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配电工程及用电 工程中线损管理的要点探究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中国电业》2020年第9期   作者:李宜珂
[导读] 线损管理对于电力公司的经济效益有较大影响,是体现电力公司电能损耗的关键指标。

        摘要:线损管理对于电力公司的经济效益有较大影响,是体现电力公司电能损耗的关键指标。在具体工作中,电能设施的运转状态、系统的科学性和员工的专业能力等均会对电力公司的经济效益有影响。电力市场持续发展,电力公司唯有综合处理现有问题,寻找科学的解决方法以提高线损管理质量,方可为电力公司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对此,本文对提高电能线损管理效率的路径进行了详细探讨。
        关键词:输配电工程;用电工程;线损管理
1 引言
        受电力设备性能及外部环境的干扰,电网运行各环节中均不可避免产生一定的电能损耗,导致供电成本增加。随电网供电压力的上升,输配电过程中产生的线损总量不可小视,甚至影响电力供应的安全及稳定,成为电力企业日常管理工作的重点,有必要对线损管理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本文对相关内容展开了论述,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 输配电及用电工程中线损管理的内容
        线路损耗是电力企业发展中最为重要的工作内容。其中,配电网络可以采用能源技术实现对基础问题的调整。不过实际应用中,通常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线损管理工作无法获得理想效果。实际上,线损管理与电力企业的各个环节均存在紧密关系,无论是生产还是调度分配,或者是后续的传输流程、经营管理等,均需要对线路损耗予以合理控制。此外,电力工程中涉及的现场情况能够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细化,主要包括统计概率、线损理论基础、线损定额分配、线损管理不当造成线损及经济不当线损等。因此,在线损管理工作中,需要工作人员采用恰当的方式进行针对性控制,强化线路损耗管理的有效性。只有如此,才能够提高电路运行的稳定性,避免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实现节能降耗目标。
3 电力线损控制常见的问题
        3.1 组织结构与管理系统不健全
        就当前情形来说,部分电力公司线损管理组织结构与管理系统不健全,对线损的管理还存在不到位情况,线损管理的职责未有效明确并层层落实,针对新技术也未得到科学的使用,对组织结构及管理系统的分析不全面。在具体操作中,缺少一个健全的线损管理平台或对现有的线损管理系统未很好的应用,未对客户的异常用电行为、计量采集的异常等加以监控,也未及时跟踪处理,进而造成线损管理问题的产生。
        3.2 电网系统存在无功补偿不足情况
        当前,电力系统主要采取在变电站母线安装集中无功补偿装置和大容量配电变压器处,安装无功补偿装置的方式进行补偿,分散性无功补偿成本比较高,促使分散式无功补偿在电力系统内未得到普遍使用。而且,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日益提高,人民的用电结构出现了一定变化,无功补偿不足,电力系统的功率因素降低,促使电力系统的无功损耗加大。如果电网内无功功率没有获得及时、高效的补偿,无功潮流在网上大量流动,将极大影响电力系统的稳固、安全与经济运营。
        3.3 客户用电结构的改变
        在具体操作中,电度表读数出现改变的,在每次数据采录时相较于上次客户均有可能会出现改变。但是有关工作人员对于客户的变化却无详细记录,具体的工作系统内也无客户详细的变更规律。在集抄改造之后,客户结构产生改变时,工作人员未根据客户结构立即进行恰当调整,对具体的用电状况就无法精准地监督与审核。
4 输配电及用电工程中线损管理的要点
        4.1 重视材料选择
        为了能够实现对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损管理的目的,需要电力企业重视电缆材料的选择。建设方在构建配电工程的过程中,应该实现对导线的合理选择,并将其作为管理工作的重点,结合国家出台的相关标准、规范,选择质量佳、性能好的导线。

通过此种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系统线路运行的安全性,并减少电能的损失。如果导线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那么其相对应的寿命也会较长,同时抗腐蚀性良好,进而可以提高系统运行的稳定性,避免在电力传输的过程中发生短路问题。良好的导线可强化输配电及用电工程中线损管理的效果,减少电能的损耗,增强电力传输的稳定性。
        4.2 完善管理制度
        线损管理制度作为线损管理工作实践的理论核心,其完善性和科学性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线损管理工作成效。完善的线损管理制度应涵盖线损管理工作流程、线损管理技术要求、岗位分工方案、人员培训机制等内容,确保线损管理各项相关工作均能在管理制度中找到相应的说明。例如,将线损管理责任制及绩效考核评价标准纳入到管理制度当中,结合线损管理工作要求,明确线损管理奖惩标准及方式,以便开展事后追责工作。对线损管理工作流程进行简化,形成扁平式的线损管理组织模式,确保当发现线损异常现象后,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问题上报及审核工作,及时对异常现象做出处理。设计线损管理规范化流程,设计专门的线损管理台账,要求相关人员在开展巡检、计算等工作后,详细记录现场情况,填写相关信息,以便对线损问题进行合理监督。
        4.3 改造电压升压
        从配电网的线损程度上来看,其=损耗量市域电压的平方呈反比的,而且在配电网输送线路升压之后的降损电量是随着整个配电网的负荷状态而发生变化的。如果负荷的状态越高,那么就说明配电网的线损程度就越大。以此供电企业要对电压升压工程的升级和改造予以一定的重视。同时对于城乡电源电网的规划和建设要符合相关标准,积极改造落后的城镇电网建设,从而实现配电网的线路损失得到有效降低。在配电网升压改造过程中,还可以替代原有的非标准电压,将电压的等级简化,以降低重复的变电容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实现配电网有效降损。
        4.4 完善配电网络结构
        配电网络结构对线损的影响较大,从配电网络结构问题方面的完善,首先,应保障规划的供电半径和实际的用电状况管理在规定范围内,结合具体的工作情况科学掌握中心位置与供电半径,保障用电负荷和电源间的距离尽量小,进而减少线损。其次,针对在实际应用中出现很大问题的老旧线路,应及时检修和改造升级。最后,针对变压器的挑选与应用应科学,选取低损耗或节能变压器,根据负荷大小、容载比合理选择变压器容量,尽量降低载荷对变压器产生的影响。
        4.5 优选导线截面
        输配电及用电工程中导线截面过小,其运行会伴随明显的放热及电能损耗现象,且易因温度升高而引发电力事故。而导线截面的增加又会提高电网建设成本,因此导线截面的选择需综合考虑前期投入、后期运行损耗和运维成本。例如,对确定的导线截面进行预实验,计算其成本、电能损耗及电力传输性能之间是否相互平衡。
5 结束语
        输配电及用电工程中线损管理的内容较多,需要电力企业加大重视,通过恰当的方式扭转现状。需要实现对输电线路的合理选择,进一步完善与线损管理相关的制度,同时对线路的结构、布局进行优化,实现对计量设备的充分运用,并提高系统的功率因数,以实现线损管理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高奕萍.输配电工程及用电工程中线损管理的要点[J].科技风,2019(04):165.
[2] 张祎玮.输配电及用电工程中线损管理的要点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9(01):41-42.
[3] 张辉.输配电工程及用电工程中线损管理的要点[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29):2.
[4] 刘兆文.输配电及用电工程中线损问题及管理对策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8,26(27):74.
[5] 杨永义,杨长云,唐彦年,陈亚东.输配电工程及用电工程中线损管理的要点[J].山东工业技术,2018(20):2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