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岩土工程地质勘察中,应当注重水文地质问题分析,并以此为工程项目建设提供客观真实的资料信息,并做好防控处理工作,这有利于减少或消除危害。本文先对岩土地质勘察中的水文地质勘察要求、评价以及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加强管控,谈一下的观点与认识,以供参考。
关键词: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水文地质
水文地质是影响岩土工程地质的一个重要因素,实践中应当严格落实好勘察工作,这关系着岩土工程项目建设。在岩土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中,因思维局限、勘察不仔细等,导致后期施工时出现安全隐患问题。因此,应当对水文地质不断加大勘察力度,重点分析水文地质问题。
一、水文地质勘察要求
首先,确定水文地质参数。水文地质问题不能只是依赖于文字叙述,对岩土工程建设而言不具切实可行性和可靠性。岩土工程建设中,应当明确信息数据支持,勘察测定中需侧重于水文参数测定。其次,查明水文地质条件。实践中不能忽视气候条件等相关因素的影响,比如降水量、地下水位以及蒸发量及其变化规律等。最后,明确本地含水层的厚度、地下水类型及其深度和流动方向等。同时,还要查明地下水流的具体渗流情况,明确地表水、地下水水质情况。
二、水文地质评价
岩土勘察过程中水文地质问题容易被忽略,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岩土工程地质以及水文地质,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性,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地下水作为岩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岩土性质,并且对建筑物、结构物的稳定性以及持久性等,产生很大的影响。在国内水文、地质情况相对比较复杂的区域,因对水文地质缺乏深入的研究,导致设计时忽略了对水文问题的考虑,以致于因地下水引起的工程事故问题屡见不鲜。为了确保岩土工程项目建设顺利进行,在岩土工程开发建设过程中,应当加强水文勘察,并且要做到精准、严格以及全面。在勘察岩土工程时,应该将地下水建筑以及土体等产生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价,根据具体工况预测可能产生的危害,以此来提出相对应的防护措施, 及时发现、治理和补救。水文地质勘察时,应当与地基基础类型相结合,查出与此有关的水文地质问题,并且结合选型提供客观真实的水文地质数据信息。
从实践来看,模式不同,适应力就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岩土工程地质方面的问题相差较大,比如山区以及平原区和深雪峡谷区等。岩土工程勘察时,既要明确天然条件下地下水的赋存状态,又要查明其基本变化规律,并且对人为活动影响下的地下水变化情况做出分析与预测,充分考虑地下水对建筑物以及岩体物等产生的不良影响。值得一提的是,低下水位对建筑物产生的影响也不可小觑,在分析岩土工程地质方面的问题时,应当将地下水位进行不同对待和分析。从岩土工程的视角出发,在勘察过程中的水文地质条件评价内容中,应当基于地下水的不同影响和作用,对地质问题进行综合评价。
三、地下水产生的影响
(一)水位上升
地下水是岩土体的组成部分,其对岩土体工程特性产生较大的影响,需注意对潜水位上升造成的岩土工程危害进行严格分析。潜水位上升的影响因素很多,比如颗粒较小时其渗透性相对较弱,同时地下渗流较差,特别是上层有松散粗粒地层时,地表水易下渗。该种情况,会导致潜水位上升,长期降水会导致水库、河流等地表水大量渗入补到浅水层,潜水位也因此而提升。潜水位上升以后,斜坡岩土体易出现滑移崩塌等,还可能造成粉细砂以及粉土被水饱和,此时就会变成一种相对比较松散状态,流沙以及沙土液化等问题频发。
(二)水位下降
从目前实践中的工程勘察情况来看,为数不少的地下水文发生升降变化时,环境因素、人为因素等影响较大,尤其是人为因素的影响下局部地下水位就会出现升降变化,对岩土工程产生的影响也会较大。局部地下水位下降过大,多数情况下是因为人为因素所致,比如大量抽取地下水、集中抽取地下水等,或者地下水开采量远远超过补给量,以致于地下水位持续下降,降落漏斗也在不断扩大。
与此同时,各种类型的工程活动对地下水位产生的影响较大,比如施工排水以及降水工程等,都会造成地下水位快速下降。局部地下水位过大下降,引发地面塌陷、地裂以及沉降等问题,对土地结构的稳定性会产生较大影响。
(三)水位频繁升降
如果地下水位出现频繁升降,则会产生膨胀性岩土问题、不均匀胀缩变形。地下水位一旦出现升降频繁现象,则会导致岩土膨胀收缩,往复变形。同时,还会导致岩土膨胀收缩幅度增大,引发地裂等问题。地下水位频繁升降变化,容易造成地下水替换加速,以致于土层胶结物内的铁、铝等成分严格流失,原本土层内的胶结物大量流失,造成土质松动。地下水位出现频繁升降问题,容易造成含水量空隙比不断加大,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压缩模量以及承载力下降,直接影响后期岩土工程施工管理和问题的有效处理。
(四)地下水动压力影响
天然情况下,地下水的动水压力较弱,一般不会产生较大的危害或者影响,然而人为因素的影响,比如工程活动等,会打破原来的地下水天然动力平衡状态,特别是移动动水压力较大的影响下,会引发工程危害问题,比如管涌、流砂以及基坑突涌等。就流砂、管涌以及基坑突涌等方面的问题而言,勘察部门应当根据现有的条件和资源等,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和方法。比如,对基坑开挖施工深度进行严格管控,确保基地隔水层不致于出现突涌,在基坑外围还应当布设适量的排水孔,以此来降低承压水位,使承重压水头受到的压力减小,以此来解决岩土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水文地质危害。
四、岩土工程水文地质问题应对策略
基于以分析,笔者认为要想积极应对岩土工程勘察中的水文地质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加大勘察力度,搜集资料信息。水文地质勘察过程中,技术性要求比较高,不仅要求专业人才实施,而且还要求水文地质勘察资料的科学性以及真实性。勘察单位应当注重人员职业道德素养、责任意识,定期开展勘查技术交流以及研讨活动,相互学习职业品质以及专业勘察技能。针对施工区域的地理环境条件,水文地质勘察人员对各影响因素,包括气候、地形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和探究。
第二,完善和提高勘察技能。实践中,勘察单位应当强化勘察技术培训,并且及时更新工具和手段,使勘察人员能够准确把握和了解先进的水文地质勘查方式与方法。勘察单位还应当不断加大资料搜集基础上的活动费用开支管理,掌握一手勘察数据和资料,注重勘察报告书建议意见的编写,以此作为后期工程建设的基础,并在此基础上营造良好的勘查环境。
第三,完善监督监理制度,全面推行现场勘察监理。笔者建议行政主管机构和部门,应当加强质勘查市场的运营管理,不断加大力度和全面推进现场监理,细化勘察纲要以及勘察合同监管机制,对层级勘察加大规范力度,避免出现越级审查以及各种违规行为。同时,还应当形成系统的勘查监督管理机制,对于不规范取样以及数据编录和造假行为等加大监管力度,一旦发现,严惩不贷。
结束语:
总而言之,岩土工程施工勘察至关重要,实践中应当立足实际,结合工况条件和特点,深入分析岩土工程勘察技术手段,对水文地质问题及其产生的影响深入研究,这样才能我提高岩土勘察水平,才能有效应对水文地质问题。
参考文献:
[1]陈成.岩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的问题研究[J].价值工程,2018,37(34):278-280.
[2]梁会杰,郑军,张立烨.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的危害探讨[J].世界有色金属,2018(02):197+199.
[3]刘磊.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的危害探讨[J].世界有色金属,2017(18):215+217.
[4]周湘辉.岩土工程勘察设计与施工中水文地质问题探析[J].四川建筑,2018,38(05):120-121.
[5]张衎.岩土工程勘察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的水文地质问题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20):87-88+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