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以分区供水技术在损漏控制中应用为重点进行阐述,结合当下分区供水控制损漏原理以及发展现状,从满足管网建模需求、分区层次有效划分几个方面深入说明并探讨,其目的在减少供水漏损情况,提高工作效率,旨意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分区供水技术;漏损控制工作;管网建模
引言: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出现了远距离调水,水处理工艺升级等措施的有效完善,同时,水资源管理也逐渐从原本的开源转变为节流,于是乎,漏水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新时期减少漏损水资源的流量属于一种潜在新能源,众多专家和研究小组针对减少水资源损露制定定了各种研究方法和技术。 19世纪,英国提出了分期供水的概念,将整个供水系统分为不同独立单位和区域进行供水,可以有效对水资源的流出,流进以及漏损程度进行监测,并即时定位修复,有效减少漏损。这种分区供水技术在水资源漏损控制中仍旧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所以本文针对研究现状重点分析,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完善。
一、分区供水控制漏损原理
以往水资源运送漏损控制过程中,不管使用何种形式控制都是被动形式的,人工监测进行漏损要在漏损基础上进行,过于被动,进而无法对节水作出贡献。虽然目前我国的声测装置技术比较先进,可以确保漏损监测工作简单容易。有效提升了整个工作的效果,可以对众多不可见的漏点进行合理监测,不过声测装置仍旧存在一定局限性,只要体现在漏损控制大面积还是无法有效使用。基于此,采用管网分区供水形式有效控制漏损,在压力驱动节点流量原理的层次下构建恰当的城市供水管网模型,借助水力模拟实现对整个城市供水管网实施三级管理机制。有效构建三级分区露时检测机制和控制系统,以确保每个节点和每个领域的计量面积水能够有效得到量化。分区供水主要是采用分区装表计量的有效方法减少漏损控制,在整个供水管网中有效安置分区流量表,记录计量领域内相同时间使用的水量,从而可以清晰判断出计量区域内管网出现的漏水情况。在水管网中安装表计量时,一定要有严格明确的边界和规定,通过分区供水可以更加直接针对的检测检漏工作,减少漏损水量,进而提高整个城市水量利用率,减少水管网损漏【1】。对于水管往内计量面积流量计量,通常可以采用小夜流量法在晚上2:00-4:00进行,做一个清晰合理的设定,通过计算得出进水出水流量得到准确的漏损量。并且我们要清楚漏损属于动态形式的,所以需要定期借助最小夜流量方法对水漏损进行全新评估工作。
二、分区供水现状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分区供水起步相对比较晚,最早使用分区供水技术的是我国的上海,在19世纪对供水管网使用了四个计量区域进行供水。而在我国一些其他中小型城市。管网本身基础比较弱,分区供水使用则需对现有存在的管网进行改造和完善,需要在供水管网区域内安装压力传感器以及流量计,有效实现整个管水网的建模工作,整体经济投入和技术投入十分大,实现存在很大难度。并且使用分区供水需要改变原本供水系统的管理形式,对整个供水管网进行改造,改变原本系统化管理形式,形成区块化管理模式,按照区域漏损程度合理控制主次情况是目前供水管理模式的变革形式之一【2】。即使一些地区已经应用了分区供水技术,不过仍旧存在很多不足,需要国家和政府高度重视,给予充足资金保障,做好供水管网系统改造工作,在为人们提供充足水资源的同时可以减少漏损。
三、分区供水设计进展
(一)满足管网建模的需求
供水管网具备相对复杂的结构,模型巨大,在使用中可能出现各种无法预测的情况,并且状态多变所以要想有效使用分区供水,校对实际运行状态,深入掌握对于管网运行状态,有效了解的最佳方式就是构建微观建模,通过微观建模,可以很好的对整个管网运行状态做出公正客观评价。现如今,微观建模是一种管网状态评价的主要工具,要想有效实现分区供水,就要借助闭关建模技术。不过简单形式微观建模起到的作用不大,要将其和GIS以及地理信息系统充分结合起来,才能够发挥更好的作用,GIS技术主要是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输入、输出、查询、分析地理信息位置的一项,综合性学科知识自身具备很强的功能【3】。所以GIS技术和微观建模技术有效结合能够使得管网分区供水设计变得更加有效和精准,可以最大限度减少漏损。
(二)分区层次的有效划分
对城市内供水管网可以采用分区管理形式,不过一定要慎重操作,例如,在操作过程中一旦出现不当情况,将会导致供水管网出现供水和水质安全问题。使用方法得当,则可以有效使复杂的管网被成功的分区,所以要有效利用存在的压力区对构建区域供水分区的合理划分。综合考虑,有效减少两路供水情况。对于新建立区内供水,则需要充分考虑两路供水情况,有效区分转输主干管和配水主干管基本功能,将转输管作为整个供水区域内的被水资源,有效提升主干管工作效率。不过,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资金,人力以及管网自身复杂性等各种因素影响,使得分区工作需要逐级完成,供水系统可以分为三级分区进行管理,一级分区通常是为各个水厂提供水资源,一级领域主要分布在湖泊,山体等自然环境,用时需要做好主要供水流量合理布置,将其划分为不同二级分区,结合不同地理环境分为若干个三级分区,三级分区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为小区提供水资源【4】。首先需要对管网的二级分区进行损漏程度和情况有效判断工作,有效分清二级分区和三级分区工作主次关系。当二级分区损露程度判断结束后,工作人员在不同二级区域内进行DMAs分区工作,从而有效加快工作进度,减少损漏时间,有效提升供水经济效益。二级分区可以借助管网水力型是有效得到优化,在进行三级分区损落情况管理,这也是整个损漏控制工作的核心和重点工作,在实际设计时要全面分析整体水量,水压,水质因素带来的影响。
将供水分界线作为整个分区的唯一依据,有效借助图论,拓扑理论等,对供水管网中水源进行一级分区管理。其工作原理是将整个管网当做相图进行工作,确立供水基本方向,有效借助节点流向关系成立正确的关联矩阵,再使用主题搜索,有效确立不同节点供水水源情况,则可称之为流量分区。在节点压力的帮助下,可以有效完成分区工作,灵敏度相近的节点称之为相同供水分区,也可以命名为压力分区【5】。正常的供水管网一般是树状图和环状图有效结合,从而可以将管网存在的特性结合起来,保证整个供水管网的安全性,所以可以称之为结构分区。
结束语
综上所述,漏损控制是当前供水管网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传统技术已无法满足需求,所以要结合时代需求,引入分区供水技术。我国使用此技术时间比较短,因此在使用时仍旧存在很多问题,所以要有效借助发达国家使用情况进行完善改造,有效提升漏损问题。
【参考文献】
[1]王婷婷, 吴燕国, 王圣,等. 供水管网漏损管理研究现状与进展[J]. 供水技术, 2018, 012(003):52-55.
[2]王瑞彬, 陈峰, 张蕊,等. DMA管理在济南市供水漏损控制中的应用[J]. 净水技术, 2019, 38(02):8-13+53.
[3]吴笑哲. 浅谈分区计量(DMA)主动漏损控制的发展[J]. 净水技术, 2018, 37(S2):108-111.
[4]刘伟荣. 关于城市供水管网分区供水技术分析[J]. 建材与装饰, 2018(5):7-8.
[5]陆智勇, 刘志刚. 供水管网分区计量管理在漏损控制中的应用[J]. 城镇供水, 2018, 204(05):3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