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电力企业应当充分重视电网运行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明确安全管理目标,做好变电站的安全管理工作。在安全管理目标的制定上应当充分考虑电网运行的实际情况,结合设备检修计划进行。以安全管理目标为指导,并为目标的达成而制定完善的实施办法,细化实施措施。同时还要加强对安全管理目标实施进展和落实情况的分析,总结反思其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以便于及时解决问题,不断改进实施方法,从而促进安全管理目标的达成。本文就电网运行的安全管理及设备维护措施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电网运行;安全管理;设备维护
引言
电网的安全运行不仅关系着社会各行业的发展,更与人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做好电网运行的安全管理及设备维护工作也就成为电力工作的重中之重。在电网运行过程中,容易出现操作、安全方面的问题,也会有一些人员和设备上的问题。这就需要树立明确的安全管理目标、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建立特殊情况管理及应急方案、强化消防保卫管理,并规范实行交接班制度、采用信息化手段管理设备; 还要不断加强对设备的维护管理,以确保和提升设备的工作性能,促进电网运行的安全管理及设备维护工作全面落实,为电网的平稳、安全运行提供保障。
1电网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操作问题
电网运行故障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操作问题是其中之一。在电网运行过程中,不规范的操作对电网运行的稳定性影响极大,甚至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如果值班的工作人员不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操作,就会阻碍变电设备的有效发挥,影响电网运行的稳定性。
1.2安全问题
安全问题主要体现在危险点分析和控制措施方面,有些工作人员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敷衍塞责,没有把工作落到实处。电力系统工作焦点往往集中在变电安全与设备维护方面,这就使得供电单位没有对线路安全、设备安全等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变压器的控制性能欠缺,就容易导致编带运行操作上的问题。
1.3设备问题
电力设备上的问题主要是老化,使用时间久了电力设备的性能会有所下降; 再就是变电站的雷击事故,虽然配备了避雷设备,但避雷器组装和调试工作做不到位也会对变电运行产生影响,特别是在绝缘装置和避雷装置的联合控制中,断路器操作会产生电压方面的问题,这都是设备安装与维护工作没有做好而产生的严重后果。
2电网运行常见事故及处理方案
2.1线路故障处理
线路故障常见的有单相接地故障、两相短路和三相短路。引起单相接地故障的主要是外界因素,包括空气潮湿、小动物触碰造成的危害等,单相故障有一定的过渡性,通常不会引起立即跳闸,首先故障处的电压降低,这一阶段在短时间内能够维持一到两小时对用户的供电,但是如果不妥善处理则会造成绝缘的薄弱环节被周围非故障相对电压击穿,发展成为短路甚至烧毁。对单相接地故障的处理必须及时,才能够避免造成故障损失扩大。单相接地故障的处理步骤首先是做好记录并寻找故障处,可以通过将母线分段运行、将断路器一拉一合等方式来判定单相接地的故障点,然后用熔断器来限制短路电流,最后是对故障线路进行切除,并排除安全隐患。两相与三相短路故障指的是三相供配电系统中有任意两相导体间存在短路或者三相导体间存在短路,造成短路的原因可能是设备绝缘部分的老化造成运行过程中被击穿,以及恶劣天气或者大风引起线缆断线等,短路故障会对正常供电造成很大影响,在短路部位电流急剧增大,在短时间内释放热量甚至引发火灾,而且根据电磁感应效应,三相短路中电流产生的磁场会激发电动势能,从而对周围的通信设施造成干扰,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短路故障的处置一般以限制短路电流、缩短短路时间为主,在电网的铺设过程中,应当提前做好继电保护与熔断电流的设置工作,在发生短路时以便及时切断短路电流,避免损失扩大;增设避雷设备,减少恶劣天气带来的雷击危害,在日常的巡检中应当及时清理掉粉尘等杂物,更换老旧的绝缘设备,加强对电网设施的保护与隔离,避免小动物等误入装备中;一旦发生短路应当迅速定位故障位置,及时切除受损线路并及时更换新装置。
2.2二次设备故障处理
配电网二次设备故障指的是对电网运行状态进行监控的系统发生问题,影响到监测数据的采集并引发电网调度问题,包括线路微机问题、继电保护系统问题、母差保护问题等。二次设备故障的处理难点是故障的研判,当线路微机出现问题时,需要维修人员对故障的来源作出准确的判断,如果是线路保护的高频收发讯机发生问题,应当将主保护退出运行并进行维修处理,如果是高频通道测试出现异常,则应当将高频保护退出倒闸后再采取维修措施。
3 电网运行中的设备维护措施
3.1实行交接班制度
电力设备的维护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做好电力设备的维护工作能够更为高效地发挥设备的价值,有效避免运行过程中的设备故障。电力设备的有效维护需要采用交接班制度,设备的维护需要及时对设备进行检测,记录设备检测情况,并认真对设备进行检修,这一系列工作所花费的时间较多,会使得工作人员在身体上和精神上都产生比较大的压力,也不利于工作效率的提升。而交接班制度的实行可以给予相关工作人员充足的休息时间,在工作时间里更为高效地发挥自身所长,实现高效率工作,将设备维护工作完成得更好。另外,还需注意,电力企业应当加强对交接班制度的监管,敦促员工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严格遵守交接班的时间,检查无误、交接班双方签字后才可换班。交接班制度的落实能够明确各人责任,增强设备维护工作的有效性,保障电网的平稳运行。
3.2采用信息化手段管理设备
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为电力企业的设备管理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电力企业应当充分利用科学技术手段,实现电力设备的信息化管理。可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优势,使检测系统智能化,以数字化程序来监控管理设备。对电网运行中的设备进行更为专业、精准的检测,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更为及时地发现设备的缺陷,将设备的运行情况及时反馈给相关负责人,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避免设备故障的出现对电网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产生影响。采用信息化手段进行设备管理既能够降低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又能够有效避免设备问题的遗漏,对设备维护和电网安全运行大有助益。
3.3加大设备维护力度
电力企业应当加大设备维护力度,以确保电网安全运行。首先是保证电力设备从最初使用时就具备安全生产所需的性能,再就是保障检修装备的质量及检修人员的专业素质,确保检修人员具备一定的资质。可对设备建立台账,保存设备资料,根据需要和季节变化对设备进行合理检查,并通过电力设备维护保养机制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障设备性能。
结束语
目前我国电力系统运行水平大幅度提升。电力企业要不断引进先进的技术完善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采用大数据技术完善智能化功能,通过有效的数据分析,为电力运行提供全面、可靠的信息。要不断完善电网运行的安全管理及设备维护措施,对其中的不足及时改进,这样就可以不断扩大电网的功能,促进电力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常烨骙,李卫东,巴宇,刘娆,王海霞.基于运行安全的频率控制性能评价新方法[J].电工技术学报,2019,34(06):1218-1229.
[2]黄浩源.电力调度运行中的安全控制策略探讨[J].电子测试,2019(06):104-105.
[3]薛飞.电网安全稳定特性分析的调度运行大数据挖掘技术研究[J].宁夏电力,2019(01):2.
[4]王玮琛.浅析电网安全运行管理措施[J].电力设备管理,2019(02):29-31.
[5]马晓磊,李修军,伏睿.物联网应用给电网安全运行带来的风险分析[J].电子世界,2019(03):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