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有了明显的提升,对自己的居住环境以及工作环境有着较高的要求,从而对建筑品质有着新的要求。然而,在我国建筑业的不断发展过程中,各种质量问题 频繁发生,影响了人们的居住体验,威胁了人们的居住安全。本文主要围绕建筑品质提高与质量问题的防范管理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建筑品质;质量问题;防范管理
前言
由于房屋建筑的质量问题与人们的切身利益有关,因此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但是在许多建筑项目的施工过程中,因为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工程的最终施工质量不够理想,影响了人们的居住舒适度,甚至会造成用户的生命财产安全。故此,提高建筑的品质质量,对建筑中的一些质量问题进行防范也就成为急需解决的一大课题。
1、建筑工程质量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1.1材料方面
众所周知,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建筑材料的质量是否合格对其有着直接的影响。许多质量有问题的工程,就是因为材料的质量不过关,所以导致后期的工程质量难以得到保证。例如,水泥的质量不合格,钢筋质量不达标等,都会直接影响工程的施工质量。此外,内墙或者外墙所用的装饰涂料,如果质量不合格,就会导致受到雨水的冲刷,或者受到阳光的照射,在短期就会出现变色或者脱皮的情况,继而影响建筑的形象美观。由此可知,对建筑材料质量的控制是提高建筑品质的重要保证,也是防范工程质量问题的主要途径。
1.2 施工方面
一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受施工单位的施工水平所决定,如果施工单位的施工水平较低,那么就不能够用规范标准的施工方法去进行施工,从而导致建筑的品质受到较大的影响,导致建筑的质量问题层出不穷【1】。 现如今,在许多施工企业内部,许多进城务工的农民工,这些农民工的文化素质较低,虽然他们经过长期的实践有着较强的施工实践经验,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与发展,许多施工技艺有了相应的变化,但是他们却未能与时俱进,仍然停留在以前的施工方法上,这样就导致工程的施工 质量或多或少受到一定的影响。另外,一些施工单位过于强调赶超进度,他们忽视了内部的管理,所以许多施工单位缺乏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对于各工序之间的交接,没有制定相应的工作标准,所以在施工中出现配合失误,而导致前道工序留下了隐患。
1.3监督管理方面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如果缺乏完善的质量监督机制,那么就会导致施工单位肆无忌惮偷工减料,或者不按照规范标准来进行施工,这样就会影响工程的施工质量。所以监理部门以及质监站要发挥自己的职能责任,对工程的施工进行严格的监督,一旦发现有质量安全隐患,要予以及时的指正,并勒令其修改【2】。此外,如果施工单位不按照规范标准施工,现场监理需要进行指正,并指导其施工。总之,就是各部门要做好自己的监督管理责任,为工程的施工质量进行把关。
1.4设计方面
现如今,随着建筑业在我国的迅速发展,许多非专业人士也纷纷加入到建筑设计行业之中。因为现在的设计与以往不同,以往设计需要手绘图纸,而现在可以利用电脑来进行设计,设计人员只需要学会一两款专业的设计软件,就可以进入到该行业之中,如,CAD软件,3Dmax等。这样一来,就拉低了我国建筑设计人员的技术水平,在设计过程中,因为专业能力较弱,所以他们就没有考虑到实际情况,这样就使得所谁设计出来的作品有许多的不合理之处,这样就会影响建筑物的后期施工。此外,有许多设计人员甚至没有亲临现场,没有对建筑周边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解,这样就会影响他们的后期设计,导致后期因为设计与现场实际情况不符合而频繁变更,在不断的变更过程中,就会耽搁施工的进度,影响建筑的品质。另外,在设计过程中,许多设计人员对当前建筑材料市场不够了解,所以在设计中所选用的材料不够科学合理,进而降低了建筑的品质。
2、防范管理策略
2.1加强对建筑材料质量的监督与管理
由于建筑材料的质量好坏会直接影响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在采购建筑材料之时,采购人员要选择一些信誉度较好、有质量生产合格证的厂家, 这样可以使所购买的材料有所保证。此外,在购置材料之后,要拿样品去检测机构进行检测,以保证材料的合格。另外,在建筑材料的管理方面,施工单位也需要进行合理的存放,要防止出现施工现场乱堆乱扔的现象发生。比如,钢筋不能够储存在阴暗潮湿的地方,防止其锈蚀。
2.2加强施工管理
要想提高建筑的品质,防范施工中的一些质量问题,那么就必须要提高施工人员的施工水平。为此,施工单位需要定期开展培训,及时更新施工人员的专业知识,使他们能够了解最新的施工规范标准,掌握最新的施工技艺【3】。在人员引进过程中,施工单位要引进一些高素质专业型人才,然后对他们进行入职前的上岗培训,使他们更好的融入到工作之中。另外,施工单位需要加强施工管理,在内部 建立完善的质量监督体系,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要将工作任务落实到个人头上,防止出现事情时大家相互推诿,造成责任的不明确。此外,现场监理要发挥自己的职能,加强对现场的监管,如果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不按规范标准施工,那么就需要予以及时的指正。
2.3建立多方面集体监督体制机构
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要建立监督体制改革,以促使工程质量得到有效的提升,使施工变得更加规范化、科学化。为此,需要与时俱进,突破以往的监督方法,要在建筑行业构建一个多方位的监督结构体系,要促使执法的监督力度得到贯彻落实,确保上岗人员都能够持有上岗证。在施工之时,工程监理就需要站出来履行自己的职责,要加强对施工的监管,要加强对现场施工的巡视,以便及时的发现施工中的安全隐患。此外,为了更好的发现质量隐患,监理人员需要及时将现场检查的情况进行登记,如果发现不合理的施工工序,就需要与施工人员进行交流,让他们进行返工,以有效的解决这些质量问题,提高建筑的品质。
2.4提高设计人员的专业水平
设计人员专业水平的高低对建筑的品质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设计图纸发生了错误,势必会影响施工单位的后期施工。故此,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设计单位需要定期对设计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要通过各种设计案例来提高设计人员的专业水平。
对于已经设计完工的作品,要组织各专业人员进行检查,查看各专业的图纸是否吻合。例如,现如今许多设计院分工较为细致,分为建筑、结构、水电、暖通以及节能等专业,那么为了提高设计的质量,就需要将这些专业的负责人组织在一起,对所设计的作品进行商榷讨论,以确定最终的方案。当最终的施工图的质量得到了保证,那么建筑的品质也会得到保证。否则就会如同发生蝴蝶效应一般,设计图纸发生错误,而施工单位不明所以将错就错,最终导致工程的品质大受影响,导致工程存在着质量隐患,影响用户的使用。
2.5强化社会监督机制
(1)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要发挥 行业协会的专业管理作用,让这些协会来对房屋的建筑质量进行监督。随着时代的变化与发展,政府职能的转移,行业协会的作用就会逐渐突显出来,成为监督房屋质量的重要力量。
(2)进一步完善与房屋建筑质量监督有关的法律法规,要与时俱进,修改一些已经过时的质量监督法律法规。通过对房屋建筑的依法管理,能够有效保证建筑的质量。
结语
综上,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其施工品质的高低以及其施工质量的好坏受许多方面的影响,如,受建筑材料的质量所影响,受设计人员的专业水平所影响等等。因此,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就需要加强对建筑材料质量的监督与管理,确保所用于建筑工程中的材料质量达标;要加强施工管理,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建立多方面集体监督体制机构,以便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的一些质量安全隐患;提高设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强化社会监督机制。这样一来,就能够进一步提高建筑的品质,有效防范一些质量安全问题的发生,从而使建筑能够为用户带来良好的居住体验。
【参考文献】
[1]陈超,董齐.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研究与实践[J]. 山东工业技术,2017,(05):91.
[2]汪红霞,叶贵. 建筑工程质量保险逆向选择的分析及防范[J]. 建筑经济,2010,(01):14-17.
[3]冯亮.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中存在问题及防范措施[J]. 建材与装饰,2016,(14):60-61.