%,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出现几率方面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数据呈现统计学意义(p<0.05)。
2.2
        相比甲组患者,乙组患者候诊时间较短,甲组患者候诊时间为(47.2±4.6)分钟,乙组患者候诊时间为(19.5±2.3)分钟,两组患者候诊时间方面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数据呈现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本次实验共计抽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就诊的放射科患者480例,意在对放射科护理安全管理中PDCA循环法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在2019年1月初放射科护理安全管理中开始实施PDCA循环法,通过“方案-实施-检查-改进”四个环节不断改进护理工作,提高护理安全管理水平。研究结果西显示,相比甲组患者,乙组患者不良事件出现几率较低,甲组患者不良事件出现几率为15.83%,乙组患者不良事件出现几率为5.42%,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出现几率方面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数据呈现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甲组患者,乙组患者候诊时间较短,甲组患者候诊时间为(47.2±4.6)分钟,乙组患者候诊时间为(19.5±2.3)分钟,两组患者候诊时间方面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数据呈现统计学意义(p<0.05)。
        本次实验表明,PDCA循环法在降低不良事件出现几率、缩短患者候诊时间方面效果较为理想。
参考文献:
[1]王平,张洁,石荣霞,周颖,张小凤. PDCA循环管理法在放射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临床应用分析[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52):11-12.
[2]闵维,任小宇,刘跃晖. PDCA质量控制管理预防造影剂过敏反应的效果观察[J]. 当代护士(中旬刊),2019,26(05):102-1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