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于电力系统的建设,需要重点关注继电保护安全管理工作,在保证电力运行稳定状态的同时,维护整体电力系统的输配电稳定性,这不仅影响着整体电力体系工作的技术性发展状态,也是展现变电站技术能力的重要手段。继电保护安全事故的发生,已经成为了影响整个电力供应水平的关键问题。为更好地保证变电站输电安全,需在继电保护理念的引导下,对其中的安全风险问题作出评估,引导具体技术管理内容,完成继电保护工作的优化升级。文章首先概述了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的常见故障,然后重点就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的全过程管理进行了分析,希望可以为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全过程管理提供帮助。
关键字: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过程管理
引言
智能电网继电保护装置与传统的继电保护装置是有本质差别的,目前智能电网供电网络主要采用是的是交互式的供电模式,这种模式对继电保护提出更高的要求。首先,智能电网要求提高继电保护设备的网络监测能力,能够运用各种传感器对供电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化的全面监督,加强电网运行状态的整体控制水平。其次,还要提高监测数据信息的共享传输能力,能够及时、快速、准确的将各种基层供电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在整合数据的过程中实现故障的及时发现和性质判断。最后,智能供电网络还要对供电故障因素进行精准的分析,对故障原因进行差别化的识别,从而指导自动修复的顺利进行,最大限度的保证网络供电有效性。例如,通过自动感应元器件做出跳闸反应,并且及时将故障隔离,有效避免大面积停电现象。
1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的常见故障
1.1 继电保护系统中设备的故障
继电保护工作对细节管理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因为电力系统本身的运行结构非常复杂,细致程度也非常高,所以对继电保护装置的要求也非常高。对于继电装置的问题而言,更多的是出现在一些重要的设备组件中,从继电保护装置的工作原理上来说,所有的继电保护系统以及电力系统的运行故障检测方法都是相同的,对于不同的负载电流以及电压,在整个电力系统运行的过程中其要求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所以在对继电保护装置进行安装和管理时,要结合工作强度和工作负荷进行全面的考量,在此基础上对电力系统选择合适的继电保护设备。在继电保护装置安装的过程中,每个系统内的中继装置都要能够符合电力系统的实际标准,不管哪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对整个继电保护装置的数据检测精度产生影响,对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带来威胁。
1.2 继电保护系统的开关设备故障
导致继电保护系统的开关设备出现故障的主要原因是,继电系统与电力系统,在机械和电气保护装置中不能够很好地匹配,其中继电保护开关设备有着非常强的工作规律,在对该故障进行排除时,有着非常好的故障检测效果。首先,对于电力系统中的继电保护装置而言,当工作强度和使用时间持续增加的时候,为了使继电保护装置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定期对继电保护系统以及相关的装置进行更新,否则一旦出现老化和过载问题,就会使继电保护装置做出反应。除此之外,由于继电保护系统的负荷开关设备非常密集,部分交换设备无法适应稳定性和精密性的要求,从而导致继电保护开关设备存在问题,继电保护系统与电力系统之间还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别。
1.3 电流互感的饱和故障
随着继电保护设备负载的不断增加,如果短路电流在电力系统中持续运行,就会导致电流的强度不断增加,如果电流互感器出现饱和故障,就会导致继电保护电流互感饱和的故障。
如果是终端设备出现短路故障,电流互感器的误差将会与短路电流之间形成正比,在进行故障检测时,继电保护装置就会为了防止指令电流由于过度敏感,而触发一系列的问题,这就意味着一旦电力系统发生故障,继电保护系统就能够及时发送目前的运行状态,从而使电力系统运行的风险逐渐增加[1]。
2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的全过程管理分析
2.1 推动数字化技术革新
目前我国智能变电站的建设还处在初始阶段,相关的技术设备有待完善,管理标准与制度有待更新,应当大力推动数字化技术的普及,进一步依靠数字技术有效的降低智能变电站在运转中的故障。首先,提高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效率,重点依靠数字化设备客观减少人为失误带来的故障,例如通过互感器提高传输性能,从而降低事故发生率,保证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不受二次回路线、电流互感器保护与二次回路接地的影响。其次,依靠数字技术提高供电信息传输的精准性,实现实时化供电数据传输,这样有助于保证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的显著升级。最后,加强技术改造升级,目前继电保护系统的升级滞后,存在着电缆标识牌模糊、继电器接头标号模糊、二次回路老化等问题,应当基于设备更新不断进行老旧设备的淘汰更新工作[2]。
2.2 提高操作的精准性
目前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管理仍有人员操作失误的现象,人为技术原因已经成为智能继电保护装置失效的重要原因。提高操作人员的操作精准性,降低操作故障频率,加强专业人员的智能化技术应用水平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定期组织继电保护装置管理人对二次图纸及保护原理进行学习,提高操作人员的实践能力。其次,操作人员在具体操作时应当严格的按照标准技术规程进行,保证自身操作的严谨性与精准性,避免操作过程中因疏忽导致的问题。第三,加强智能变电继电保护装置的系统性检查,重点提高自身操作的精准性、熟练度,重点保证继电保护系统的最佳运行状态,由此达到提高操作准确性,更好适应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需要[3]。最后,电力企业要给予电力工作人员安全意识培训足够的重视,要始终坚持安全生产和核心原则。
2.3 加强装置质量检验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的复杂性较高,越大规模的供电系统的继电保护装置维修检验越复杂,在智能化的设备环境下继电保护装置仍然存在较大的故障率。因此,应当在最初选购、安装、检测继电保护设备时采用科学的方法。有效防止各种风险因素的发生。首先,在检查继电保护装置时应当加大设备灵敏性、安全性、覆盖选择性的检查,把保证继电保护设备的可靠性作为第一要素。其次,在继电保护设备安装完成时和初期调试时进行设备性质和质量检查。最后,降低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运行故障率,防止继电保护装置停摆。如果需要对继电保护装置定值更新,以及出现二次回路的现象,应再次进行质量检验有效避免故障发生[4]。
结束语
变电站继电保护必须符合智能化的趋势,在智能变电站大规模投入使用的背景下,应当进一步对继电保护系统的智能化水平进行革新,提高设备操作的精准性,强化保护装置的质量检测,有效的避免设备使用方法的问题,提高设备控制的精准性。同时,变电站的技术工作人员也要注意站点运行问题,远不止文章所提内容所能概括,在具体技术操作中,也要不断总结经验、优化方法,为保证整体电力系统的稳定工作状态,作出持续性的努力,体现电力能源供应的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钟一鸣.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全过程管理[J].科学技术创新,2020(14):162-163.
[2]戴栩生.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全过程管理[J].冶金与材料,2019,39(06):170-171.
[3]张凯博,李谏谋,高千,官鑫,关绍洋,王国华.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全过程管理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08):4.
[4]司志舟,赵明明.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全过程管理[J].工程技术研究,2017(07):166+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