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水电站安全生产管理的对策探讨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中国电业》2020年9期   作者:黄嘉勇
[导读] 为保证水电站的生产运行更加高效、过程更加安全,本文对水电站安全生产管理工
        摘要:为保证水电站的生产运行更加高效、过程更加安全,本文对水电站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落实进行简要分析。首先,概述了其中潜藏的问题,如重生产轻安全意识转变不及时、生产现场存有管理漏洞和安全隐患、水电站工作人员流动性大、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等,而后,依据问题所在配合适宜的解决对策,以期全面提升水电站的运行质量。
        关键词:水电站;安全生产;管理对策
引言
        在落实水电站运行管理工作时,如果存在漏洞或问题,轻则会造成正在运行的设备出现故障或损坏。重则会引发一系列安全事故,导致水电站的稳定运行受到影响。因此,在水电站安全管理工作落实过程中,必须配备适宜的管理方法与制度,同时注重提升相关岗位职责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让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岗位职责人员都可以在明确自身职责的基础上秉承安全原则,落实生产操作。
1水电站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潜藏的问题
1.1重生产轻安全意识转变不及时
        从我国当前的水电站安全管理工作落实成效上看,虽然管理层与基层员工都比较重视生产工作的高水平落实,但是在安全管理层面的意识却差强人意,“重生产轻安全管理”的观念意识非常普遍。如果这种片面的认知不能及时转变,伴随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电能需求的不断增加,水电站的安全管理工作中埋藏的风险因素将会越来越多,而安全事故发生概率也会不断增大。与此同时,一些水电站的管理层人员还认为,为保障水电站安全运行的相关安全防护措施以及用具准备,会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事故发生概率较低,因此这笔账十分不划算。而领导层的一时放松,则会逐层影响,致使很多员工也逐渐放松了在岗位职责落实过程中的安全意识,这不利于水电站的稳定运行。
1.2生产现场存有管理漏洞和安全隐患
        生产设备的检修工作落实不到位,同样会预埋下很多安全隐患。尤其是岗位职责人员在执行生产设备的检修工作时,由于质量要求不高,相关参与人员就会出现意识松懈问题,进而在检修过程中因操作不够规范致使生产设备受到损坏或是隐藏的一些风险未被及时发现,在后续的使用过程中因部件损害致使影响的范围不断扩大。生产现场管理工作同样非常重要,而部分水电站管理工作人员由于未对此项工作进行重视,配合的生产现场管理制度存在严重的不对位或滞后问题,因此导致生产现场管理工作无法落实到位。
1.3水电站工作人员流动性大、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水电站工作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同样占据重要位置,因为大部分水电站都被设置在远离市中心的偏远地区,环境艰苦。这导致很多拥有专业技术的人才不愿接受岗位邀请,加上一些其他因素和障碍的存在,水电站工作人员的岗位流动性也较大,人员不够稳定、专业人才数量不足都进一步阻碍了水电站安全管理工作的落实成效。


2加强水电站安全生产管理的对策
2.1秉承“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
        伴随城市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人口数量也越来越大。因此,为了满足城市人口的用电需求,水电站除了要完善基础设施、人员配置以外,还要扩大生产经营规模,产出更多电能,这意味着水电站工作人员的任务量将会急剧增加。尤其,电厂发电工作技术性、系统性强。所以如果不能严格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落实工作,就可能会致使安全风险因素数量急剧增加,安全事故发生风险概率也不断飙升。但从目前部分水电站的安全活动落实效果上看,仍然存在形式化与表面化的问题。很多安全设施与防护用具准备仅仅是为了应付相关检查,并没有对安全稳定以及安全通报方面的相关内容进行学习与宣传。尤其是一些基层生产人员,并没有对与自身岗位技术操作落实相关的安全防范标准与规定进行详细学习,因此安全责任认知水平低。甚至一些岗位职责人员在工作落实过程中不够严谨,存在明显的消极怠工态度,这不仅会致使自身的安全陷于危险境地,对其他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来说,也极不负责。所以,水电站管理层必须依据水电站当前发展运行的规模与状态结合实际,对生产工作落实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风险以及违规操作可能引发的安全事故的后果进行宣传,保证提前部署的各项工作可以及时发挥出风险防控作用,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还要将安全工作落实到实处。注意对基层岗位人员的操作进行科学规范,并采用培训的方式保证所有到岗职责人员拥有相关技术操作的合格证明。同时,工作人员在自身的岗位上能够穿戴好防护用具,各项预防工作充分落实,才能让水电站的运行质量得到整体性提升。伴随时代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设备与技术应运而生,水电站必须在采用这些新技术与新设备的同时,及时对安全管理工作进行等级上升与内容完善,如此才能保证电力系统的运行更为有序、安全。
2.2注重提升水电站工作人员综合素质
        只有综合素质水平高、工作能力强的工作人员才能让自身的岗位价值全面发挥。因此,水电站必须认识到这一点,加强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增加培训学习机会。让工作人员可以及时掌握各种新型设备与技术的操作要点,以更加正确的方式维护自身安全的同时,保证设备与技术的价值全面发挥。与此同时,综合素质水平高不仅仅体现在设备与技术的操作层面,还体现在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认识以及安全意识层面。工作人员能够在自身岗位职责落实过程中清晰认识到各种安全风险因素的来源以及可能引发的后果。所以能够减少操作失误或误操作,大幅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设备的实际运行过程中,如果操作人员没有对新型设备的运作原理进行全面掌握,实际操作时也可能会出现错误。因此为了防止事故的发生,定期开展仿真训练能够提升设备操作人员对事故的预判与处理能力。
结语
        设备与技术的更新,除了水电站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与内容需要随之更新以外,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同样要及时通过提升的方式保证这些设备与技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发挥出更强大的价值,维护水电站安全稳定运行的同时,为水电站创收更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赵启道.加强水电站安全生产管理的对策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8,26(16):197+188.
[2]史忠民.两江水电站安全生产管理系统运用[J].当代化工研究,2017(04):184-185.
[3]马宗将.探讨水电站管理创新之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11):166.
[4]张琴.水电站安全生产管理[J].水电站机电技术,2017,40(02):57-59+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