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电力系统发展过程中,继电保护系统的地位十分重要。当前继电保护系统已经广泛应用在我国电力工程中。继电保护系统运转时,极易出现不稳定的问题,这种情况不利于电网的稳定运行和电力的持续供应。因此,一定要重视继电保护不稳定问题,分析和探究引发问题的原因,采取有效的解决办法,保证电力系统正常运转。
关键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不稳定;原因;解决办法
1.继电保护装置的作用
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装置十分关键。一般而言,继电保护装置具有以下特点和作用:首先,可靠。电力保护设备工作时,一旦发现问题,继电保护装置可以进行及时又可靠的处理,最大限度减少故障带来的负面影响。其次,快速。一旦发现故障问题,继电保护装置的处理速度极快。由于电力出现故障后,一旦修复时间过长,会加大危害的程度和带来的伤害,必须尽快处理故障问题,才可以把故障带来的负面影响减少到最小的程度。再次,灵敏。处理故障时,需要灵活多变地进行工作,要把故障危害控制在很小的范围内,科学控制电力系统的故障区域。最后,选择性。继电保护装置运作时如果发生错误的操作,继电保护装置应该有选择的切除故障,从而保证非故障部分继续运行。
2.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不稳定的原因
2.1硬件问题分析
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中如果存在硬件问题,很容易诱发不稳定运作的现象。一般情况下,继电保护的设备中,有较多的硬件设备,例如:通信硬件、断路器设备、绝缘设备等等,在正常运作的状态下,如果相关的硬件设备有故障问题,将会对数据信息合理传输造成直接影响,甚至还有引起数据信息错误传输的相关问题。如果信息的传输有错误,会导致继电保护的设备受到错误的引导,有不正确的行为,导致整体的系统不能稳定运行,甚至对电力系统的合理性造成影响。对于电力系统而言,如果其中的硬件设备出现老化现象,很容易诱发接地性能方面与绝缘性能方面的缺陷,难以将继电保护的具体保护作用发挥出来。
2.2软件系统存在问题
随着国家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云南省的电力系统中已经开始针对技术进行优化创新,可以将先进技术合理地融入到电力企业中,使得电力系统向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形成继电保护设备的优化作用,将网络信息技术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与此同时,在电力系统中合理使用程序技术,可以有效促使继电保护的稳定运行,有效提升各方面工作效果。但是,在继电保护设备运作期间,软件技术还处于初期的发展阶段,使用的时间很短,尚未形成丰富的经验,甚至还会出现编码或是程序设计方面的错误,不能确保整体继电保护系统的稳定运作。与此同时,在软件设计期间,未能合理的进行处理,难以有效提升整体系统的运作稳定性。
3继电保护运行稳定优化策略
3.1加强设备故障检修
(1)顺序检测。即通过综合运用调试检验手段来完成所有检查工作,包括外部无故障现象情况下的电源性能、绝缘性能、保护性能等多个方面的测试与评估。假如计算机保护系统出现保护拒动问题,必须要对计算机进行顺序检查和全面检查,确定其存在的异常,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检修处理。
(2)逆序检查。一旦发现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出现了异常,必须要及时通过计算机系统来完成相应的记录工作,如果分析后依然无法确定故障原因,还就需要通过顺序检查来追溯故障根本原因。而逆序检查则是针对误动作的检查,即依次完成外部检查、绝缘检查、定值检查以及电源性能与保护性能等项目的检查测定,根据结果判断异常原因。
(3)整组试验检测。可应用此种方法来检测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故障的动作时间与逻辑,以便于利用最短时间来确定故障原因,基于准确判断进行故障处理,使得继电保护装置能够在最短时间恢复正常运行。
3.2做好电力设施的保护工作
电力设施作为电力系统能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物质基础,只有做好电网建设工作,加强电力设施的保护措施,才能够保障电力系统的运行可靠性。但是因为电力设施在具体运行中会受到人为因素以及外界因素的影响,还经常性发生电力设施的破坏情况,也就直接威胁到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人们的用电体验。为了保障正常的用电秩序,我国相关政府部门还需要进行电力设施保护政策以及法律的制定,增加电力执法方面的具体内容,来为电力设施保护工作提供充足的法律依据。此外电力企业还需要借助于多种方式,加强对《电力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广大群众们对于安全用电意义的认知程度,来尽可能地避免人为因素所导致的电力设施破坏等问题发生。此外还要通过新闻媒体以及网络等舆论引导作用,就破坏电力设施所造成的恶劣后果进行宣传,让广大民众们能够树立起依法保护电力设施的意识,从而获得良好的电力设施保护效果。此外还要求制定相关的电力设施检修维护制度,定期与不定期地进行电力设施的检测工作,对于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要在第一时间内进行解决,从而保障所有电力设施的运行质量,为电力系统的运行安全稳定性奠定良好的基础。
3.3优化管理制度,对责任制加以构建
电力系统的价值在日常生活之中便能显现出来,电力系统能否安全、稳定的运转,可以从强化管理制度的角度来实现。在管理工作实际开展期间,首选需要对各个部门之间分工和管理工作加以明确,针对重叠的部分需要把责任落实好,这样能够避免管理工作有盲区出现,进而从最大程度上降低电力系统安全运行期间的风险和隐患。通过应用落实责任制,以及台账的构建,能够让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实施更为有效的维护管理工作。电力系统是否具有科学统一的管理机制,直接影响到其运转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而且也是标准化作业期间一个关键所在。
3.4对于电网稳定进行落实的方法
在对交流系统控制极限进行确定期间,需要保证所使用的计算运行方式的合理性,还要保证所选模型参数的科学性,另外还要把实际存在的差别计算在内。从计算出来的极限值上减去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八,我们以这个结果作为控制的极限值。如果想要对直流系统极限值进行计算的话,就不需要再把计算误差考虑在内。选择的计算运行方式方法之中,模型参数如果存在较大误差的话,需要依照上面提及的范围上限来进行取值。如果可以确定运行方式的话,可以结合上面提及范围的下限来取值。计算电厂送出能力期间,如果是一个准确的模型参数,那么可以适当的依照着实际情况降低计算的具体误差。安排联络线送电计划的时候,还要充分的考虑电网之中极有可能发生的潮流波动情况。通过这样可以避免正常潮流波动出现,造成电网运行期间超过控制极限的情况发生。
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技术也会随之出现,如果能将这些新型技术有效应用到电力系统以及继电保护装置中,那么继电保护装置的稳定性和科技化水平将得到有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朱晟.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不稳定产生原因及事故处理[J].电气技术与经济,2019(06):54-56.
[2]时坚.探究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常见事故及预防策略[J].电力设备管理,2019(11):65-66.
[3]王兴华,魏宇鹏,刘杰夫.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不稳定的原因及解决办法[J].南方农机,2019,50(18):180.
[4]朱鹏宇.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不稳定原因及解决对策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9,16(24):19-20.
[5]任健.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不稳定的原因及解决办法[J].门窗,2019(14):208+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