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党的十九大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就是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全党出席这次大会,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历史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也标志着我国职业教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新机遇,提出了新目标,呼唤新行动,期待新举措。
关键词:新时代;?新矛盾;?职业教育;
1党的十九大标志着职业教育进入新时代
中国里程碑式的十九大在我们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里程碑意义。一个重要标志是,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全党,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的主要社会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历史,不难发现,这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对社会发展阶段和主要社会矛盾进行的历史性调整。这一重大政治结论具有十分明确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事关党和国家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发展的大局。对我国未来职业教育的发展也将起到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值得每一位职业教育工作者认真学习和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性工程。坚持教育优先,加快教育现代化,落实德育的根本任务,建设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明确指出,“完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深化产教结合,加快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新时代开启了新征程,职业生涯提出了新目标。同时,也对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
2我国职业教育面临的问题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职业教育起步较晚。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相比,当前职业教育发展存在诸多不和谐方面。当前的职业教育环境呈现出供需两方面的困境,但也存在诸多矛盾。在中国,高考比高考难已是不争的事实。作为二线城市,苏州多年来高中录取率在45%左右。即使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也只有大约50%的孩子能上普通高中。也就是说,我国一半以上的儿童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后需要接受职业技术教育。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职业教育的质量直接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更关系到整个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同时,在我国传统观念中,职业教育一般不在家长眼里。“勤劳的人,勤劳的人治理他人”和“官本位”的思想根深蒂固。这个社会崇尚知识远胜于能力。千千万万从寒窗里摔碎脑袋的学生,不得不挤在高考和高考的独木桥上。此外,由于职业教育层次单一,高职教育几乎没有本科、硕士学位,导致许多优秀学生不愿到高职院校学习。同时,高职院校之间没有交流平台。一旦学生进入职业院校学习,他们的个人发展潜力和机会就会丧失。因此,高职院校对优秀学生没有吸引力。这不仅造成了生源数量的流失,也造成了生源质量的下降。另一方面,目前本科毕业生月薪不高,普遍存在着眼高手低的问题。相反,一些高职或大专毕业生,由于实践能力强、社会实践能力强,能够很快适应工作节奏,工资待遇增长迅速。这无疑为广大高职学生提供了反映自身经济和社会发展差距的良好机会。
3符合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学科建设
由于历史原因,职业教育作为通识教育的“衍生物”,长期以来没有获得与通识教育同等的地位,这与职业教育理论研究严重不足和学科建设滞后有关。长期以来,职业教育研究虽然紧跟时代的变化,但其发展缺乏系统性,没有形成体系结构。结构主义范式仍占主导地位,其内容多为借鉴和横向比较,缺乏本土化和实践性,这就导致对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深层逻辑和具体操作缺乏必要的解释力和指导力。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职业教育学科建设还存在明显差距,有必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强学科建设。当前,职业教育的教育类型定位已由学术研究向文献政策升级,这也对职业教育学科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学科建设的角度看,职业教育必须建立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科体系,特别是不同于普通教育的学科体系。根据必要性的逻辑分析,职业教育学科应包括职业教育伦理学、职业教育研究方法、职业教育教学方法、职业教育心理学等。
职业教育理论建设应以哲学为指导。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属于技能培养体系,其核心是实践。要注意认识事物,练习技能,培养素养。
职业教育的发展应遵循辩证唯物主义,强化生态系统理论,强调内部生态与外部世界的互动、协调与共享,寻求与经济社会同频共振的生存与发展;职业教育的价值观要突出和突出在地方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职业教育认识论要遵循知行合一的理念,突出实践在教育过程中的基础性作用,突出“钻研”,强调实践与理论的完美结合,以实践技能和知识论为基础,开辟技能培养渠道。
4调整职业教育模式
自1978年恢复高考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然而,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学历高、能力低。问题的症结在于教育结构与经济结构脱节。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产业升级势在必行,产业升级必然带来新的专业和部门,对新的岗位人才提出了新的需求。教育部门需要及时甚至提前开设新的专业,以满足企业和社会的需求。因此,在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的今天,我们要不断调整和完善我国的社会这对于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适应市场经济显得尤为重要。
2015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全国两会上发表《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的宏伟蓝图,表明了中国从低端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转型的决心。“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实施,必将推动我国制造业从规模化向强势化发展,不仅是在一般消费领域,而且在高科技重大装备等先进制造业领域。因此,我们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需要提高国家的工匠水平,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打破高等教育规模与职业教育的不平衡,打破传统狭隘的教育思维模式,促进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同步发展。
5有效的职业教育办学资源整合
长期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处于模仿通识教育的状态,高等职业教育扮演着“高等教育萎缩”的角色。通识教育的办学模式显然不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是职业教育的必然选择。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办学主体构成、办学模式构建是办学模式的核心环节。职业教育改革能否成功,关键在于校企资源的有效整合。
在当前形势下,企业转型和产品更新换代加快,这就决定了职业教育资源不可能相对稳定、同质化,必须实现多元整合和及时更新。长期以来,职业教育一直处于“巧妇难为饭”的尴尬境地。产教一体化、校企合作往往是职业教育资源匮乏的无奈之举。职业教育资源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职业教育教学的质量,包括设备、技术、人才以及思想文化资源。生产和教育不能是单向的供求关系,而是相互供求、相互支持的关系。没有企业教育教学内容的供给,职业教育改革就无法进行。因此,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既是职业教育资源整合的有效形式,也是职业教育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必然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要办好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质量职业教育,必须走职业教育一体化、校企合作的道路。只有形成有效的校企合作共同体,才能突破校企合作的瓶颈,促进校企合作健康、稳定、有力、有序、有效地运行。《规划》中“鼓励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等职业院校和各类职业培训机构”的逻辑是一致的。以产权为基础,依法保护各方权益的校企合作是最彻底、最规范、最有效的资源整合。
结束语
可以说,职业教育是每个人成长的必由之路,也是社会组织提升学习创新能力的必由之路。职业教育思想是整个国民教育系统的思想。如何让音乐家接受最适合的教育,实现个人事业与社会长远发展的有机结合,是社会管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类型与层次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01):1+34.
[2]李玉静.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基本特征[J].职业技术教育,2019,(01):1.
[3]?姜大源.为什么强调职教是一种教育类型[N].光明日报,2019-03-12.
[4]林克松,石伟平.改革语境下的职业教育研究—近年中国职业教育研究前沿与热点问题分析[J].教育研究,2015,36(05):89-97.
[5]徐国庆,陆素菊,贺艳芳,等.职业技术教育学科的国际发展状况分析[J].职教论坛,2018,(01):4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