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8年7月到2019年8月对我院呼吸科危重症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本次研究对象为50例呼吸科危重症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分析实施后的临床管理效果。结果: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的意外事件发生率、护患纠纷发生率、非计划拔管率明显优于实施前(P<0.05)。经过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呼吸科危重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较高,为96.00%。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护理中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呼吸科危重症;护理;效果;
近年来,随和环境的恶化,空气质量下降,人们发生呼吸系统疾病的几率也大幅度提高,每年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数量都成上升趋势。这对于人们的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尤其是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患者本身病症危急,如果护理不当很容易发生护理风险,对患者的治疗和健康产生很大的影响。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从2018年7月到2019年8月对我院呼吸科危重症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本次研究对象为50例呼吸科危重症患者,其中8例为哮喘患者,16例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26例为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男女患者比例为1∶1,年龄为34~67岁,平均年龄为(50.56±1.76)岁。
2.方法。(1)成立风险管理小组。由科室内护士长、骨干护士组成风险管理小组分析患者实际病情,再结合院内实际情况,为患者建立针对性风险应急预案;如患者突发死亡预案、意外事故风险预案、紧急状况护士调配预案、设备和仪器突发故障预案等。制定完成后,再由小组内成员进行讨论,针对不足之处进行修订,最终制定护理风险管理手册,并要求科室内每位护理人员掌握、熟悉其内容。(2)加强护理人员风险管理培训。定期在科室内组织护理风险管理讲堂,培训内容包括:风险管理要点、护理风险管理理论、护理风险管理预案等,同时要求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相关知识,并定期组织考核,且实施相关奖惩,从而调动护理人员主动性和积极性,尽可能降低护理风险性。(3)落实风险管理预案。将风险管理预案灵活地应用于每位患者中,从而为患者制定相关护理计划,持续评估患者病情变化,且预防护理风险,从而进行预防性护理,对于已经出现的护理风险,护理人员应立即采取相应处理,妥善处理,从而防止危险事件呈恶化趋势。(4)风险管理的实施。在呼吸科危重症患者中,老年人占比很大,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减退,抵抗力差,在运动或者受到刺激后很容易出现气喘和呼吸困难的症状。所以在护理中要有针对性的制定饮食和生活方式进行管理干预。患者的生活作息要保证规律,睡眠要充足,饮食要尽量清淡。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干预时要负起责任,严格进行护理监护工作,防止护理中发生意外。同时对于患者的病房要保持清洁,定期消毒,尤其是不能有灰尘。对患者的状态要采取主动询问和实时观察方式,如果发现患者出现不良反应,要即可上报主治医师,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患者病有所好转后,护理人员要按照患者具体情况进行有氧运动的辅导,提高患者抵抗力。患者的活动也要进行管理控制,运动量要适中,注意做好保暖措施,尽量在安静和人少的场所活动,外出活动需要戴口罩。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加强患者的心理疏导,不断鼓励患者,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使患者心态更积极,能够主动配合治疗,提高患者的自信心。(5)分层针对性培训。对于资历较老的护理人员,在培训期间采取听课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护理人员在培训期间可根据自身兴趣方向进行专家咨询或文献检索,重点学习有关危重症疾病患者的监护。资历较低的护理人员,注重加强危重患者抢救流程、各种仪器设备的使用以及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技巧的培训,采用带教与自学的方式尽兴融合,让资历较低的护理人员能够尽快掌握相关护理技能。
3.观察指标。分析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的意外事件发生率(窒息、跌倒、烫伤、坠床)、护患纠纷发生率、非计划拔管率(气管切开导管、气管插管、引流管、有创呼吸机管道、无创呼吸机管道)。
经过护理后,对患者的满意度,自制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表,主要以满意、一般和不满意进行判定,满意度=(满意例数+一般例数)/总例数×100%。
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处理,呼吸科危重症患者的非计划拔管率、护患纠纷发生率、意外事件发生率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均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代表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的意外事件发生率、护患纠纷发生率、非计划拔管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表1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的效果
50例危重症患者经过护理风险管理后,其中31例患者对护理持满意态度、17例患者对护理持一般态度,2例患者对护理不满意,最终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00%。
三、讨论
1.在临床上,护理风险管理是新型的护理模式,呼吸科危重症患者如果在护理中出现风险,会严重的影响患者的疗效,甚至危及生命。在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护理中采用护理风险管理,能够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制定合理可行的护理风险管理方案,为危重症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不仅可以降低护理风险,保证护理质量,而且也能够提高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有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2.呼吸科危重症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为呼吸困难,其中以呼气性呼吸困难最为常见,部分患者还伴有哮鸣音,从而出现咳嗽、咳痰现象,严重时,可出现用力喘气、张口抬肩、额头出汗等症状,若不及时给予患者相应处理方式,可危及患者生命,经相关研究发现,在对呼吸科危重症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够取得较为显著的效果,不仅能够加速患者病情的缓解,而且可降低患者死亡率。护理风险管理是临床上新型的一项护理模式,对于呼吸科危重症患者而言,一旦出现护理风险事件,可直接危及患者生命,同时有研究表明,呼吸科属于护患纠纷较高的一类科室,而将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呼吸科危重症患者中,可为患者制定一套完整的护理风险管理方案,其不仅有效,还具有针对性,同时将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呼吸科危重症患者中,可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减少意外事件发生率,且可有效保证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满意率。
3.目前,医院在对呼吸科危重症住院患者进行治疗的同时,通常会对患者实施相关的护理模式,以此来实现对呼吸科护理措施的完善。常见的护理管理就是常规的模式.由于受到了很多原因的影响下,其护理管理并没有取得良好的成绩。在医学技术逐渐上升的基础之上,很多医学界的丁作者均对呼吸科护理管理进行研究,很多实践研究表示,风险护理管理在呼吸科应用得到了很大的价值,其患者的治疗效果也得到了提升。
4.通过本次临床试验发现,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的意外事件发生率(2.00%)、护患纠纷发生率(2.00%)、非计划拔管率(4.00%)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而且在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护理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高达96.00%。
总而言之,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科重症患者中应用,具有较高价值,可减少患者出现压疮等风险事件几率,增加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使其更好配合临床护理、治疗操作,对改善其预后有着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宏宇.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2018.
[2]王晓容.关于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分析.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