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结合相关实践调查可知,电器慢慢融入到了人们的生活中。倘若想要从根本上将配电线路的功率效率加以提升,那么就要对无功补偿技术进行充分利用。鉴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了无功补偿技术要求,然后从减少了企业的电费支出、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降低了系统的消耗这三个方面阐述了使用无功补偿技术之后产生的效益,旨在促使该技术可以发挥出最大的价值,以便可以从根本上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配电线路;无功补偿;配电网;无功负荷
引言
当各种各样的家用电器共同应用时,就会看到配电网无功负荷增加的现象,如果依然采取以往的变电站母线进行集中补偿,那么必然会致使电能发生损耗情况,不能为节能做出应有的贡献。基于这种状态之下,人们开始对配电线路的无功补偿予以高度重视。鉴于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紧紧围绕着35千伏以下配电线路无功补偿技术展开论述,笔者结合自身经验提出合理化建议,旨在为类似工作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1无功补偿技术要求
我国对不大于35kV的配电路网的线损以及功率均有着严格的要求,要求用电量不小的企业35kV以下的用电功率因素要达到0.9以上,同时供给的功率一定是理想功率的90%或者是90%以上,最后电线的损耗率应当小于5%。从客观的角度出发来讲,倘若想要确保无功补偿技术的顺利运作,那么一定要将电容器这种电器元件渗透到不大于35kV的输电线路当中,电容器本身采取的是固定形式进行无功补偿或者是本身采取的是自动的形式进行无功补偿。结合相关调查显示,无功补偿的方法通常涵盖以下几种:一是自动补偿;二是固定补偿;三是两者结合起来的补偿方式。
我们设想一下,如果只是借助于一种补偿方式则不能实现预期的目的,一定要将不同种类的补偿方式结合起来使用,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目的。就35千伏以下的配电网系统来说,如果想要实现补偿的目的,那么就要对以下几种补偿进行充分利用:一是一个随机补偿;二是用户端低压补偿(如图1所示);三是35kV以下线路补偿(如图2所示);四是变电站集中补偿。从当前的发展趋势来看,常规的补偿均是在下面几个环节中进行操作的:第一,在线路负荷中心上设置与之相匹配的电容器组;第二,借助于负荷中心抑或是在最低运行负荷期间,将最低负荷运行量所需要的无功需求量当作参考依据设置相应的补偿电容器组;第三,通过科学设置补偿电容器组的方式,充分确保无功补偿实现平衡的目的,这里所阐述的补偿电容器组通常是结合主变压器容量的百分比进行的。只有将以上几个环节融为一体,才能令平衡的目的得以实现。
.png)
针对配电线路使用无功补偿的手段的做法来说,其实际上是在电杆某个位置设置相应的电容器,该电容器可以在无形当中令电线上的有效功率损耗持续降低,继而将电压以及利用率的效果加以提升。借助于电容器对线路做好无功补偿工作期间,一定要依据相应的补偿点的正确位置。一般来说,在对单点补偿选择补偿点的过程中,通常是以线路末端位置的1/3处为主,因此补偿容量一定是相应的无功负荷的2/3,此时就衍生出了两个选择,第一个选择点的位置是电线线路距末端3/5处;第二个选择点的位置是电线线路距末端1/5处,针对那些线路过长的电线线路而言,一定要借助于多长补偿方式结合的手段,并且还要在线路上设点的密集程度也要有所提高,一般借助于三个点进行分散布点或者是借助于三个以上的点进行分散布点,换言之第一个布点的位置通常在其线路的5/7处,这个位置被设置成固定补偿处,然后第二个布点的位置往往在其线路的3/7处,这个位置被设置成自动补偿处,最后第三个布点的地方一般在其线路的1/7处,这个位置被设置成固定的补偿点。就那些输电线较长的电路来说,借助无功补偿技术的手段最适宜分段分点做好相应的布设工作,而就那些线路较长且分支很大的负载自然功率因数不高的线路则要进行一个补偿。对输电线路无功补偿方式进行分析后可知,针对那些借助于各种配电手段进行补偿的,其补偿的容量均处于不一致的状态,因此在明确相关补偿容量的基础上,还应当结合各种指标做好相应的记量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计算结果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2使用无功补偿技术之后产生的效益
因为设备数量以及容量的不同,因此连接到电网之后很容易致使平均功率因数处于不高的状态,无功功率的消耗占有效电力比例很大,倘若能够把功率因数增加至0.9 以上,同时将无功功耗占能耗比例减少到一半,那么这个时候相关企业就会得到最大化的利益。针对使用无功补偿技术前后,请看表1所示。
.png)
2.1减少了企业的电费支出
将功率因数加以提升对增强企业经济效益大有裨益,以往的电价制度中,相关企业用电功率因数倘若没有规定值高,那么必然会加剧电费的支出,现阶段不低于规定数值的话,那么电费的支出就会随之降低。显而易见的是,功率因数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成本。
2.2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
相同设备在相同的有功下,因为功率因素的上升,无功功率就会呈现出日益降低的趋势,以便可以在无形当中将有功功率加以提升,令系统不会过载运行,继而充分发挥出了设备的潜在价值。
2.3降低了系统的消耗
基于补偿前后线路传送的有功功率保持不变的状态之下,如果功率因数发生改变,那么就能够在无形当中起到降低线损的作用,线损的降低就可以减少系统的消耗。
结语
在现阶段的配电线路之中,无功消耗情况较为突出,因此做好无功补偿工作可以令供电质量得到充分保证,采取的效率可以达到最大化,对降低损耗、节约资金等方面均有着积极的作用。本文首先阐述了35千伏以下配电线路无功补偿技术要求,然后对使用无功补偿技术之后产生的效益进行了探讨,笔者结合自身经验提出相关见解。
参考文献
[1]林峰,梁一桥,吕佳铭,饶崇林,梁琮.10 kV配电线路串、并联混合电容器补偿技术研究[J].电力电容器与无功补偿,2019,40(03):10-15.
[2]陈泓亦.无功补偿技术在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J].通信电源技术,2019,36(03):225-226.
[3]黄涛.10 kV配电网无功补偿技术的应用和要点[J].科技风,2018(22):192.
[4]金立城.关于对35千伏以下配电线路的无功补偿的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10):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