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社会经济全面快速发展的今天,在生产生活用电需求不断增加的今天,为全面保障传输电的运行质量,为综合优化传输电的整体效率,应该积极推动智能电网建设。相比传统的电网系统,智能电网实现了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的充分融合。智能电网的广泛应用,在很大限度上提升了电网运行的整体成效。鉴于此,本文对智能电网调度运行关键技术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智能电网;智能调度;技术
引言
在智能电网环境下,伴随着智能电网技术的全面快速发展,为整体保障智能电网的运行成效与运行安全,为及时发现和检测智能电网中存在的故障或者问题,应该积极采用智能调度技术,综合性优化智能调度的整体成效,确保电网运行安全。
1智能调度系统概述
智能调度系统是利用计算机控制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等,通过使用抗干扰的通信设备和电力仪表,采集至监控管理软件组态,形成智能化集成型电网调度综合应用的自动一体化平台。在社会经济全面快速发展的今天,生产生活的用电规模以及用电数量不断增加,人们迫切需要一个运行稳定、传输质量高的电网系统,以此来保障供配电的稳定、可靠与安全。在智能电网环境下,伴随着电网运行能力的不断增强,需要在电网调度方面积极实现智能化与自动化。依托于智能调度系统,能够实现对电网的全过程监测,同时也能够实现决策的科学性与全面性,还能够在很大限度上避免可能存在的系统故障或者停电事故。在智能电网的运行状态下,积极采用智能调度系统,并不是取代传统的人工调度,而是辅助调度人员更好地开展电网调度工作,以此来综合保障整个电网运行的安全可靠与稳定。
2智能调度的自动化控制结构
建立电网电力的自动化控制思路是:通过硬件设施的高端维护以及软件系统的安全保证,采用高性能计算机集群技术提供安全、可靠的运算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从而保证一个调度中心能够容纳几十套的应用系统。调度中心是基于一个基础平台同时协调实时监控与预警、调度计划、安全校核和调度管理于一体的电网调度控制系统。智能电网的控制系统,如图1所示。
.png)
图1智能化电力网络电力调度控制系统控制流程
电网中自动化系统搭建的目的是,为了能够解决众多复杂的电力调度问题。如实现分布式实时数据库的自动更新、控制实时监控图形的远程绘制等,实现复杂电网的各个层级之间的协调运行,并可实现各个站点的电力网络间的电力调度,以及多种网络下的电力调度预警机制和协调机制。随着计算机核心技术的不断应用和更新,能够形成更强大的电力调度网络实现“横向集成和纵向贯通”,大幅度提升了电力调度的安全性能与经济性能,保证资源的优化配置。
3智能电网调度运行关键技术分析
3.1合理配置现行电网电压等级
电压等级的配置要点在于以下几点。其一是要做好短路电流的分析,要综合考量不同的变电电压组合,此外要对配电网的电压等级进行简化,合理限制配电网的短路电流,提升配电的整体效率,进而达成配电网自动化的目标。其二是要简化变电的层次,为了保证电能输出的功率,要确保低压配电网的电压等级得到提升。同时应当在电网安全的前提下最大程度降低线损率,进而保证供电质量得到提升。其三是随着智能电网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必须对我国电压等级进行重新规划,通过适当的调整使电网效益实现最大化目标。通过联络开关的设置保证电压等级过渡的稳定性,使新老配电网并列运行。
3.2用户互动模式下的调度一体化
用户互动技术一般受到经济技术水平的影响,而我国电力市场目前依然处于发展中阶段,因此往往存在电价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为此应当以电网发展实际为依据,利用分时电价与用户端需求管理等措施,确保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目前我国部分地区的工商业主已正式开始使用分时电价,这样能够错开用电的高峰期。利用这样的方式,能够达成两方面管理目标;一方面能够保证电力资源的科学分配;另一方面能够减少电力费用的整体支出。除此之外,分时电价能够保证用户的用电需求得到针对性满足,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申报用电,将用户变量作为编制工作原始信息的一部分。对于用户互动技术,主要可细分为以下几方面。①光伏发电并网技术,系统包括了系统控制器、光伏阵列及逆变器等多个构件。②风力发电并网技术,包括异步、同步及双馈式三种模式,风能作为经济能源,加以使用,自然能够体现经济性优势,利用风能带动风轮机转动,将风能转变为动能,驱动设备运行供电,在解决风能不稳定的问题后,这一方式的应用显然能够体现出很大的价值。
3.3数据服务技术
智能电网运行数据收集与处理,依然面临着一项核心问题,需要针对性解决。因横向的数据交换较为复杂,会导致大量冗余数据的出现,在电网运行时部分冗余的数据会使数据之间的误差更加明显,融合更难,分级调度交换缺乏灵活性。因此可以选择利用SOA数据服务,加之标准接口与注册中心,这样能够解决自动化调度系统出现的诸多问题,达成数据共享的目标,继而将管理落实到电网设备运行的全生命周期。
3.4依托于智能调度来实现电能资源的节约控制
在智能电网的运行过程中,依托于智能调度技术,还能够实现对电能资源的节约与控制,避免电能资源的随意损耗以及不合理浪费。在智能电网的运行过程中,传统的调度方式具有一定的粗放性,很难真正实现对智能电网的有机调度,也很难真正提升智能电网的运行成效。在此情况下,依托于智能调度技术,能够综合性优化电能资源,充分保障智能电网的运行稳定与可靠。
3.5电网预测与辨识技术
通过深度学习和机器学习等人工算法,联合调度大数据技术,能够通过学习样本数据对电网运行趋势进行预测。对于电源侧来说,则应当分析可再生能源受环境因素的影响,通过集成学习、深度置信网络以及集成学习等方式,通过多分类决策、网络训练以及泛化能力,对不同预测算法和模型进行整合。通过多样化自主学习方法,能够对不同因素的关联性、数据内部规律等进行分析,还能够预测可再生能源发电情况,明显提升预测精度。
结束语
现阶段,社会生产生活对于电力能源的需求度不断提升,人们开始关注电网运行质量与效率问题。长期以来,电网建设与运行都受到多种因素干扰,再加上世界环境复杂化发展,都使电力系统环境污染问题严峻。为了彻底解决好该类问题,应当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和水能等清洁能源和二次能源,并且不断提升上述能源在电网建设运行中的比例。为了将清洁能源合理地应用到电网中,必须处理好电网运行的各项问题。人工智能技术具备自主学习和自主组织等特点,可以简化和处理复杂问题,该类复杂问题都是无法通过传统算法所处理的。所以,在智能电网运行中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提升电力系统运行效率。
参考文献
[1]阮波.智能电网调度运行关键技术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9(08):88-89.
[2]李剑.智能电网调度运行面临的关键技术[J].通信电源技术,2019,36(02):282-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