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矿山地质 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的探讨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第9期   作者:李秋实
[导读] 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摘 要: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然而,由于早些年间,对于矿产资源的开发并未注重矿山环境的保护,导致矿区的恢复治理较为困难,甚至引发各种生态环境问题,影响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这之中,矿山地质灾害危险系数最高,不仅威胁着矿产资源的再开发,同时对当地人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等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故此,企业应该联合有关部门,采取绿色防治手段,加强矿山地质环境的有效保护,优化矿山地质治理与恢复,保证矿山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关键词: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环境保护
        1矿山地质保护工作的主要原则
        1.1合理规划原则
        在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保护和治理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如矿产废石的随意堆积、工业废水任意排放以及矿区地下水干涸等情况,这类问题在矿山地质保护工作开展前就要做好证实和记录。在开展矿山保护建设之前,工作人员要进行周密的实地勘察,避免在保护建设实施过程中,因现实与计划出入过大而导致保护工作无法顺利开展[1]。为此,地质保护工作人员首先要树立好全面的规划意识,要认真积极的进行地质勘察工作,并根据勘察结果执行完善合理的工作规划,为矿山保护工作的开展保驾护航。
        1.2以人为本原则
        我国发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更是国家的长久发展大计,因此,矿山企业在生产活动中要时刻将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理念,要严格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进行规范施工,要建立完善可靠的安全管理体系,要组建专业的风险评估队伍与安全管理队伍,对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进行评估,对生产过程出现的不合理操作进行纠正[2]。矿山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的风险规避预案,并对员工进行定期培训,将以人为本、安全生产的理念落实到位。
        1.3防治结合原则
        防止结合是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的核心原则。第一,专业人员要提前对矿山环境进行综合的调查和评估工作,之后要根据调查结果和实际情况制定出完善的监管体系和问题治理办法,要做好对基础地质问题的提前防治,并对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提前制定应急预案;第二,要建立完善的地质情况监督体系和实时预警体系,实现对矿山地质灾害的及时预警和有效防护,确保当地质灾害来临前,矿区人员能在第一时间内采取应对和抢救措施,以此来有效的减少人员伤亡,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3];第三,对于高发的地质灾害,要针对性的采取较强防护,避免灾害发生时引发的连锁反应;第四,定期组织人员进行灾难演戏,提高矿区工作人员的逃生和自救能力。
        2矿山开采中常见的地质灾害
        地面坍塌和滑坡:在我国的矿产资源开采行业中,目前主要有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两种方式,在实际开采过程中,经常会把开采出来的黄土覆盖在地表平面上,导致松散层的厚度不断的增高,开采使矿区表面出现裂缝,增加了矿区发生采空塌陷的概率。同时,日益增长的能源使用需求,使得相关企业必须不断地进行矿产资源开采,导致矿区地下出现中空现象,容易发生地面塌陷和滑坡,尤其是在矿区边缘部分,发生地面坍塌和滑坡的机率更高[4]。
        矿区地下水位变化引起的灾害:矿山开采活动的进行,不可避免地会对矿区地下水位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大部分矿产单位在进行采矿活动前,都先对矿井内的涌水量和突水量进行预测,确保相关数值在科学合理的范围内,才能进行矿产资源开采,保证采矿活动的安全性[2]。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矿井内部环境复杂,地下水位容易受到多种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比如自然降水以及裂缝水的流入和流出都会对地下水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即使在采矿前进行涌水量和突水量的测定,但是仍然存在测量误差,导致地下水位发生变化,进而引起溃沙涌泥灾害。在实际开采过程中,如果矿井内部出现蓄水溶洞,那么就有可能形成溃沙涌泥问题,也就是说,地下水位的变化导致水流入蓄水溶洞中,在流出过程中,会将溶洞内的泥土沙石一同冲带出来,长时间的积累就会造成溶洞堵塞,影响矿坑内部施工安全,严重时会导致矿山地质结构发生变化,引起矿山崩塌,不利于矿产资源的开采[1]。


        矿区内部原因引发的灾害:总的来说,矿山开采活动会引起地质灾害,主要是因为矿产资源也是地层组成的一部分,这一部分被开采利用后就会导致地层缺失,破坏了原有的地质层结构,如果没有风险意识进行处理和填充,就会导致采空区缺少相应结构的支撑,地表容易出现坍塌。并且随着自然地壳的运动以及地层的衍生,这种问题会日益严重,当遇到暴雨或其他自然危害时,就会发生大型地质灾害[3]。
        3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
        3.1建立地质灾害监测系统
        矿山地质灾害随时都有可能发生,为了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做好灾害的防控是非常要紧的。建立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对矿山的地质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对于异常的地质活动要做好预防,及时撤离当地的人和物,谨防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1]。在矿山附近建立居民点时,也要全方位考虑地质环境,利用监测系统,选择安全合适的地点,这就可以减少不必要的伤亡和损失。可见,必须要对矿山进行实时且全方位的监测,使相关部门能够及时做好预防和控制,让损失大量减少。
        3.2不同的地质灾害运用不同的防护措施
        在开采矿时需要大量采矿,如果不及时将矿井复原,那随着越来越多矿井的出现,随之而来的就是地表塌陷,而对于地面塌陷这种地质灾害的防治,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将开采过矿的矿井恢复,以防造成更大的灾害。其次致使地面塌陷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水[4]。在下雨的时候,雨水必定下渗,这就一定要有完善的排水系统,在雨水时节也要加强对地表的监测,对异常地点做好防护和人员撤离。最后就是在开采矿的时候,一定要运用科学的方式进行开采,杜绝浪费,从而减轻对矿山地质的破坏。
        3.3 合理制定开采计划
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开采的程度过大导致的,所以,矿山企业如果想要减少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几率,就要注重矿产资源开采的量,制定一个合理的开采计划。矿山企业要结合矿山的实际情况,对当地的地质条件进行细致的分析,做好地质勘察工作。管理人员要对矿山地质灾害的严重性有一个充分的认识,提升对矿山地质灾害预防工作的重视[5]。在矿山生产之前,管理人员要带领相关方面的专家,进入到矿产开采现场,对现场进行考察,对矿山边坡的参数进行计算,根据计算的结果和其他地质勘察的结果,制定出一个合理的矿产资源开采计划,并且在实际生产的过程中,严格的按照这个计划来开展相关工作。在矿产开采的时候,要加强对地质环境的监测工作,如果岩石有形变的趋势,必须要马上停止矿产开采。管理人员要加强对矿产资源开采过程的管理,对工作人员的操作方式进行规范,减少坍塌事故的发生几率,在保证矿山企业安全生产的同时,减少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避免对当地环境的破坏[6]。
        结束语
        有效控制矿山地质灾害的发展,并减少其对周围群众生产和生活上的影响,为研究矿山地质环境灾害的防治和预防提供参考价值。但在实施过程中,还需要结合矿山实际特点,保证矿山地质环境灾害防治工作的稳定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杨与靖.高原高山峡谷区矿产资源开发地质环境问题及防治研究——以西藏甲玛、玉龙铜矿为例[J].四川地质学报,2019,39(S1):106-115.
        [2]刘观发,周凌政,马奔,孙圣发.解析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合理利用[J].世界有色金属,2018,46(23):145+147.
        [3]王海东,初欣雨.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勘查要点浅析[J].山西建筑,2020,46(03):150-152.
        [4]李冬梅,牛更.矿山地质工程勘查施工现场技术研究[J].中国金属通报,2019(10):26-27.
        [5]何景媛,黄建英.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J].环境与发展,2017,29(07):83-84.
[6]刘学芳.分析地下开采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问题[J].世界有色金属,2017(08):228-2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